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某地驻军战士非训练损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西北某地驻军战士非训练损伤的流行特征,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对西北某地驻军3个部队1519名战士1年中非训练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非训练损伤发生率5.99%,例次率7.79%。炮兵、坦克和步兵例次率分别为8.28%、8.81%和7.55%,3个部队差别不大(χ^2=0.55,P〉0.05)。结论:非训练伤发生率较高,部队要重视非训练损伤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武警部队官兵处置突发事件中伤病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官兵在各类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防治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伤病数及构成比。结果:1990-2000年处置突发事件中官兵总伤病数为9655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5.95%,战伤占23.13%,消化系统疾病占22.32%,战伤中,重伤,中度伤,轻伤人数之比为1:3.20:8.34。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在第1、2周战伤最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在第3周趋于上升,结论:官兵伤病种类单纯,呈集中发病的特点,早期卫勤重点工作是战地救护,中,后期为预防疾病,减少战伤及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华北北部地区某部团队训练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华北北部地区团队训练伤的发病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方法:1997 年2 ~9 月对某部三个全训团队随机抽查部分连队参训战士共452 人,对训练伤及训练相关伤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9 人有伤病发生,占参训总数的86 .06 % 。其中训练伤307 人,占伤病人数的78 .92 % ;训练相关伤病82 人,占伤病人数的21 .08 % 。训练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是技术要领不熟悉,对训练科目易致伤的部位及防护知识和措施缺乏;训练相关伤的原因,主要与北方气候有直接关系。结论:部队训练伤的发病情况不容忽视,应提高对训练伤及训练相关伤病的认识,早防、早治是降低其伤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某步兵部队战士外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摸清驻西北地区步兵部队战士外伤的发生情况及共流行规律,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保障官兵身体健康,维护部队的战斗力。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采取询问,填表及查阅医疗档案的方法,对某上兵部队战斗外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某部外伤发生率为33.4%,例次率40.2%,其中训练务占81.2%,非训练外伤占18.8%,训练伤中入伍1年的新兵发生率明显同于2年兵和3年兵(P〈0.01),非训练外  相似文献   

5.
驻京部队住院肺结核病人26年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驻京部队住院肺结核病人的变化特点。为军队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2~1997年驻京部队住院肺结核病人进行抽样调查。每5年抽查1年,共抽查6年。结果:调查军队驻院肺结核病人1224例,男性病人占87.8%~91.0%,干部占30.2%~39.4A%,战士占51.6%~59.2%,职工占4.2%~13.3%,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88岁,平均发病年龄27.0~30.9岁,  相似文献   

6.
军队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经验,为提高训练效率,探索减少训练伤的方法。方法:对1997年,1999年体系部队部分全训团队随机抽查753人参训士兵,对实行医疗体系联合预防训练伤前后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997年未实行联合预防前调查的452人中,389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86.06%,1999年实行联合预防训练伤后调查301人,162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53.82%,前后对比减少发病率32.24%,结论:军队医疗体系实行军事训练伤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对减少训练伤及训练相关伤病的发病率是一种较好方法,对基层医疗单位预防训练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迎外部队战士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迎外表演部队战士进行现场自评,旨在调查迎外部队战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对象为某迎外部队正常训练的男性战士,年龄18~25岁,平均20.2岁,军龄1~5年,身体健康,既往...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南海亚热带地区部队皮肤花斑发病情况,为降低皮肤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南海亚热带地区某部队进行皮肤花斑癣发病情况调查,将所获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皮肤花斑癣患病率7.3%,占皮肤浅部真菌病总患病率的22.2%。本地区和外地籍战士皮肤花斑癣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5.40%,发病与家族易感性、机体免疫功能、高温、多汗及对病原菌易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针对病因及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9.
1992—1996年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特点、趋势及规律,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xPro建立数据库,采用EpiInfo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992~1996年全军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596例,各年度报告病例数依次为67例、124例、122例、142例和141例。所有病例中干部151例占25.4%,战士422例占70.8%,职工及其他人员23例占3.8%。除1992年秋冬季高峰不明显外,其余各年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春夏和秋冬两个季节发病高峰,以春夏高峰为主。5年中共报告暴发疫情5起,发病93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5.6%;因流行性出血热死亡6例,病死率1%。结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具有特殊的时间分布规律,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已给部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加强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抗洪抢险部队伤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给抗洪部队制定卫勤保障决策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提高部队卫勤保障的质量。方法;统一“抗洪部队伤病登记表”发给随队军医,以连队为基本填报单位。结果:共调查5168人,昼夜发病率最高为2.3%,发病率较高的几种疾病依次是,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和中暑,而血吸虫病,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较低,结论:抗洪救灾部队的伤病特点与常规战争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卫生保障与医疗救治应针对发病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1.
炮兵部队模拟实战条件下疾病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炮兵部队在模拟未来局部战争实战条件下疾病的特点并提出防护对策,为减少伤病,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采取遂行部队,深入驻地或阵地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某机机械化自动化炮兵参加演练29d,人员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昼夜发病率高达7.99%,且病种多,致病因素复杂多样。结论:炮兵帝战演练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军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其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根据1992~1995年全军疫情报告资料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发病数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数的39.1%,居报告传染病首位。在各型肝炎中,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和未分型肝炎各占37.9%、36.6%、2.6%、22.9%;男性占94.3%、女性5.7%;战士占65.9%,干部占29.3%,职工占1.7%,炊管人员占0.2%,离退休人员占1.2%。各年度肝炎的报告发病数相差不大,但一般每年1、2月份报告发病数稍低,3、4月份开始升高。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部队官兵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因此部队今后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强化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肝炎疫苗的应用研究,不断改善基础卫生设施,以减少肝炎对部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与乙型肝炎实际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观察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和血清标本,用ELISA检测肝炎感染指标指标和血清学分型。结果:1993-2000年年某部队发生肝炎130例。发病率为0.81%,各年度发病率在0.34‰-1.01‰,其中乙型肝炎66例,发病率为0.45‰,各年度发病率在0.14‰-0.67‰,并占肝炎发病数的55.93%。1993-2000年总漏报率为9.23%,各年度漏报率在0%-23.81%,干部肝炎发病率(1.62‰)和乙型肝炎和发病率(1.02‰)均高于战士(0.90‰,0.50‰),新兵检疫仍有1.6%,HBsAg阳性。结论:某部队每年肝炎的实际发病率高于报告发病率,部队肝炎防治应以乙型肝炎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兵检疫。  相似文献   

14.
1996年4~6月,对黑龙江省绥芬河、东宁地区驻军及部分林业工人进行了蜱传斑点热、Q热、莱姆病的血清学调查。应用Micro-IF共调查221人,三种蜱媒疾病的总感染率为22.2%,其中斑点热感染率为最高(11.8%),同莱姆疾病(5.9%)、Q热(4.5%)相比差异显著(P<0.05)。部队战士的感染率略低于林业工人,分别是斑点热:9.5%和21.4%,莱姆病:5.6%和7.1%,Q热:4.5%和4.8%。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蜱媒疾病在该地区存在程度不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某部基层官兵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基层官兵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方法:采取无记名问卷的方法对某部1000名基层官兵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调查。结果:军官对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良好者占58.90%,差者占41.10%,战士≥良好者占45.00%,差者占55.00%,战士问郑成绩及格率高中生〉初中生,干部成绩显著高于战士。结论:基层官兵对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尚不够,应重视和加强对部队官兵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地区抗洪抢险部队皮肤真菌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部队在抗洪具菌病感染情况,进一步总结了抗洪条件下的卫生保障经验。方法;对洞庭地区某抗洪抢险部队指战员的皮肤真菌病进行巡诊和随机制一样调查。结果:巡诊共诊治皮肤病6421人次,皮肤真菌病为3829人次,所占比例为59.63%;随机抽样调查部队指战员2720人,皮肤真菌病的患病率为50.26%,皮肤真菌病造成部队的减员率为1.54%。  相似文献   

17.
对某部2364名退伍战士的调查表明,患慢性疾病163人,占6.9%。其中不满服役期退伍战士中慢性病人占30.5%,满服役期退伍战士中慢性病人占4.1%,超期服役退伍战士中慢性病人占20.1%,对发病率较高的10种慢性病作了顺位排序。安置好患慢性疾病退伍战士十分重要,必须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针对发病原因,积极预防和努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和平时期部队伤病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防病措施,我们对某部1988~1997年军人伤病住院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1资料来源为1988~1997年间某部医院军人住院登记及住院病案,同时走访相关单位,以了解个案情况。2结果(1)收治情况:1988...  相似文献   

19.
寒区某部野营冬训中训练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区某部野营冬训中训练伤发病情况的调查表明,发病率较高的是:踝关节扭伤(占44.9%)、腰扭伤(占22.7%)、腰肌劳损(占12.1%)、腰椎间盘脱出(占8.1%)。干部伤员以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脱出为主,战士伤员以踝关节扭伤和腰扭伤为主。训练伤发生与地理气候条件及官兵体质、野营训练经验等因素有关,提示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胡役兰  兰晓霞  刘淑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063-2064,2067
[目的]研究部队在各种“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伤病发病数及构成比。[结果]163次处置突发事件中官兵总伤病数为9655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5.95%、损伤和中毒疾病占23.13%、消化艺系统疾病占22.32%;在平息暴乱作战中。重伤、中度伤、轻伤为1:3.20:8.34;不同时间段各系统伤病发生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线官兵伤病种类单纯,呈集中发病的特点;任务性质、程度决定着参战人数及致伤伤情;作战进程越长疾病发生率越高。根据任务性质、作战进程采取针对性的卫勤保障对策,减少战伤减员及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