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蓓 《临床医学》2007,27(12):75-77
目的探讨不同乙肝类型的宫内传播结果,为更好地阻断HBV宫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HBsAg阳性的产妇及其婴儿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结果①57例新生儿有7例发生宫内HBV感染,感染率为12.28%。②脐血与外周静脉血比较,脐血的假阳性率为20%,其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0%。③9-18月个后追踪49例研究组新生儿,HBsAg持续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24.49%;HBV-DNA持续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8.16%;HBsAb转阳3例,转阳率为6.12%。④HBeAg或HBV-DNA阳性产妇,其婴儿感染率分别为86.67%和100%。结论①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HBV-DNA阳性的孕妇易发生宫内传播;②新生儿脐血检测可以作为宫内传播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阻断HBV携带者母婴传播的围生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 ,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 % ,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 5 %~ 10 % ,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 4 0 %~ 70 %将成为HBsAg携带者 ,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 ,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 90 % [1 ] 。因此 ,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助产士和护士接触孕产妇和婴儿的时间最长 ,她们进行的孕产期围产保健知识宣教、助产及护理工作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尤为重要。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在我院孕检并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 178例 ,现将围生期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78例产妇为 2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幼儿的垂直传播情况,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4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18个月龄幼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 46例HBV感染产妇所生46例18个月龄幼儿中,有18例HBsAg阳性,总垂直传播率为39.52%。其中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乙肝病毒抗e抗体(抗-HBe)阴性]的20例产妇所生的20例18个月龄幼儿中,14例幼儿HBsAg阳性,垂直传播率为最高,达70.00%。结论所有HBV感染孕产妇都有将HBV垂直传播给幼儿的可能,且不同标志物模式其母婴传播率高低也不一样。总垂直传播率达39.52%,尤以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的垂直传播率最高。要加强孕前及孕产期HBV的检测,对HBV感染的孕产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联合实施母婴阻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作用。方法:对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151例HBV携带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53例,半年后随访了102例,3例阳性,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98.04%。结论:通过加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产妇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关系,为产前阻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74例乙肝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婴儿脐带血中HBsAg,并根据HBVDNA载量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比较,HBV-DNA阳性分为两组进行产前阻断。结果在受检的174例标本中,HBV-DNA载量小于或等于5.0×102 copies/mL的产妇60例(HBV-DNA阴性),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6.67%(4/60);HBV-DNA载量:〉5.0×102~1.0×106 copies/mL产妇45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6/45);HBV-DNA载量大于1.0×106 copies/mL的产妇69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78.26%(54/69),HBV-DNA阳性的产妇宫内感染高于HBV-DNA阴性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P〈0.01),HBV-DNA载量:〉5.0×102~1.0×106copies/mL和HBV-DNA载量大于1.0×106copies/mL两组产妇之间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14例HBV-DNA阳性产妇中,阻断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8.22%(6/73),对照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31.73%(13/41),阻断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乙肝孕妇的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呈正相关,通过产前阻断可以降低母婴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将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HBsAg阳性孕妇产前不予药物注射,新生儿出生后12h内,肌肉注射HBIG 200IU和乙肝疫苗10μg,1、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试验组对60例HBsAg阳性孕妇于妊娠28、32和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共3次,在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分别注射HBIG 100IU及乙肝疫苗10μg,1月,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所有婴儿在周岁时采血,乙肝标志物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PCR荧光定量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为23.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χ2=5.07,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V感染10例,阻断率为83.33%;试验组感染1例,阻断率为98.33%(χ2=8.10,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17例,阳性率为28.33%(χ2=8.02,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sAb阳性47例,阳性率为7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6例,阳性率为93.33%(χ2=5.55,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可显著降低HBsAg阳性妇女所产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有效提高婴儿HBsAb的应答率,从而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保护了婴儿的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阳性产妇产后脐带血及乳汁HBV-DNA载量,探讨胎儿宫内感染HBV及乳汁携带HBV与产妇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选取在产科住院分娩的HBV-DNA阳性产妇149例,采用FQ-PCR方法检测产妇产前血清、产后脐带血和乳汁HBV-DNA载量.结果 ①选择有HBV感染史产妇304例中149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9.01%(149/304);②149例HBV-DNA阳性产妇胎儿宫内感染为42.95%;HBV-DNA阳性孕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71.14%)显著高于脐血(42.95%)(P<0.01); HBV-DNA≥1×105组脐带血、初乳及满月乳中HBV-DNA阳性率(61.29%、82.80%、100.00%)显著高于1×103≤HBV-DNA<1 ×105组(12.50%、51.79%、75.00%)(P<0.01);满月乳中HBV-DNA阳性率(90.60%)显著高于初乳(71.14%)(P<0.01).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胎儿HBV的宫内感染率及乳汁中携带HBV的阳性率高,与孕妇血清HBV-DNA载量正相关,阻断HBV的宫内感染及减少乳汁携带HBV者,必须有效的降低孕妇血中的HBV-DNA载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18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218例新生儿静脉血,218例新生儿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组、剖宫产组。以6月龄时,HBsAg阳性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作为垂直感染的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结果:52例171道分娩产纽婴儿有7例发生垂直传播,感染率为13.4%;166例剖宫产纽婴儿有1例发生了垂直传播,感染率为0.6%,两纽婴儿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儿垂直传播感染HBV与分娩方式单因数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比阴道产可以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
HBV携带者母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结果与官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例数为9例,阳性率为8.2%,HBV-DNA阳性例数为35例,阳性率为32.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作为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指标,HBV-DNA比HBsAg更灵敏可靠,脐血的HBV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临床护理,提高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技术的免疫成功率。方法对产前检查HBsAg/HBV-DNA阳性的孕妇进行如下的治疗和护理①孕早期(孕12w前)开始产前检查,建册登记,指导其定期复查;②孕期组织专题宣教;③孕期全程进行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④产时护理胎儿娩出时要尽快吸清口和鼻腔的羊水,之后马上用温水沐浴,洗去身上的羊水和母血,在2h内肌内注射乙肝疫苗10u和HBIG100u;⑤产后根据乳汁HBV-DNA的检测结果指导哺乳,HBV-DNA阴性者可进行母乳喂养,阳性者不主张母乳喂养;婴儿定期检测乙肝二对半等相关化验项目。结果本研究对185例HBsAg/HBV-DNA阳性孕妇在孕期实施乙型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技术处理,并在分娩后,随机抽样62例婴儿,追踪其免疫效果。此组婴儿的免疫成功率95.16%。结论对携带HBV的孕妇实施HBV阻断技术的治疗和护理能成功阻断HBV的垂直传播,成功率95.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HBV检测结果分析,探讨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从陕西省人民医院产前检查中筛选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者HBV标志物,并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孕产妇血清HBV-DNA。结果 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其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12%和13.78%; HBeAg阳性组孕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V感染阳性率53.33%,远高于HBeAg阴性组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随孕产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秩和检验,P<0.001); HBeAg阳性孕产妇的HBV-DNA检测阳性率100.00%,远高于HBeAg阴性孕产妇的阳性率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结论 孕产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对于没有实时定量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院,HBeAg筛查就尤为重要; 对育龄妇女孕前进行HBV的干预和治疗,使HBV-DNA和HBeAg转阴后妊娠,是降低HBV宫内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闫香芹  楚秀菊 《护理研究》2007,21(16):1454-1455
[目的]研究新生儿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检测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77例阳性者中有42例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为联合组;35例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为乙肝疫苗组。所有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婴儿1岁时,联合组的HBsAb阳转率(80.95%)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组(57.14%,χ2=5.16,P<0.05)。[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的新生儿PBMC感染HBV后,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可以取得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疗程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共293例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84例。实验组从20周孕开始定期注射HBIG 400 IU/次,对照组仅做常规产前检查和监护,分娩后测定并比较每组婴儿脐血HBsAg及乙肝病毒DNA值;根据孕产妇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组,再根据孕妇产前使用HBIG情况分组观察比较使用效果。结果两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V-DNA阳性与阴性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宫内感染无效,宫内感染与孕妇HBV-DNA是否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和乙型肝炎病毒恢复期孕妇宫内感染情况,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和预防其传播下一代孩子的方法,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统计出新疆昌吉地区HBV母婴宫内感染率为16.5%。HBsAb、HBeAb、HBcAb阳性组,新生儿脐血与孕妇血清检测结果近似。“小三阳组”新生儿脐血定量检测,“小三阳”阳性率为4.5%,其余皆是HBeAb、HBcAb阳性,标准误差为0.04。“大三阳”组,新生儿脐血定量检测,“大三阳”阳性率为53%,但其测定值很低,标准误差为0.13。同时简单介绍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前孕妇进行HBV两对半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和HBV 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检测HBV两对半免疫学测定。结果(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7.86%,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4.06%,剖宫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42.86%;(2)血清HBsAg、HBeAg均阳性组88.57%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83.87%孕妇血清HBV DNA≤104拷贝/ml;(3)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65.45%,血清HBV DNA≤104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17.58%。(4)HBsAg阳性孕妇在孕20周后多次肌注HBIG,一定程度上可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结论(1)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2)孕妇血清同时存在HBeAg阳性组血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3)孕妇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呈正相关,尤其当HBV DNA≥105拷贝/ml时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明显增高。(4)提倡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晚期间隔4周多次肌注HBIG,孕期积极干预以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阻断乙肝产妇母婴传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乙肝病毒 (HBV)携带状况的产妇围产期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措施。方法 :将 4 5例乙肝产妇按HBsAg、HBeAg、HBVDNA的不同 ,分成A、B、C 3组 ,分别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 ,产后检测初乳、新生儿静脉血中的乙肝病毒标记物及HBVDNA。结果 :B组与C组母婴传播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C组新生儿HBsAb阳转率达 10 0 %。结论 :乙肝孕妇产前及新生儿出生后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可减少携带传染性HBV标志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 ,并能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对于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意义。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垂直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形式,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垂直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对孕妇不加干预,其HBV宫内传播率可达92.86%。人群中3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在宫内,HBV可经胎盘渗漏或HBV通过胎盘细胞与细胞间的传递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由于胎盘破损,微量母血进入新生儿血循环,或新生儿吞咽羊水、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产后感染多因婴儿接触母亲体液、母乳喂养或与携带HBV的同胞之间的亲密接触。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几乎均可被感染,而其中宫内感染率可达10%~40%。因此探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及围产期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方法给予5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针对性护理,对围产儿实施免疫阻断,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新生儿娩出后接受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无阳性HBs Ag案例。新生儿月龄为18~24月时再次检查,抗-HBs阴性者17例,抗-HBs阳性者33例。结论对妊娠合并HBV感染的孕妇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阻断HBV母婴传播、促进孕妇和新生儿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疫苗治疗,及未给予任何治疗。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及乙肝疫苗治疗。结果:三组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