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机复习冠脉造影正常的 12 0例患者 ,发现有32例伴有明显的心电图ST T改变 ,为判断这部分病人心肌缺血的确切原因 ,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对象  32例中女 15例 ,男 17例 ,年龄 33~ 6 1岁 (4 0± 3 8岁 )。1.2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12导联静息心电图示ST段水平下移≥ 0 0 5mV和/或缺血样T波倒置 ;(2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负荷心电图ST段压低≥ 0 1mV) ;(3)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MV5ST段下移≥ 1mm ,持续 1分钟以上。1 3冠脉造影 Judkins法行多体位选择性。管腔内径光滑 ,无浸润硬化者为…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Judkin’法,经股动脉穿刺,在多个投射角度作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00例中阳性率占70%,累计140支冠状动脉,其中单支病变37.0%(27/70),双支病变38.4%(28/70),三支病变20.5%(12/70),左主干+三支病变4.1%(3/70)。结论男性、年龄〉45岁、A型性格、有吸烟史及高血压病史,有心肌梗死和典型心绞病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 11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结果 :阳性率 6 5 .2 % ( 73/112 ) ,累及 140支冠状动脉 ,其中单支病变 37.0 % ( 2 7/ 73) ,双支病变 38.4% ( 2 8/ 73) ,三支病变 2 0 .5 % ( 15 / 73) ,左主干 三支病变 4.1% ( 3/ 73)。提示男性、年龄 >45岁、A型性格、有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有心肌梗塞和典型心绞痛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男,33岁,因“突发持续胸闷4h”入院,不适位于胸骨中下段,巴掌大小,呈压迫感,伴有恶心,出冷汗,平卧休息约1h症状无缓解,在当地诊所测BP120/90mmHg(1mmHg=0.133kPa),未行处理。既往否认高血压等病史。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心肌桥32例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健坤 《广西医学》2008,30(9):1394-1395
心肌桥可造成收缩期冠状动脉局部狭窄,过去曾认为心肌桥为一种良性病变.近年发现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收缩期压迫不仅导致收缩期心肌血流灌注减少,而且舒张早、中期的心肌灌注也受到影响,从而发生心肌缺血,并可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1~3].本文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32例心肌桥患者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7.
8.
6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 (ECG)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的联系。方法 将 6 0例冠心病患者按CAG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 ,将两组患者的ECG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及ECG符合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CAG阳性率 10 0 %。Ptfv1≤ - 0 .0 4mm·s,在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其余表现如缺血型ST段偏移、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障碍、室早、房早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心电图Ptfv1≤ - 0 .0 4mm·s的冠心病患者CAG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9.
李平 《中原医刊》2007,34(21):57-58
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是指冠状动脉局部弥漫性扩张,其直径超过了相邻正常冠脉的1.5—2倍。过去认为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心脏病,但近几年,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进一步开展,所发现的CAA的病例越来越多,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就CA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指标已有公论,其不但为冠心病诊断提供确切依据,同时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1].我院自2003年8月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至2007年8月共完成102例,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异。结果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病变血管分布A组多累及右冠脉,B组、C组多累及左前降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心绞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P<0.05,P<0.01);LVED值A组小于B组、C组,EF值A组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较冠状动脉狭窄低,但并非无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中缺血和再灌注时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行成功的PTCA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8±9.0)岁,记录PTCA术中及当日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别于术前、首次球囊扩张期间、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术后2h及12h测定QT间期和RR间期,QTd=QTmax-QTmin。结果QTd在首次球囊扩张期间与扩张前比较明显增大(P<0.05),在术后2h及12h均较术前减小(P<0.05),且术后12h与术后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与扩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A球囊扩张期间,由于产生一过性短暂的心肌缺血使QTd增加,而成功的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从而可能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缺血时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探讨冠心病自主神经失衡的状况。方法:前瞻、顺序地观察21例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19例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22例健康人的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HRV降低非常显著(P〈0.01)的指标为SDNN[(113±12)ms与(85±23)ms]、SDANN[(100±14)ms与(74±22)ms]、TP[(2170±794)ms与(1366±859)ms]、VLP[(1422±473)ms与(1924±568)ms];显著降低(P〈0.05)的指标为SDNNIndex[(48±11)ms与(39±12)ms]、LF[(441±258)ms与(279±193)ms]、HF[(266±171)ms与(142±157)ms]。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组LF/HF增大非常显著[(2±1)与(3±2),P〈0.01],其余各项指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组比较,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SDNN、SDANN、LF进一步降低[(107±301)ms与(85±223)ms,(96±29)ms与(74±22)ms,(496±383)ms与(279±193)ms,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多项指标普遍降低而LF/HF增大,表明交感、迷走神经张力不均衡地降低而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冠心病患者HRV降低可能与其心肌缺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与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关系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抢救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入院的CABG后不稳定心绞痛39例患者行冠脉及桥血管造影,结合心电图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CABG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到复查造影的时间:1个月~1年为25.6%;1~3年为43.6%;3~10年为28.2%;10年以上为2.56%.39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01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36支,大隐静脉桥54支,桡动脉桥11支.101支移植血管中,完全闭塞病变占25.7%,狭窄占17.8%.CABG后1个月~1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病变,其中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占70%,桥血管闭塞占20%;1~3年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分别为38.8%、44.4%;而3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5.5%.药物治疗11例,自身血管介入治疗19例,桥血管介入治疗7例,自身血管和桥血管同时介入治疗2例.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CABG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以后出现的心肌缺血多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自身和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死(MI)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对汉族和维吾尔族临床诊断为MI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阳性患者73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汉族患者303例(占41.0%),维吾尔族436例(占59.0%);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①两组冠脉病变累及血管依次为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和左主干(LM);②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A型病变逐渐减少,C型病变逐渐增多;与汉族组比较,维吾尔族组LM病变、B型、C型病变率高(P<0.05);③汉族组MI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其中60~69岁年龄段占33.0%,维吾尔族组主要集中在50~59岁,占32.3%;④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Gensini总积分逐渐增加,各年龄段维吾尔族组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与汉族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单支病变逐渐减少,三支病变逐渐增加;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汉族患者重;维吾尔族MI患者发病年龄可能比汉族患者早。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249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9例病人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人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造影成功者237例,成功率为95.18%;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24%(23例),主要是局部血肿(17例,73.91%),桡动脉闭塞(5例,21.74%),术后局部皮下出血(1例,4.3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对提高冠心病治疗水平有莫大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 943例患者按年龄分成A组 (≥ 70岁 ) 187例和B组 ( <70岁 ) 75 6例 ,并对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围术期处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术后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机支持时间 ,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结论 高龄患者可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死亡率无明显增加 ,但围术期的正确处理 ,尤其是对合并症的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评估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与492例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B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比较11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组)与311例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D组)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结果与无糖尿病冠心病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外科冠状动脉旁路术多(36.89%vs 19.10%,P<0.05).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高(100%vs99.68%),前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Fang Y  Gu CX  Wei H  Chen C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30-183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加搭桥术重建心肌血运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对177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229支病变血管于冠状动脉最硬处远端且距离剥脱远端≥2 cm处行切口,进行内膜剥脱,再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结果 术中桥血流测定显示215支血管血流满意(93.9%),桥血流量(27±12)ml/min;14支欠满意,桥血流量(7±4)ml/min.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4%),其中3例无明显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3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后好转出院.98例在术后3~40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桥血管均通畅.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再行搭桥术,对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血运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