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生物人工肾小管体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净化技术的出现使肾衰病人的总体预后大有改善 ,但至今血液净化仍局限于肾小球功能的替代 ,仍不能在体外进行肾小管功能的替代。肾脏 ,特别是肾小管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参与激素代谢、产生细胞因子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在体外模拟替代肾小管的功能 ,那对肾替代疗法将是一个极大的完善。本实验于 1999~ 2 0 0 0年采用猪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 (LL C- PKI)体外培养 ,然后将细胞植入空心纤维内腔制作生物人工肾小管 (RAD) ,继续培养后测定其功能 ,从方法学的角度对人工肾小管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 ,并取得成功 ,证明其在体…  相似文献   

2.
3.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具有解毒、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等多种功能。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肝衰竭必然导致机体的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的大量堆积 ,这二者又进一步影响肝细胞功能 ,形成肝衰竭的恶性循环。尽管传统对症支持疗法有了长足进步 ,肝衰竭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国外报道暴发性肝衰竭 (FHF)病死率在80 %左右 ,为此 ,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的研究。肝移植 (OL Tx)被认为是此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由于受供肝来源限制、价格昂贵及必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 ,多数患者难以通过肝移植而达到长期存活的目的。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依据临床上肝功能衰竭时血清成分变化的主要特点,研制一种可用于体外检测生物人工肝支持功能的组合物. 方法 (1)以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氯化铵为组合物中的主要成分,将其先后溶解在含5~10 g/L人血白蛋白的RPMI-1640或DMEM细胞培养基中,并使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氯化铵的浓度分别在171~342、 80~160、20~40和240~400 μmol/L范围内;(2)或者是先将未结合胆红素制备成胆红素二钠后,再将其与鹅去氧胆酸,胆酸、氯化铵按照上述同样浓度范围先后溶解在不含人血白蛋白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中.上述两种不同方法配制的组合物放置在4℃的环境中,分别检测其在0、12和24 h组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 结果 在4℃时,以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氨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组合物,组合物中各物质在0、12和24 h时性质稳定,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在4℃时,以浓度分别在171~342 μmol/L未结合胆红素、 80~160 μmol/L鹅去氧胆酸、20~40 μmol/L胆酸和240~400 μmol/L氯化铵,所组成的组合物性质稳定,能够在同一基线水平检测生物人工肝的体外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工气管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自行研制的人工气管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以便为该植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参照 ISO10 993- 1:199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 ,对人工气管材料进行了体外细胞与材料共培养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致敏和热源试验。 结果 :(1)人工气管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 ,该材料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不构成损害 ,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细胞增殖指数和增殖指数百分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与阳性参照材料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2 )溶血率均低于 5 %的国家标准 ,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 ;(3)该组分材料也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致敏和热源作用。结论 :该人工气管材料无细胞毒性和热源作用 ,不引起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对细胞形态、生长和增殖不构成损害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肾近曲小管细胞构建的生物人工肾小管辅助装置(RAD)对急性尿毒症伴重症腹腔感染致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衰竭(MOF)猪的疗效。方法原代培养人肾近曲小管细胞并构建RAD,将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MODS/MOF猪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RAD组(A组,n=5):将RAD与血滤器连接,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24h;②假RAD组(B组,n=5):将RAD换为无细胞的假RAD,余同A组;③未治疗组(C组,n=6)。观察生命体征、肝和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生存时间。结果A组治疗至24h时,平均动脉血压(MAP)为(88.13±7.62)mm Hg(1mm Hg=0.133kPa),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B组[(63.50±11.82)mm Hg]和C组[(53.50±2.52)mm Hg,P值均<0.01]。A、B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钾(K+)、动脉血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值均较C组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至24h时,血清TNF-α为(394.42±35.62)pg/ml,明显低于B组[(531.76±30.23)pg/ml]和C组[(552.89±27.81)pg/ml,P<0.05],B、C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A组生存时间为(118.73±8.48)h,明显长于B组的(81.20±11.76)h和C组的(74.96±23.00)h(P<0.01),分别延长46.20%、58.39%。结论应用人肾近曲小管细胞构建的RAD治疗MODS/MOF猪,能显著改善低血压,降低血TNF-α,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体外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对急性肝衰竭犬的支持作用Establishmentofanextracorporealbioartificialliveranditssupportefectinacutehepaticfailuredogs王英杰王宇明李梦...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6月~2003年1月,我们采用猪近由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自行构建的生物人工肾小管装置(RAD),对急性肾衰竭(ARF)合并多脏器障碍/多器官衰竭(MODS/MOF)猪进行治疗,观察对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生存时间的影响,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被认为是标准的生物标志物,但它们不能直接反映肾组织损伤情况,同时对肾功能的微小变化相对不敏感。因此,敏感、特异、准确且能够检测肾组织损伤和预测临床重要结果的生物标志物,如胱抑素C、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等将在DN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肾小管损伤是DN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肾小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最终被证明能更好地预测DN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模拟微重力建立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评价微重力环境对支持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皮肤前体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细胞作为支持细胞,联合壳聚糖神经导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纤维支架,利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对照组为传统的静止培养。培养不同时间点取样,利用结晶紫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CCK-8细胞活力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支持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体外培养7天后CCK-8细胞活力检测提示贴附在导管和纤维支架表面的细胞数量最多、活力最好,应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较对照组高出约2倍,随后在14天、21天时略有下降;结晶紫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7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支持细胞呈立体生长,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生长状态更好;S100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重力环境下施万细胞的标志物未发生改变。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较传统静止培养能更高效、优质地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在严格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后,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组肾小管相关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更明显的好转。结论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创建一种重复性好、细胞量多的人肾近端小管细胞(PTC)培养方法。方法:取新鲜正常人肾组织分离纯化,用含10%新生牛血清等营养充分的DMEM/F12(1∶1)液进行近端小管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并以免疫组化、酶化学染色、透射电镜鉴定。结果:培养5~6天后融合成单层细胞,形态呈鹅卵石样,可传代7~9代,鉴定确定为人肾近端小管细胞,重复培养10次,均能稳定获得同样细胞,每克肾皮质可分离培养出(6~12)×106个PTC。结论:此培养方法可在7天内获得人肾近端小管细胞,且重复性好,细胞数量多,为进行肾小管细胞治疗提供必需的细胞,也为研究肾小管病变提供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LLC -PK1分泌纤维连接蛋白 (FN)的影响。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以单味大黄注射液为实验对照组 ,检测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LLC PK1分泌FN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肾康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LLC PK1分泌FN的含量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肾康注射液作用明显优于同等含量的单味大黄注射液。说明肾康注射液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LLC PK1分泌FN含量 ,是该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态观察肾小管的超微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由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两部分组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变化和功能障碍是缺血损伤的早期病理特征。再灌注时肾小管损伤进一步加重且与氧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完整的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基底膜上的脱离是缺血性急性肾功衰时肾小管损伤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32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 ,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肾小管功能 (尿NAG酶、尿LYS及渗透压 )的关系。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 3 75 % (14 /32 ) ,中重度者占 34 37% (11/32 )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 2 1 87% (7/32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管功能的关系 :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4 2 75± 2 4 10 0 )U/mmol cr,尿渗透压 (4 99 6 15± 2 2 4 6 75 9)mOsm/kg ;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 (1 75 1± 1 5 498)U/mmol cr,尿渗透压 (6 5 3 92 3± 2 5 8 86 18)mOsm/kg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尿NAG酶 (1 5 31±1 4 378)U/mmol cr,尿渗透压 (783 35 3± 16 3 4 35 1)mOsm/kg。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 2组比较 ,其尿NAG酶及尿渗透压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尿LYS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IgA肾病常合并小管间质损害 ,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及尿渗透压改变与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对大鼠糖尿病早期的肾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肾近球小管Na^+,K^+-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大鼠分为模型组(DM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BR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BR组给予腹腔注射灯盏花素盐水注射液20mg/(kg·d),NC组和DM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麻醉下行双侧输尿管插管,收集半小时尿并行心脏穿刺取血,测定尿量,检测血糖(BG)和血、尿肌酐,放免法(RIA)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及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清除率。取双肾称重并计算肾脏肥大指数。在体视显微镜下手工分离单根胛,用液闪法测其Na^+,K^+-ATPase活性。结果DM组BG、尿量、肾脏肥大指数、尿β2-MG、UAER、Ccr及胛的Na^+,K^+-ATPase活性与NC组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1),而血清EDLS水平则显著性下降(P〈0.01);灯盏花素治疗后,血清EDLS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其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灯盏花素对DM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PT的Na^+,K^+-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阿魏酸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降压、降尿蛋白、降肌酐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再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400mg/dx14d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视黄醇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及肾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肾功能均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小管功能指标RBP、CysC、α1-MG、β2-MG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内皮素受体抑制剂阿魏酸钠可延缓CRF者肾小管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9.
猪肾近端小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猪肾近端小管的超微结构。方法 树脂包埋一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结果 猪肾近端小管可分S1、S2、S3和S4段构成,其中S1、S2段构成了近端小管曲部,S3、S4段构成了近端小管直部。本文对各段细胞超微结构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结论 猪肾近端小管的超微结构与人肾近端小管最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