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就新生隐球菌感染败血症死亡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带厚荚膜的酵母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干燥环境中可以生存达1a之久。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它能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大脑和肺部,引起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新型隐球菌进入肺部是感染的第一步,隐球菌可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内而致病。新型隐球菌所致的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如有发病,主要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单纯的肺隐球菌病少见,隐球菌眼部感染的有关报道更少。我科2005年1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眼部感染致眼球摘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真菌,其中包括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等变种。新生隐球菌可引起条件致病性感染,其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AIDS患者、器官移植后患者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国内三家医院临床确诊隐球菌病的分布、药敏试验、临床特点以及抗生素治疗等,提高临床对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 2019 年国内三家医疗机构33 例确诊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实验室检查和药敏结果。结果 33 例隐球菌病患者(男性25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50.4±12.6 岁,10 例无基础疾病。33 株隐球菌中新生隐球菌31 株,格特隐球菌2 株,其中16 株(48.5%) 来自脑脊液,7 株(21.2%) 来自肺穿组织。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有发热18 例,头痛14 例,恶心呕吐9 例。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没有获得耐药;1 株对氟胞嘧啶有获得性耐药。脑隐球菌病主要选择两性霉素B 进行治疗,肺隐球菌病选择氟康唑,好转15 例,死亡3 例,转院8 例,另有7 例未经治疗转院。结论 隐球菌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发热、头痛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单纯肺隐球菌病无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绝大多数菌株均没有获得耐药;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及时使用抗真菌治疗,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新生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易感,是隐球菌属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隐球菌病日益增多,因其症状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而引起重视。有关新生隐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性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隐球菌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既往健康,无免疫力缺陷。因右侧胸背部疼痛1年,头痛、发热、呕吐2个月入院。采用抗结核及支持疗法后,病情无缓解。行右侧肩胛骨脓肿穿刺术及腰椎穿刺术,脓液及脑脊液真菌培养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抗真菌治疗3个月出院,临床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对骨关节疼痛、发热、头痛的患者,诊断考虑结核感染的同时,要高度警惕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可能,而反复脑脊液真菌培养及微创针刺取材细菌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1例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护理经验。结果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症状好转,血CD4淋巴细胞上升,17例病情好转出院,3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 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情复杂,但只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治疗及积极地护理,可改变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隐球菌病是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隐球菌病虽为全身性感染,但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多见,该菌常侵犯中枢系统的原因^[1]可能为:①脑脊液中缺乏抗体;②脑脊液中缺乏补体激活系统;③脑脊液中的多巴胺有利于隐球菌生长。现就本所1例老年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赖菁  林云崖  黄丽芬  陈幼明  徐启桓 《新医学》2011,42(10):691-692,F0003
空洞型肺隐球菌病并脑膜炎临床少见,且无特异性表现,易误诊为结核病。该文报告1例以空洞为突出表现的肺隐球菌病并发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对比,结果提示:①空洞型肺隐球菌病的发生率低,肺结核误诊率较高;②隐球菌肺炎和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均无特异性,早期病原学或病理组织检出新生隐球菌是提高该病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朱元杰  温海  徐红  黄欣  赵瑾 《检验医学》2004,19(5):469-470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感染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不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而且在非免疫缺陷的正常人群中也时有发病。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并且鉴定为新生隐球菌一直作为其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脑脊液真菌培养的结果对于疗程的选择也具有决定意义。但是,由于体外真菌培养的局限性,脑脊液培养可能存在假阴性。为此,我们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脑脊液真菌培养与动物接种的结果做对比分析,发现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起始阶段,确实存在培养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11.
格特隐球菌属于新生隐球菌复合体, 既往被认为是新生隐球菌复合体的变种, 但最终被确立为独立的物种。与新生隐球菌不同, 格特隐球菌多感染免疫力正常人群, 目前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格特隐球菌的基因组学研究不仅可全面了解其基因组成、分子进化、毒力因子以及致病机制等特点, 还可对致病相关基因和重要蛋白进行预测, 为疫苗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分子基础, 并进一步为高效治疗和防控隐球菌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格特隐球菌的基因组测序和基本特征、基因组进化、重要毒力基因以及比较基因组研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2.
格特隐球菌属于新生隐球菌复合体,既往被认为是新生隐球菌复合体的变种,但最终被确立为独立的物种。与新生隐球菌不同,格特隐球菌多感染免疫力正常人群,目前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格特隐球菌的基因组学研究不仅可全面了解其基因组成、分子进化、毒力因子以及致病机制等特点,还可对致病相关基因和重要蛋白进行预测,为疫苗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分子基础,并进一步为高效治疗和防控隐球菌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格特隐球菌的基因组测序和基本特征、基因组进化、重要毒力基因以及比较基因组研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其病情重,病死率高,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本文将1995-01/2008-12住我院经明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35例作回顾性分析,汲取误诊教训,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能感染人类的一类致病真菌。宿主肺部吸入环境中的隐球菌孢子或者干燥的酵母样细胞引起感染[1]。在免疫正常的人体中,隐球菌细胞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潜伏状态,而在免疫受损的情况下,隐球菌可以形成肺部感染,进而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的脑膜炎[2]。在免疫功能不全的感染患者中,大部分病例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正常人吸人所致肺部局限性感染,一般症状少,不少能够自愈.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癌药治疗等),吸人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无明显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易被误诊为肺部肿瘤。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对近半年来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2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许文雄  淦伟强  严颖  张晓红  谢奇峰 《新医学》2012,43(10):703-706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与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为分界点,分为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低量)组31例和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高量)组21例,比较抗真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转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抗真菌治疗后低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52%,高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量组治愈率48%,好转率23%,总有效率71%:高量组治愈率14%,好转率14%,总有效率29%,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者相比于≥2125个/ml者,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高,临床转归好,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是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的一个实用、便捷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27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符合隐球菌脑膜炎初诊的患者214例,分析各检验结果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多数表现为脑脊液糖和氯化物水平显著下降,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真菌镜检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5.23%和78.04%,脑脊液隐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率高达100%。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脑脊液和血的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快速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隐球菌肺炎的患者能提前筛查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荚膜抗原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隐球菌病治疗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是一机会致病菌,其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最常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在肺部感染形成后,迅速血行播散,全身器官均可累及。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易引起隐球菌脑膜炎,应加以警惕。两性霉素B(AMP)是治疗隐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因其毒性大,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如因病情需要,权衡利弊后,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并辅助用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正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所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感染可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往往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败血症、菌血症又是AIDS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1])。新型隐球菌血症在HIV感染者中较为常见,有关AIDS患者血培养检出新型隐球菌病例报道也在不断增加~([2])。新型隐球菌经血行播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 ,15岁。 1个月前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部持续性疼痛 ,伴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 :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经 2 0余天治疗无效 ,转入我院小儿科。脑脊液 (CSF)发现白细胞且有较强折光性。加做墨汁染色 ,镜下找到一定数量新生隐球菌。于当日确诊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新生隐球菌与白细胞显微镜下很相似 (限定光镜加大倍数下 ) ,常易误诊两者区别是 :新生隐球菌 ,菌体周围有界限清晰胶状宽厚荚膜 ,菌体有发芽。白细胞无荚膜及发芽。近年来 ,中枢神经系统新生隐球菌病 (隐脑 )在国内报道逐年增多 ,然而误诊率及死亡率仍很高。早期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