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适应能力和效能状态.一个人不仅仅是生物体,更是一个社会成员.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加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密切,经常生病的人,心理变化异常,爱发脾气、爱责怪别人、自怨自哀;而身体健康的人,则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与人相处融洽,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交互影响着的,心理健康会给生理上带来健康愉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它既有复杂的躯体生理活动.又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既注意生理卫生,又讲究心理健康,才能增强心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期指导今后的工作.方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结果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坦诚地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能够愉快地接纳自我,承认现实,欣赏美好的事物,而且能够大度平静地生活和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集中表现.结论 健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于健康的内涵是逐步深入认识到的。首先,人们认识到的只是人们的生理健康,即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后来,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健康还包括道德的成分。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社会及医学的发展,重新修订了健康定义,认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一新的健康概念不仅是对人们身体的判定,也是对人们的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判定。它标明人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道德的统一,要达到人的全面健康,应当充…  相似文献   

7.
正人体的健康包括躯体和心理精神健康,即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卫生。而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人的心理因素,包括所有心理活动的运动、变化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而心理因素的研究更为广泛,即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人际间  相似文献   

8.
心理、精神疾病与遗传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湘玲  郭敏 《海南医学》2003,14(4):69-70
“心理学”这个术语源于古希腊文 ,意即灵魂研究 ,在 10 0年前还只是一门哲学 (或神学 )学科。它注重的是灵魂感应和表象 ,比一般哲学更多地直面人的灵魂。心理学发展到了今天 ,已经逐渐成熟 ,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健康包括两个方面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尽管生理是心理的基础 ,生理对心理的形成、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通常体现为生理不健康的人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而同时生理健康的个人却很可能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这是因为正常人是自觉的动物 ,是能够自我调节的动物。人可以调…  相似文献   

9.
《中外健康文摘》2008,5(22):34-34
健康并非仅是身体和生理的事,所谓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结论,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生病不会忘记上医院,而心理上有什么问题则鲜有入院就医者,更别说做一次像样的心理体检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住院离休干部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让离休干部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加速身体健康的恢复.方法:通过对150例离休干部住院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分析其心理,找出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90%离休干部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病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1],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治疗和保持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蔡蓝  徐惠娟 《广西医学》2001,23(5):1304-1305
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应包含心、身两个方面。但是 ,长期以来由于心理知识的匮乏 ,人们往往只重视生理方面的健康 ,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健康的定义 ,人体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等三方面。心理卫生学的研究也指出 ,人的心身健康是密切联系的 ,心理上长期的不健康状态 ,会导致躯体上的异常和病态。二者可互为因果 ,恶性循环 ,使病情日益严重〔1〕。因此 ,在关心学生躯体健康的同时 ,也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才能实现心身的健康发展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社会发展 ,经济发…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健康与健康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强调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与躯体健康一样,是构成人的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心理健康,至今尚未有定论。笔者认为,概括而言,心理健康是以较高的主客观认知水准、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具备良好的心理自我调适功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为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呈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心理状态或人格。一人们对心理建康的具体表征可以举出数十百条,但仔细分析,不外乎内在的健全心理素质、心理活动状态与外在的良好行为表现。而后者一般而言只是前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市省、市级医院5所,从中随机抽取临床各科和检验、放射科医务人员1 630人,采用OSI-R和SF-36量表对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0~40岁年龄段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最差(P<0.01);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与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呈负相关(P<0.01),个体应对资源与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呈正相关(P<0.01);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大于生理健康,且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能力大于生理健康;任务过重、工作环境、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躯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娱乐休闲、社会支持和自我保健是医务人员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问卷各子项,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各子项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务人员的生命质量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差,应对资源能够降低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职业紧张、应对资源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对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有差异,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生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引言自古以来,对健康的传统认识,一直认为人的健康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所以,人们往往只注重人的生理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健康。这种片面的健康观念,给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健康的促进带来了消极影响,使心理不健康状况大量存在,甚至发展为各种心理疾病。近年来,我国忽视心理健  相似文献   

15.
秦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10-111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时代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是不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在中等卫生学校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据有关部门进行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16.
杨丛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422-423
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需要,一个人只有身心健康才具备了成才和奋飞的基本条件。然而,有些学生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或者有障碍,以致使心理障碍恶性发展而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使国家和个人均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青年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1心理健康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来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欠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指躯体生理正常,而且还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对于人体的健康,我国医学专家连璋认为健康包括下列因素;(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较高的效率;(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可见心理健康在“健康”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的意义具体表现在:(1)心理健康是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等护生的心理健康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7):125-126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不仅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衡量人们对环境及相互间是否具有高效率及最快乐适应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护理工作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护生是护理工作者的后备力量,因此,在护生中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摆在护校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 开展护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护校学生多数是女生,…  相似文献   

18.
刍议现代健康概念的分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亨贞  谢旭  王怡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32-133,135
现代社会过于完满的健康观使得健康成为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柏拉图式"的图景。如何解决新时代健康观的完整性与其过于完满引起的健康目标理想化的矛盾,如何兼顾健康的完整性和可实现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启发,本文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由低向高将健康划分为四个层次:生理健康—生理、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九十年代我国许多地区步入老年化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老年病的防治也日益引起重视。人们的心理老化往往在一定的程度上比生理老化更为重要,在提高老年人心身健康水平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其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其健康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体现在:  相似文献   

20.
人类健康新概念-道德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 ,即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 ,还应加上道德健康 ,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由此表明 ,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即由单纯的生理、心理角度研究健康问题上升到了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健康的定义 ,健康概念开始由生物健康的领域扩充到社会健康的领域。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是人的行为应当遵循的准则 ,是做人应奉行的道理与规矩。正是道德对人的行为的适当约束和对人们相互之间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