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研究认为,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1]。因此,若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对于延缓或逆转胃癌的发生将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较好的手段是胃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而肠化生多呈灶性分布,随机行活组织检查极易漏诊。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观察胃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及毛细血管形态改变。内镜下醋酸染色可在胃黏  相似文献   

2.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胃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56例,行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对NBI、靛胭脂染色诊断的胃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程度评分进行比较。内镜检查之后对所检查部位进行靶向活检,将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例中有16例经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将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6%(53/56)、93.8%(15/16)、95.0%(38/40)、5.0%(2/40)、6.3%(1/16);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靛胭脂染色诊断的胃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程度评分结果对比显示:NBI与靛胭脂染色在腺管结构显示方面无明显差别,但NBI显示微血管形态明显优于靛胭脂染色。结论NBI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胃黏膜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与靛胭脂染色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与Lugol液染色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Barrett食管患者100例,分别在普通胃镜、NBI胃镜和染色胃镜模式下观察食管病变黏膜微细结构(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结构),并根据黏膜微细结构分型预测病理结果,所有疑似病变部位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显微镜下病理诊断为准。比较3种方法诊断Barrett食管的准确性、图像清晰度评分及内镜下检查时间。结果 10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Barrett食管76例,NBI胃镜和染色胃镜检出率分别为93.4%(71/76)和92.1%(70/76),高于普通胃镜[68.4%(5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胃镜与染色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BI胃镜和染色胃镜下,可疑岛型、舌型和全周型黏膜的Barrett食管检出率均高于普通胃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胃镜与染色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胃镜下观察黏膜微细结构的清晰度评分优于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内镜检查方法所需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普通胃镜、NBI胃镜和染色胃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胃镜与Lugol液染色胃镜这两种模式均具有较高的Barrett食管检出率,但前者图像清晰度更佳,且操作简便,可明显缩短内镜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应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90例经内镜检查病理诊断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共138个病变,分别在普通模式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用普通放大及NBI放大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形态,然后应用1.2%碘液行全食管染色,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再将病变NBI分级、碘染色分级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普通模式下发现病变104个(75.4%),NBI模式下发现病变120个(87.0%),碘染色发现病变138个(100.0%).NBI模式对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普通模式(P<0.05),而低于碘染色(P<0.01),但NBI模式对高级别黏膜内瘤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差别在于NBI模式对低级别黏膜内瘤变的检出率低于碘染色(P<0.01).结论 NBI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明显优于普通内镜,NBl技术与碘染色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染色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内镜下将醋酸喷洒后胃黏膜小凹形态表现为Ⅲ型(脑回-绒毛形)的85例患者进行靶向活检,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85例患者中6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黏膜IM,醋酸喷洒后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符合率为80%。[结论]内镜下醋酸染色对胃黏膜IM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早期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BE)中的特殊肠上皮化生(肠化)细胞等癌前病变。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11月问2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内镜BE的患者,按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靛胭脂染色加放大技术的顺序进行观察,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操作医生对NBI下观察到的BE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进行Endo分型,于改变最显著部位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特殊肠化的检出率。结果在观察鳞一柱状上皮交界的病变轮廓清晰度方面,普通内镜、染色和NBI内镜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NBI最清晰,染色次之;在对BE黏膜的腺管开口形态观察中,NBI及内镜染色显著优于普通内镜;在对浅表毛细血管的观察中,NBI具有绝对优势。NBI下根据Endo分型,其Ⅳ型及V型腺管开口形态检出特殊肠化生的准确性达93%,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89%及95%。结论NBI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系统,不仅操作简单,对病变轮廓显示清晰,更可清晰观察到BE黏膜腺管开口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对BE食管进行靶向病理活检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窄带成像辅助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辅助氩等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的价值.方法 86例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的Barrett食管,分别在普通模式及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以NBI放大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对所有NBI阳性部位均取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随机分为两组.Barrett食管的诊断时都用NBI内镜,治疗组42例,在NBI内镜辅助下进行APC治疗,内镜进入食管后,把APC探针经活检钳孔道伸出镜外1 cm,定位于需治疗黏膜1~2 cm处,以保证APC安全使用;对照组44例,在普通内镜下行APC治疗.于第3、6个月对两组进行内镜及病理随访.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3、6个月从内镜、病理随访的有效率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辅助APC治疗Barrett食管能有效逆转Barrett上皮,并提高高级别上皮瘤样变的检出率,减少Barrett上皮逆转的治疗次数,且能部分缓解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217例普通胃镜和(或)NBI下表现异常者,依次采用普通放大、NBI结合放大、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并在NBI模式下于改变最显著部位活检行病理学检查。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者行内镜超声检查(EUS),早期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者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NBI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BI最清晰,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的观察;对于胃小凹的形态观察,NBI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NBI具有绝对优势。217例中发现轻度异型增生19例,中度异型增生9例,重度异型增生4例,早期胃癌5例。NBI模式下,胃小凹形态分为6种类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Ⅴ1型及Ⅳ型,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Ⅵ型。NBI放大内镜下3例早期胃癌可见新生或粗大血管,其中2例观察到螺旋形毛细血管。结论NBI技术操作简便,对胃黏膜病变轮廓显示清晰,放大后更可清晰观察到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的靶向活检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模式下普通内镜和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间内镜中心行NBI内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新生性病变的患者,对发现的大肠新生性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形态分型及微血管形态分型,综合工藤进英腺管开口形态分型法与佐野宁微血管形态分型法进行诊断,将NBI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00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其中行NBI普通内镜64例,行NBI放大内镜36例.结果 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的7例病例(NBI普通内镜5例,NBI放大内镜2例),NBI内镜对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4%(85/93),其中NBI普通内镜为89.8%(53/59),NBI放大内镜为94.1%(32/34),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传统内镜的79.1%(P均<0.05),但NBI普通内镜与NBI放大内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BI放大内镜相似,NBI普通内镜也可比较准确地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正常的食管黏膜应为鳞状上皮,长期的胃食管反流会使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形成Barrett食管(BE).窄带成像技术(NBI)是近年来应用在内镜检查中的一项新技术,通过不同波长的窄带光波增加了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血管模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与放大内镜结合可以清楚地显示黏膜微血管和腺管结构形态,有利于判断病变性质[1,2].本研究采用NBI结合放大内镜与普通胃镜对发现的BE病灶进行观察和诊断,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醋酸染色结合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观察对大肠新生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的预测能力.方法 105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诊断大肠新生性病变148个,分别用普通白光、单一NBI及醋酸染色结合NBI的方法观察,根据腺管形态分型、微血管形态分型、黏膜白化时间预测病变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醋酸染色结合NBI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2% (135/148),明显高于普通白光内镜的79.1%(117/148) (x2=8.649,P=0.003),高于单一NBI的86.5%(128/148),但醋酸染色结合NBI与单一N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1,P=0.196).醋酸染色结合NBI的腺管形态分型、微血管形态分型、黏膜白化时间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是90.6%、94.1%、88.2%,特异度分别是90.5%、85.7%、92.1%,准确率分别是90.5%、90.5%、89.9%.结论 醋酸染色结合NBI对鉴别大肠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病理类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普通内镜(NBI)诊断大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行常规内镜和NBI普通内镜检查的患者225例,对发现的大肠新生性病变记录腺管开口形态,将NBI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NBI内镜与常规内镜在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NBI普通内镜对腺管开口类型的判断接近病理水平,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6%,91.7%和93.0%,显著高于常规内镜(P〈0.01)。结论 NBI普通内镜能较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为鉴别是否为肿瘤性病变的更有效的内镜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色素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8例患者96个结肠病变进行NBI放大观察并与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和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普通肠镜发现息肉的敏感性为78.7%,切换NBI后,能清楚显示息肉性病变的形态和边界,发现息肉的敏感性99%。放大NBI肠镜对于Ⅱ型,Ⅲ1型,Ⅳ型,ⅤN型息肉腺管开口的图像与色素内镜图像有较好的相似性,NBI对于腺管开口的识别能力明显优于普通结肠镜,但是次于色素内镜。NBI对息肉表面血管形态进行分类对判断结肠是否有肿瘤的能力,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8%,同样明显优于普通结肠镜,而次于色素内镜。结论NBI肠镜及色素内镜均能提高发现结肠息肉的特异性、敏感性。色素内镜能清晰显示病变表面结构和腺管开口,使内镜下对于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诊断接近病理诊断。NBI放大肠镜能清晰显示息肉表面的毛细血管形态,较好地区分肿瘤与非肿瘤。NBI内镜切换简单快捷,便于全结肠观察,利于发现早期结肠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探讨NBI诊断IM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应用NBI对80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行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BI-ME)观察,分别在浅蓝色的嵴状结构(LBC)阳性和LBC阴性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接受了NBI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诊断65例患者有IM.65例确诊IM的患者中,有61例患者的胃黏膜中观察到了LBC,LBC对IM的敏感度为85.15%,特异度为91.57%.从61例LBC阳性患者中获取94份活检标本,其中86份显示有组织学上的IM证据,诊断符合率为91.49%,即LBC对IM的阳性预测值为91.49%.在LBC阳性患者的非LBC区及LBC阴性患者中所取的94份活检标本中,79份(84.04%)无IM的证据,LBC对IM的阴性预测值为84.04%.NBI下在LBC阳性黏膜区活检可明显提高IM的检出率(P<0.05).结论 NBI-ME有助于内镜直视下LBC区域的靶向活检,从而提高胃黏膜IM的检出率,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色素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分析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癌前病变之一,若能及早通过内镜下识别和治疗使其病变逆转.不失为防治胃癌的有效途径。探讨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对识别胃黏膜癌前病变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献报道,放大内镜对诊断IM准确性达89.69%,但基层医院的内镜医师由于受放大内镜设备的限制。如何利用普通内镜提高对IM诊断率,是值得探讨的。我们采用普通染色内镜进行观察,以探讨其对IM病变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内镜窄带成像与染色技术诊断大肠肿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染色放大方法对大肠新生性病变进行观察,比较这两种技术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2006年6月至9月间,共302例年龄在加至80岁之间的患者进行了NBI肠镜检查,其中98例入选。内镜插入至回盲部,退镜时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观察,发现病变后,分别用NBI模式及染色放大方法进行血管分型及腺管开口分型,然后行病理检查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在98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147个,其中常规内镜下发现的病变有90.5%(133/147),采用NBI发现病变有98.6%(145/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诊的主要为平坦型病变。NBI观察对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判断符合率为91.8%,染色内镜为82.3%(P〈0.01)。结论NBI技术观察黏膜表面变化,判断肿瘤或非肿瘤病变的符合率比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高,敏感性强;操作转换简单易行,尤其有利于平坦型病变的发现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门诊患者2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每组各1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肉眼判断病灶并内镜下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后活检,对比两组一般情况、镜下表现、活检病理、安全性等.结果 对照组检出早期胃癌4例(2.9%)、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2.2%)、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1例(8.1%)、肠上皮化生35例(25.7%)、胃炎83例(61.0%),染色组分别为13例(9.6%)、12例(8.8%)、22例(16.2%)、54例(39.7%)及35例(25.7%).染色组对早期胃癌、重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炎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提高普通胃镜下黏膜异常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5例患者采用普通胃镜及胃镜NBI检查食管,病灶取病理活检,食管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者进入本研究,比较普通胃镜及胃镜NBI对食管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NBI表现.结果 普通放大胃镜不易观察到食管上皮内血管,NBI观察食管黏膜呈淡青色,放大观察可清楚地观察到茶色的食管上皮内血管及青色的深层血管.NBI观察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病灶呈茶色,病灶处深层血管不能显示.5例中重度异型增生及2例m1癌病灶的上皮乳头内血管环(IPCL)均表现为IPCL-Type Ⅳ-1型改变,2例m2癌为IPCL-Type Ⅳ-2型改变;3例m3及1例sm1癌为IPCL-Type Ⅳ-3型改变;3例sm2及8例进展期癌为IPCL-Type Ⅳ-4型改变.结论 NBI可观察食管黏膜及黏膜下的血管改变,较普通胃镜更易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不同年龄组中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胃镜室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见有胃黏膜病变的患者共182例,NBI模式下观察胃小凹分型并做内镜下诊断.于病变最明显处取活检病理检查,对NB...  相似文献   

20.
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常规内镜发现病灶者,分别于放大内镜下行NBI及靛胭脂染色,观察黏膜腺管形态及微血管结构变化,计算清晰度评分;评价病变性质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BI与靛胭脂染色腺管结构清晰度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微血管结构评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二者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NBI诊断早期胃癌效果确切,其优点为能清晰显示病灶微血管结构变化,从而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