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院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Ⅰ)患者诊断与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143例AMⅠ患者检测入院时cTnⅠ水平,分析入院前不同病程患者cTnⅠ阳性检出率,并观察其住院期间及随访3~12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发病6h~8d入院者cTnⅠ阳性率达98.9%。入院时cTnⅠ≥52.5μg/L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cTnⅠ阳性组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总的心脏性死亡及总的MACE发生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P〈0.01)。单纯药物治疗者cTnⅠ阳性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P〈0.05),而急诊支架、药物溶栓、延期支架治疗者MACE发生率cTnⅠ阳性和阴性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入院时cTnⅠ水平是AMⅠ诊断的重要依据;入院时cTnⅠ水平与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入院时cTnⅠ≥52.5μg/L、cTnⅠ阳性且年龄≥7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覃方生 《华夏医学》2003,16(2):159-160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 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3 1例 AMI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血清 Tn T浓度。结果 :AMI组 (8.5 3± 5 .2 1)μg/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6± 0 .0 7)μg/ L (P<0 .0 0 5 )。 AMI患者在发病 4 h左右 Tn T阳性率为 10 0 % ,而 CK的阳性率仅为 62 % ,Tn T在发病 16h出现峰值 ,为正常上限的 117倍 ;在 1周后 CK普遍正常 ,而 Tn T仍维持较高浓度 ,阳性率为 86.3 %。结论 :Tn T是特异存在于心肌中的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心肌梗死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周新杰 《黑龙江医学》2010,34(5):377-37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 I)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对60例AMI组血清cTn I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AMI组的cTn I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cTn I水平检测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病情检测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45人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其静脉血进行分离、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进行比较。结果:在AMI早期,心肌酶谱和cTn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TnT升高的幅度较心肌酶谱显著,病例组cTnT检测阳性率较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心肌酶谱与cTnT,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对AMI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 ,病理性Q波总幅度 ,最大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的导联数 ,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比较。同时考虑冠脉再灌注的影响。结果 :不论再通与否 ,急性心肌梗死 (包括前壁、下壁 )病人标准 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胡艳立  陈超  朱伟斌 《河北医学》2012,18(3):322-324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在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测定96例AMI患者血清中的cTnI和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入院72h内,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P<0.01).cTnI和CK-MB开始升高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溶栓未通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I与CK-MB高峰出现时间在溶栓未通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溶栓再通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 I与CK-MB恢复正常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与溶栓未通者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动态检测cTnI对判断AMI治疗效果较CK-MB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变化及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塞范围、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了3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5例骨骼肌损伤者和20例健康者的cTnT、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结果:所有健康者、骨骼肌损伤者的cTnT浓度均正常.cTnT在AMI中出现于发病后5小时左右,与CK、CK—MB相似,持续时间2~3周,其峰值与LVEF成负相关,与心功能、梗塞范围成等级相关,与室住心律失常不相关.结论: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与CK、CK—MB相似,特异性更好,持续时间更长,溶栓成功者CTnT成双峰,其首峰提前至16小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影响因子。方法对102例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有无ST段下降≥1 mm。依照冠状血管造影术(CAG)结果把102例患者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结果各组在年龄上虽然未显示统计学上的差异,但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01)。在冠脉多支病变组糖尿病患者占30%以上,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QTd、cTNI、CRP及有ST段下降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P<0.01;cTNI,P<0.05;CRP,P<0.01;ST段下降,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有ST段下降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存在4个因子异常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存在1个因子者(P<0.01或P<0.05);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NSTEMI患者存在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ST段下降≥1 mm等因素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冠脉多支病变,心肌缺血广泛和严重。危险级别越高,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梗塞中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检测意义;方法:通过比较10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对照的cTnⅠ和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结果:AMI患的阳性率分别为:cTnⅠ—87.5%、CK—MB—62.5%、CK—56.3%、AST—46.9%、LDH—40.6%;结论:AMI患胸痛后10h血清cTnⅠ的敏感性最高,血清cTnⅠ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心肌酶谱(CK、CK—MB、AST和LDH),对诊断AMI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意义和在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发生心脏事件中的价值。方法 :对AMI患者血清中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进行了动态观察 ,并对UA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其血清cTnI浓度与其 1~ 2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关系 ,评价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价值。结果 :在AMI胸痛后 4小时内 ,6 0例病人cTnI阳性为 5 2例 ,检出率为 86 6 7% ,与CK -MB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 ;4 0例UA病人cTnI阳性为 18例 ,检出率为 4 5 % ,与CK -MB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在对AMI的动态观察中 ,cTnI在发病后 4小时即有很高的检出率 ( 86 6 7% ) ,12~ 2 4小时达到高峰 ,其阳性率为 10 0 % ,在 5天和 7天时仍有很高的检出率 (分别为 6 8 33%和4 0 % ) ;在对UA的随诊观察中 ,cTnI高于正常的UA患者 ,其预后要比cTnI正常的差 ,其心脏事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cTnI能敏感地反映心肌损伤 ,并且特异性较好。在对早期急性和中晚期亚急性AMI的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对UA的预后评价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苗苗  刘怡希  李为民 《医学综述》2014,(24):4438-4440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 Tn)检测较常规心肌肌钙蛋白检测诊断敏感性和分析精密度均较高,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其在参考范围和诊断界值确定、检测结果判读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该文阐述了近年来hs-c Tn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h和24h血中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的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肌钙蛋白T在3h内阳性率显著低于肌红蛋白(P〈0.05);24h阳性率达100%。结论:肌钙蛋白T是诊断AMI最佳的指标,同时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可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竞争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和cTnI水平,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析BNP和cTnI水平与发生MACE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入院即刻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时间>10 h入院的AMI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发病时间≤10 h者(P<0.01);入院一周内死亡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一周存活者(P<0.05)。发生MACE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1);AMI患者发病第七天BNP水平(432.79±383.8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七天BNP≥432.79 pg/mL的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NP<432.79 pg/mL者(P<0.01)。入院即刻cTnI≥52.5 ng/mL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52.5 ng/mL者(P<0.01)。联合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和cTnI检测,两者均阳性者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①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水平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②BNP水平越高,发生MACE危险性越高;③联合BNP、cTnI检测可进一步提高BNP对AMI患者的预测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心绞痛组(UA)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检测cTnI、Myo、CK-MB三项指标。结果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高于Myo、CK-MB,阳性率分别为66%、40%、31%,P<0.05。结论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7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病例为分析对象,另外选择同一时期的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全血cTnI和NT-proBNP水平。结果AMI患者的全血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01),AMI患者cTnI和NT-proBNP都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nI或NT-proBNP的单个阳性率,且cTnI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6%和85.07%,NT-proBNP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8%和83.58%,cTnI和NT-proBNP两者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3%和94.03%(χ2=54.111、56.249、94.524;均有P<0.001)。结论cTnI联合NT-proBNP监测能在AMI发病早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并及时作出诊断,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及时治疗,以降低AMI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铁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测定了39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铁含量,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动态基本上与LDH、CK、GOT同时发生改变,而与Hb含量无关。结果提示,血清铁含量的下降和系列动态观察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清钾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变化趋势及其意义。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6月来5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检测其急性心肌梗塞发生12h内、13~24h、25~48h以及48h以后的血清钾浓度,并进行统计学研究,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急性心肌梗塞12h内常出现一过性的血钾降低。②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累及右室合并下壁梗塞者低血钾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前壁,组间血钾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下壁及下壁合并后壁梗塞者较少低血钾发生。③血钾下降程度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伴有低血钾情况,而且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急性心肌梗塞在发病初期(12h内),伴随低血钾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又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初期的低血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8例AMI患者,其中19例发生早期死亡。比较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CPK、CRP和BNP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参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在年龄、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CRP、CPK和BNP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42,P=0.011)、既往心衰史(OR 0.003,P=0.031)、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OR 1.626,P=0.046)及血浆BNP浓度(OR 1.009,P=0.042)、CPK浓度(OR 1.011,P=0.009)为AMI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既往有心衰史、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长及较高的血浆BNP、CPK浓度为AMI后发生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床边快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度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衰诊断仪,对急诊的260例急性胸痛患者,采静脉血床边动态测定cTnI、Myo和CK-MB含量,并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对患者进行缺血风险评价,并随访cTnI阳性患者病死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60例急性胸痛病例,首次危险分层高危组47例,中低危组213例,就诊后0h时点两组间cTnI和CK-MB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yo含量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基于心脏标志物变化的二次危险分层,确诊为AMI者106例,非AMI者154例。Myo、CK-MB、cTnI及三项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胸痛发作后0~4h时间段分别是49.5%、60.0%;27.2%、92.6%;28.2%、100.0%;35.0%、84.2%;在4~8h时间段分别是70.7%、42.9%;68.3%、82.9%;75.6%、94.3%;71.5%、73.4%;在12h后分别是96.3%、36.7%;96.3%、73.3%;96.3%、86.7%;96.3%、65.6%。在短期随访期间(平均为28.5d),cTnI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2.6%(13/103)和3.0%(4/134),P〈0.005。结论床边快速cTnI、Myo和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缺血性胸痛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急性胸痛危险度分层与处理。  相似文献   

20.
心肌肌钙蛋白T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和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了57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血清cTnT水平,并计算溶栓后3h与2h血清cTnT浓度比值。结果 ①cTnT释放呈现两种特征,再通组呈双峰型,未通组呈单峰型,且再通组后期峰值较未通组峰值低(P<0.01)。②cTnT的检测对发病<3h的AMI患者敏感性为43.4%,明显高于CK,CK-MB。③cTnT浓度3h/2h比值再通组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以该比值>1.48作为判定再通的标准,其对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0.5%,93.8%,与峰值时间判定冠脉再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TnT的检测对AMI诊断具有早期和灵敏的特点,3h/2h浓度比值>1.48可作为判定冠脉再通的标准且具有迅速、省时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