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因子分析考察大黄-厚朴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厚朴酚及和厚朴酚4种成分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8个组,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四因素六水平均匀设计的6个配方组。胰胆管内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术后6,24 h分别检测血清淀粉酶(AMS),胰脂肪酶(PL),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对各药效指标的影响规律,因子分析抽提多项指标中的公共因子。结果:各组分对急性胰腺炎病症的贡献度排序为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因子分析抽提出隐藏在多项指标后的公共因子为胰腺损伤因子(AMS,IL-6和TNF-α)和炎症因子(PL和IL-10)。结论: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因子分析可有效地分析组分配伍中多因素与多效应成分之间的关联规律,为临床病症的治疗提供方-症更为对应的组分配方。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临床用药形式以复方为主。复方的核心是药物间的配伍。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必须在明确什么是配伍规律及其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多层次、多学科来研究,以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实质,即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使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得以客观表述,以加快中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现状 ,主要重申以下观点 :①复方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基本理论和组方配伍原则 ,应防止出现纯粹化学研究的倾向 ;②复方研究也应注意探索疾病未知的病理生理和防治机制 ,更好地发展中医理论 ;③对复方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整体研究水平 ;④把复方作为一个整体 ,注意比较复方化学成分各种研究途径和方法的得失 ;⑤复方药理学从多方位、多层次研究配伍规律 ,有利于揭示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 ,使临床合理用药更具方向性 ;⑥中药药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⑦复方研究应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对本学科的影响 ;⑧临床疗效是复方研究的依据 ,故应注意甄别、优化、筛选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分相互作用的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药复方是按照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君臣佐使与西药的加和、协同、拮抗的相互作用模式密不可分。组分配伍遵循了传统中医理论指导,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是多种组分间协同、加和、拮抗的协调统一。组分配伍模式可通过组分间直接发生化学成分变化,或影响其它组分的吸收、代谢、药效、毒性等诸多性质。通过组分间相互作用研究可从复杂体系中理清哪些成分对主要功效有协同增效和加和作用,哪些成分对毒副作用有拮抗作用,并且通过多因素、动态药理模型指导辨证施治的组分配伍及组分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组分间与靶点间的相互联系,这为阐明组分配伍机制、优化配伍组分,从而推动中药复方的现代开发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配伍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回顾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期望获得组分配伍现代研究的突破性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国内文献,结果表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目前处于多方法、多途径的探索阶段,人们多从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方面入手,探索中药复方配伍理论,且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蒋海强  聂磊  周洪雷  李运伦 《中草药》2013,44(18):2531-2536
目的 以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有效组分的降血压效应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药组分配伍及优化设计的研究方法。方法 按照“正交设计-药效测定-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的程序,以收缩压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的配比,对其数据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考虑经济成本,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的最佳配比为钩藤总碱25 μg/g配伍莱菔子总碱30 μg/g。结论 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的组分配伍能够有效降低血压。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方法,能够消除各因素的交互作用,非常适用于中药的组分配伍及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但有关的理论探讨不多,也欠深入、系统。本文的选题很合时宜,至于文中所涉及的思路、方法是否被普遍接受,还有待讨论。在跨入21 世纪之时,刊发此文,希翼能就此引发有关的理论争鸣,从而推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均匀设计的中药有效组分复方配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基于均匀设计的中药抗氧化有效组分复方的研究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和改进最小角回归分析,对甘草总黄酮、银杏叶提取物、淫羊藿总黄酮和黄芪总苷组成的中药组分复方不同配比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获得了中药组分配伍清除DPPH的回归方程,优化组合后进行药效学验证,结果显示该中药组分配伍最佳剂量组合为甘草总黄酮0.8mg/ml、银杏叶提取物3.144mg/ml、淫羊藿总黄酮0.024mg/ml和黄芪总苷0.036mg/ml。结论上述中药组分配伍后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本实验采用的均匀设计结合改进最小角回归分析适合"非线性、小样本"生物实验数据数据分析,为筛选评价抗氧化中药有效组分复方提供了合适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分相互作用的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药复方是按照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君臣佐使与西药的加和、协同、拮抗的相互作用模式密不可分.组分配伍遵循了传统中医理论指导,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是多种组分间协同、加和、拮抗的协调统一.组分配伍模式可通过组分间直接发生化学成分变化,或影响其它组分的吸收、代谢、药效、毒性等诸多性质.通过组分间相互作用研究可从复杂体系中理清哪些成分对主要功效有协同增效和加和作用,哪些成分对毒副作用有拮抗作用,并且通过多因素、动态药理模型指导辨证施治的组分配伍及组分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组分间与靶点间的相互联系,这为阐明组分配伍机制、优化配伍组分,从而推动中药复方的现代开发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配伍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回顾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期望获得组分配伍现代研究的突破性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小娜  张兰桐  殷玮 《中草药》2006,37(6):801-805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拆方、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方法,对单体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研究,为探讨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依据原则、质量控制、调配储存等各个方面比较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成的方药,具有长期的临床应用经验,具有物质基础多、作用环节多等特点。中药复方创新药物开发过程中需特别注重选择和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研发,需要对立项论证、工艺确定、质控标准建立、药效和毒理评价和申报等严格按照新药研发的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该文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研究方法提出建议:在工艺筛选中药效的配合需选择与临床定位有效性关联性高的终点观察指标;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在正确应用疾病模型的基础上,应探索和应用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动物模型和观察指标;同时对特殊人群——儿童用药应提供符合儿童生理特点的用药信息,进行药效毒理研究需用幼鼠并按儿童体重进行剂量设计等。总之,临床用药特点应是中药复方新药药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良玉  杨旭杰 《中草药》2012,43(10):2083-2088
检索中药复方专利文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成长率”、“科研成果专利转化率”作为衡量尺度对1991年至2010年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进行聚类研究,研究中药复方专利20年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归为3类,聚类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中药复方专利的发展与专利法规健全、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徐砚通 《中草药》2015,46(4):465-469
方剂配伍作为中药复方的组成原则,是解析中药复方规律性的关键。立足中药复方与生物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从中药复方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3方面探讨方剂配伍的现代科学内涵。中药复方化学是解析方剂配伍现代科学内涵的基础,配伍引起的化学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属方剂配伍的化学内涵;方剂配伍能够改变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行为,通过调节药物代谢过程关键环节来影响复方疗效和毒性反应;方剂组成影响配伍疗效,为了研究方剂配伍治疗机制,提出了"疾病病理生理指导的药物靶点组合"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化学多成分作用于机体多靶点现象,为理解方剂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和推动中药复方现代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组分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药组分配伍规律的研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为指导,是整合调节与靶向效应相融合发展的趋势。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药方剂有效部位(群)经组分配伍而创制的新药制剂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组分配伍在时代科技与疾病谱的机遇下,基于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导向,朝向构建完善成熟的组分中药学学科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临床价值评估是破解当前中成药(方剂)同品种重复率高、临床定位模糊、适应症宽泛、临床价值不清晰等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该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方剂临床价值评估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多组学网络背景下的方剂研究策略。通过对中风病类方的比较分析,提示了3个方剂针对中风病不同症状(表型)的特色优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多组学网络分析策略为方剂的临床价值评估与比较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中的宝贵财富,多成分、多靶点是其优势和特色所在。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与该复方临床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药理活性成分。随着有效成分组概念的提出,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基本原理和近几年开展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化合物群分析法,指纹图谱分析,药代动力学,高通量药物筛选等技术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研究中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药物的继承和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思路和技术上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并最终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material basis for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中药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目前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界定,学术界尚有分歧。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是某一特定复方经与人体作用后在发挥疗效的特异性的靶器官、靶组织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该复方的非内源性活性物质的总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核心与基石,而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样本数据重复采集对所构建近红外(NIR)定量校正模型稳健性的影响,初步阐释该影响产生的原因。方法:以银黄液为研究载体,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并以高效液相测定值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黄芩苷定量校正模型,对潜变量因子累积贡献曲线进行深入探讨,在潜变量空间阐述重复采样对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影响。结果:在对重复采集光谱平均后,以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达到理想预测结果(RMSECV=1.824)。该模型潜变量因子累计贡献率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光谱建模方式,即所得的模型更加稳健。结论:多次测量取平均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使所得的模型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