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严余明 《养生月刊》2010,31(5):408-410
<周易系辞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古人早就注意到大自然中的阴阳是在不断消长、变化的.一年的四季变化,一月的阴晴圆缺,一日的时辰流转,这些都是阴阳消长在时间上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2.
朝医学是以《周易》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太极阴阳消长变化是生万物的本源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哲学基础,建立了四象体质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太极图解     
贾耿 《光明中医》2002,17(6):11-12
明·张介宾说 :“不知易 ,不足以言太医”(《类经附翼·医易义》)。由于《易经》太极阴阳图是自然界及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理论模型 ,所以明白《易经》太极阴阳图的基本原理 ,则是掌握中医学基本原理的根本所在。《易经》认为 :太极为天地万物之始 ,即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相错 ,变在其中。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两仪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两仪即阴阳 ,阴阳分则天地立 ,由是阴阳二气上下升降 ,便可做出天地间无限事来。搞清楚太极产生两仪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理 ,则是认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基本点。张介宾曰 :“太极本…  相似文献   

4.
“阴阳消长”形式刍议——与六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商榷詹向红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阴阳/分析中医名词消长是指阴阳的运动形式、盛衰变化,或者说是维持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量的变化,阴阳正是在不断消长中维持着相对平衡。阴阳的制约和互用都...  相似文献   

5.
“阴阳消长”指阴与阳之间的消长,它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的“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很明显,阴阳消长受一定时间的制约,阴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彼此消长。本文试从昼夜、四季等角度探讨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关系。一、昼夜、四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生理关系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密切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内经》分析昼夜更替、四时变更的阴阳消长过程认为,一日十二时辰中的子(阴退阳进之时)、午(阳退阴进之际)、卯(阳气初升之时)、酉(阳退阴盛之刻),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中  相似文献   

6.
从血液流变学探讨阴阳转化的某些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的指导思想是阴阳消长观。如何从整体着手,对阴阳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寻找一种可以联系多因素、多过程的综合分析方法,以求客观地反映阴阳辨证转化的物质基础和一般原理。这是本实验的目的。阴阳是一个整体综合平衡体系,首先表现在气和血两种流体物质的流变过程中。这一过程失去稳定,阴阳就失去平衡。这就是中医的阴阳消长原理,即“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调经论》)“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形态变化)能(机能变化)也”(《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在体系中相互消长、相互转化,这主要可能是通过血的流变性变化而实现的。因此,有可能通过对血液流变性的临床实验观察,求得阴阳辨证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这一章里,首先告訴我們阴阳五行学說的起源和基本概念,以及在祖国医学上应用的范围等。我学习以后,对中医理論中阴阳五行的意义,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今把我学习的心得,概述于下: 一阴阳 (一) 阴阳学說的起源“阴阳”二字,最早的文献记載,見于“周易”系辞傳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学說,是古代劳动祖先長时間对自然界的一切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驗,总結起来的一种認識方法。作为說明和研究一切自然現象和万事万物中的矛盾对立面,及从对  相似文献   

8.
<正>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在月经的产生过程中,随着阴阳的消长、气血的盈亏变化而有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生理节律,这是女性特有的生理变  相似文献   

9.
阴阳消长、转化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五版教材)所述内容基础上,笔者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并将消化、转化做了归纳和分类,对五版教材中明显欠缺之处做了一些补充,下面谈谈具体做法。l阴阳消长首先向学生讲明概念,并指出消长运动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然后将消长分为三种情况讲授。①没有规律的、小范围的消长。阴阳双方随时都处在时增时减的消长变化中,时而阴稍强,时而阳用强,有时以消耗阳气为主,有时则以消耗阴精为主。总的来说,没有突破阴阳平衡的界限。或者说,矛盾双方基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  相似文献   

10.
太极阴阳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则,它在两仪四象八卦及六十四卦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两仪阴阳互根和四象阴阳互用的模式是我们自然界结构与运动的理论模型,八卦的三爻是我们宇宙万物三联体遗传密码的理论模型,六爻的六十四卦是我们宇宙万物六十四个遗传密码的最高境界。在宇空,太阳和地球这个阴阳对立统一体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在人体,命门与五脏也存在着太极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丁琳琳  蔡慧君  纪云西 《新中医》2023,55(12):204-207
基于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从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探析不寐的病机和治则用药之法。分析 认为,不寐的病机本质在于人体阴阳失和,阳不入阴。人体阴阳的生化消长与昼夜节律的阴阳消长变化相应, 当机体打破了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后,则会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故治疗上应善用“温潜”之法来引阳入 阴,燮理阴阳,使机体回归阴阳和合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2.
阴阳平衡其实就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什么是阴阳平衡呢?看一下美丽的太极图.太极图是由阴鱼和阳鱼相抱成的,并用S线将其一分为二,它代表着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这种消长转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便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了.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多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指出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以上都不是 2、一年四季气侯温热凉寒的更替变化,属于阴阳的: A、对立制约 B、相互消长 C、相互转化 D、消长转化 E、以上都不是 3、“亢则害,承乃制”主要说明了五行间的什么关系?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E、制化 4、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阴阳失调的概念: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 5、“木火刑金”是指: A、心肝火旺,上炎灼肺 B、肝火旺乘肺金 C、肝火旺反侮肺金 D、肝病及子,心火乘肺 E、以上都不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阴阳消长与《伤寒论》少阴病关系的论述,并从阴阳消长角度详细分析少阴病的提纲、转归、证治和预后.笔者认为应用阴阳消长理论能更清晰的把握少阴病阳衰阴亏的病理本质及疾病的整体变化,有利于对少阴病的深层理解,亦能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出入是形成正常睡眠一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阴阳消长失常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结合脏腑虚实,从心肾阴阳水火不济、肝肾乙癸失涵、肝胆阴阳不和、脾胃阴阳升降失常、肾中阴阳失调等诸种阴阳失调来探讨失眠发生的机制,治疗失眠的原则是交泰阴阳。  相似文献   

16.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的高度抽象和分类概括,是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现象,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这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系统的概念引入了阴阳学说中 ,指出不同系统中 ,阴阳消长和转化的形式及内在机制不同。提出 :在封闭系统中 ,阴阳消长的形式是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 ,并存在着“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阴阳转化过程 ;而在开放系统中 ,阴阳消长的形式还有同消同长 ,其阴阳转化发生的条件也更为复杂。文中还探讨了将系统概念引入阴阳学说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试题及答案题一:你对“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如何理解? 答:互根,是互相依存的意思。阴阳互根就是阴阳之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面都不能脱离另一面而单独存在。因此,从阴和阳相互关系上看,是一个互根的整体。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说明阴阳任何一方各依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经常变化的,即中医所谓“阳消阴长,阴消阳长”。例如就人体而言: 机能活动 (阳)的产生,必然要消托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9.
余冬梅 《江苏中医》2000,21(10):49-50
本文将系统的概念引入了阴阳学说中,指出不同系统中,阴阳消长和转化的形式及内在机制不同。提出:在封闭系统中,阴阳消长的形式是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并存在着“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阴阳转化过程;而在开放系统中,阴阳消长的形式还有同消同长,其阴阳转化发生的条件也更为复杂。文中还探讨了将系统概念引入阴阳学说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经》非平衡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学理论素为“平衡”思想所统治,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指导临床施治。“阴阳平衡”所谓健康,“阴阳失衡”即成疾病。治疗亦唯“调整阴阳,使复平衡”是求,似成不易之论。而纵观《内经》等中医古代文献,则绝无此说。“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就认为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而阴阳本身,则是经常不断的或‘消’或‘长’地变化着”(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内经》亦认为阴阳消长导致每个事物的阴阳双方处于不平衡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