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千百年来,毫针针刺操作都是徒手操作.由于毫针细长而软,在进行毫针针刺操作时,操作者不可避免地污染毫针针体,之后将污染的针体刺入患者体内.改变毫针进针徒手操作是目前中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使用持针器辅助进针是其研究方向.基于无菌术设计的毫针持针钳,设计合理,能满足毫针进针要求,并符合无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应用弹刺无痛进针法每收佳效,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左手用无菌干棉球,轻捏针身,按直刺、斜刺、平刺的要求,将针身与皮肤的角度调为90°(直刺)、60°(斜刺)、15°(平刺),用右手中指、指甲对准针尾,轻快一弹,将针迅速弹入皮下,再按深浅要求,分2~3次弹到一定深度,然后进行各种补泻手法的操作,或补、或泻、或留针或出针。这种进针方法选穴准,速度快,无感染,病人感觉不到疼痛,易于接受,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进针。尤其对初次接受针刺的病人更佳。由于它将弹法用于进针,易  相似文献   

3.
“静志候气”是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也是对留针候气的进一步要求。本法要求医者在进针前,检查针具,做到全神贯注,正确选准腧穴部位,针刺的深浅幅度,病人的神色。在进针后,要谨慎守气。守气时,医者仍要“静志观病”(防止晕针、滞针、弯针和断针等异  相似文献   

4.
针刺的方向问题,在古代针灸文献中极少论述;目前,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本中,已编列一节,作专题讨论谓:“进针之方向,亦即针进入肌肉时应保持之角度。”“针身与皮肤呈90度为直刺,针身倾斜与皮肤呈45度为斜刺,针身与皮肤呈15~20度者为横刺。”“不同的针刺角度,应根据腧穴部位和治疗目的来决定。”笔者在近几年中,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掌握不同针刺方向,不仅是为了适合在不同腧穴部位作针刺,也是构成导气、补泻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针某些腧穴时,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向来针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尺胫针疗法的操作方法及其特点。方法:从尺胫针进针点的确定、进针(针具与体位、进针操作、针刺数量)与行针、留针与出针、操作特点诸方面加以论述。结果:以定痛位、定病经、定尺胫、定区带确定其进针点;平刺进针,针身仅卧皮下,针刺的数量以患者取效为依据;采用上抬下压、左右摆动、左右捻转、环转四种方法行针以加强刺激;以针刺数量多寡不一、针刺深度仅在皮下、范围呈区带性、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式行针手法与特殊的"得气"现象为操作特点。结论:尺胫针疗法操作以经络理论作指导,方法简便,特点鲜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试论针刺无菌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已在国外传播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 ,祖国医学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 ,但我国国内的针灸疗法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针灸器械的消毒问题。国外早已普及了一次性的针具 ,而我国还存在着针灸针具反复使用 ,且不能专人专用的问题 ,使得很多疾病经体液直接传染 ,例如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不经严格消毒或用一次性针具就无法杜绝传染。为遏制交叉感染 ,在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还达不到广泛使用一次性的针灸器具的时期 ,一定要达到针灸疗法的无菌操作。针刺无菌操作是指针具、物品、患者腧穴区应严格消毒 ;医者…  相似文献   

7.
封丽华  曹丽静 《中国针灸》2008,28(5):396-396
古代文献和目前的教科书都以神阙为禁针之穴,故针刺法用之较少。但由于现在临床应用的毫针所用材料特殊,针身较细而富有弹性,只要针刺时严格消毒,同时掌握进针的深度,谨慎进针,则神阙当属可针之穴,这样进一步拓宽了神阙穴的临床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袁军  李梅  王耀民  高玉春 《中国针灸》2003,23(6):374-374
出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正确可加强针刺的补泻升降作用 ;反之 ,出针方法不当 ,则可减弱治疗作用 ,影响疗效。现将笔者常用的出针方法简介如下。1 一般出针法此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临床对于不急不缓、虚实不显著者 ,要依照先上后下、先近后远之顺序出针。所谓先上后下 ,即按从头至足的顺序出针 ;所谓先近后远 ,与医者所站位置有关 ,即先起近医侧的针 ,再起相对远医侧的针。左手持消毒干棉球夹持针身底部 ,并轻按压腧穴 ,右手持针稍做捻转 ,针下轻松无沉紧之感时即可随势将针起出。左手再以干棉球按压片刻 ,防止出血。正…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见两例针刺内关引起手肌挛缩的病例.两例患者均为在治疗过程中,医者用1.5寸、28号毫针针刺内关穴,进针1.2寸左右,行大幅度提插捻转,并出现“触电感”、“烧灼感”,未引起医者注意,仍反复行针,并留针15分针。其中一例针后出现手指屈曲,伸直困难。经艾条灸,电按摩30分针后恢复常态.另一例针  相似文献   

10.
浅议“揣穴”在针刺操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方晓丽 《中国针灸》2010,30(5):393-394
结合古代文献的记载与临床操作体会,提出揣穴在针刺操作中有以下作用:探明穴位,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进针疼痛;固护营卫气血;辨别气机的变化,控制针感的走向。要发挥揣穴的这些作用要求医者必先治神。在针刺操作中,不但要重视右手的操作,更要重视左手揣穴的作用,做到左右密切配合,以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