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R)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是否同样可以达到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治疗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即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尽快达标,同样达到可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应用胰岛素泵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均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同样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是基层医院针对农村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给予3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5个时点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
甘精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90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A组),NPH治疗组(B组)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C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调整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各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和C组治疗后血糖及相关指标均优于B组,但A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禁食水期间血糖控制满意,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有效和方便、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和常规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与常规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胰岛素泵治疗(CSⅡ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MSⅡ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前血糖(PBG)、胰岛素、C肽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CSⅡ组患者治疗后的FBG、PBG和HbA1c明显低于MSⅡ组(P<0.05),CSⅡ患者治疗后的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高于MSⅡ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A组)和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B组)治疗,共24周.了解治疗疗效、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至良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胰岛素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方法 对45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三餐时服用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分别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结果 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BG、2hPBG、HbA1 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成本。方法:将80例初诊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联合睡前皮下注射来得时;B组利用胰岛素泵加诺和锐持续泵入及分别注射三餐前大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成本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血糖达标时治疗成本B组明显高于A组(P〈O.01)。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相当,且更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90例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甘精胰岛素组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组,每组3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胰岛素泵组和甘精胰岛素组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剂量、不良事件、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泵组与甘精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组可作为口服药物难于使血糖控制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胡爱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36-1738
目的:对比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组,B组为胰岛素泵组。连续给药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成本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次数较B组明显增多(P<0.05),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前者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14-116+123
目的观察津力达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A组患者给予津力达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分别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而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功能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的血糖控制、体重指数、胰岛素功能及敏感性,与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的治疗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对发病NOD小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发病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近期发病NOD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E组。A、B、C、D组自由进食,每日9:00分别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0.1IU/g、0.05IU/g、0.015IU/g以及PBS 5μL;E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每日9: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并平均分6次予以食物1h,进食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同时选取同周龄未发病组小鼠为F组。观察各组治疗第4天24h血糖变化及第15天疗效。结果 E组小鼠24h中血糖均值显著低于B、C、D组(P≤0.05),与A、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组血糖波动范围较A、B、C组均显著减低(P<0.05)。E组24h中正常血糖所占的比例较B、C、D组均显著升高(P<0.05)。15d时A、B、C、E组糖尿病症状均得到控制,但A组有5只、B组有3只出现小鼠低血糖死亡。结论 采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甘精胰岛素各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比较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HbAlc达到7%的疗效和低血糖风险。方法在33例服用一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7.5%)中,进行了这一随机、开放标记、平行、16周的试验,患者继续服用研究前的药物,但于每天睡前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空腹血糖(FBG)达到≤100mg/dl(5.6mmol/L)的目标值。试验结果的观察指标为FBG、HbAlc、低血糖发生率和达到HbAlc≤7%并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百分数。结果终点时甘精胰岛素组和NPH胰岛素组的平均FBG(5.94Vs6.11mol/L)和HbAlc(6.68Vs6.79%)无明显差异,P>0.05。大多数用这两种胰岛素的患者都达到HbAlc≤7%的目标。但是,在HbAlc≤7%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低血糖(<4mmol/L)方面,甘精胰岛素组(69%)比NPH组(29%)高出一倍,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经证实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也显著低于NPH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基础胰岛素,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HbAlc≤7%)。甘精胰岛素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糖耐量正常与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血糖(GLU)、胰岛素(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中血糖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5名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50名正常人的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2h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采用酶法、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2h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12±2.91)mmol/L、(19.40±3.38)mmol/L、(20.27±7.44)μU/L、(28.65±10.16)μU/L、(10.7±2.13)%,均高于正常人的(5.35±0.60)mmoUL、(8.38±1.31)mmol/L、(11.47±2.26)μU/L、(35.21±11.38)μU/L、(5.32±o.63)%,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不同年龄间同一时间段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任志雄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422-1424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1例初诊2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FPG)>11.1 mmol/L患者,均使用短效胰岛素分别在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和中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起始胰岛素剂量为0.5 U·kg-1·d-1,起始中效胰岛素占胰岛素起始总量的20%.设定靶血糖值为:FPG 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PPG)4.4~8.0 mmol/L.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到靶血糖值后维持治疗3周,停用胰岛素24 h后测定FPG、PP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按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将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治疗前患者FPG、PPG、HbA1c、FINS水平及HOMA-β、HOMA-IR分别为(12.36±0.75)mmol/L、(20.1±2.3)mmol/L、(10.7±0.5)%、(5.7±0.7)μU/ml、(52±11)、(3.2±0.5),治疗后分别为(5.67±0.25)mmol/L、(7.8±1.4)mmol/L、(7.1±0.4)、(10.4±1.2)μU/ml、(103±33)、(2.6±0.3),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FPG较高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8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诺和灵30R组(A组,40例)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B组,40例),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均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升高(P〈0.01)。B组血糖达标更迅速。A组较B组低血糖发生率更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二甲双胍及甘精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医院超重或肥胖,应用二甲双胍及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联合用药影响、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事件。结果治疗后的FBG、2hPBG、HbA1C、BM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于短期内完全缓解;无患者出现低血糖事件。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重,不良反应轻,极少发生低血糖事件,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T2DM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刘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65-66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合用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方法62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合用格列美脲组31例(A组)与诺和锐30治疗组31例(B组),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30两种方案都能使血糖有效达标,甘精胰岛素组低廊糖发生率低、对患者体重影响小、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IAsp)和可溶性人胰岛素(HI)分别联合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NPH)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20例来自全国5家医院的1型(T1DM)或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IAsp或HI联合NPH治疗.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事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IAsp/NPH组[(14.6±5.3)mmol/L比(8.4±4.1)nunol/L]较HI/NPH组治疗后2 h PPG改善更为显著[(14.9±3.9)mmol/L比(10.6±3.5)mmoL/L,P<0.05],且达标率分别为50.0%、25.5%(P<0.01).治疗后IAsp/NPH组[(9.3±1.4)%比(7.7±1.3)%]和HI/NPH组[(9.2±1.2)%比(7.7±1.2)%]HbA1c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达标率分别为24.5%和14.5%(P<0.05).在Imp/NPH组未见严重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不良事件,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IAsp/NPH:3%,HI/NPH:4%).IAap/NPH组与HI/NPH组患者胰岛素日均剂量分别是0.60/0.23 IU/kg和0.65/0.24 IU/kg.结论 IAsp联合NPH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且不增加夜间低血糖和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rue insulin(TI) and immunoreactive insulin (IRI) in subjectswith NGT, IGT and DM,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 true insulin and immunoreactive insulin in evaluating β-cell function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Methods: The levels of serum IRI and TI were determined in 54 cases with typeⅡ diabetes mellitus(Group DM),43 case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Group IGT) and 75 cases with normalglucose tolerance (Group NGT). Then every group was subdivided into obese and non-obese subgroups according tobody mass index. IRI was determined by RIA. TI was determined by ELISA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y with no sig-nificant cross-re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proinsulin. The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 pancreatic β-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