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的关键因素,由于NO在体内易与氧和血红蛋白等物质结合而迅速失活,不易准确定量测定。因此,测定NOS活性是深入研究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目的:研究脑内不同类型NO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5-05/12在山东省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8只,清洁级,体质量220~26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假手术组4只,脑缺血组24只。脑缺血组又分为缺血1h再灌注6h,12h,1d,3d,7d,14d6个时间点,其中每个时间点4只。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内不同类型NOS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甲苯胺蓝染色的两组神经细胞;②脑缺血组大鼠脑内神经元型NOS(neuronalNOS,nNOS)、内皮型NOS(endothelial NOS,eNOS)和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和分布。结果:①脑缺血组损伤区神经细胞出现核固缩、细胞碎片等,各时间点间细胞差异无显著性。②再灌注后6h脑内神经细胞即出现nNOS,eNOS和iNOS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脑组织神经元细胞不同类型NOS表达的区域一致,主要在皮质和纹状体区。脑内nNOS和iNOS于再灌注12h~7d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而eNOS于再灌注6h~3d保持较高水平,持续时间短,升高和降低时间均早于nNOS和iNOS;但3种NOS均于再灌注1d到达表达高峰。3种NOS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NOS高表达时间较早,持续时间短,而nNOS和iNOS高表达时间稍迟,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e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星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脯缺血再灌注模型.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 ⅡA 3d,每天1次.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并进行2,3,5-三苯皋氯化四氮唑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Bcl-2和caspase-3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增加Bcl-2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蛋白表达同时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硝普钠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侧脑室微量注射L-NAME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侧脑室微量注射硝普钠组。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自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起始,假手术组的尼龙栓子插入13mm,其余3组插入(18.0±0.5)mm造成大脑中动脉完全缺血30min,缓慢拔出尼龙栓子形成再灌注状态,L-NAME组和硝普钠组侧脑室微量注射L-NAME和硝普钠进行干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侧脑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术后12,24h,2,4d分别处死动物取材,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各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NOS活性,TUNEL法检测调亡细胞。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术后12h),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迅速增高犤(10.14±1.97)mol/g犦,L-NAME明显降低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含量犤(3.86±1.35)mol/g犦,硝普钠能明显增加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含量犤(12.46±1.57)mol/g犦,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LSD法统计结果,各组间比较,F=24.07,P<0.05,有明显显著性意义。术后12hL-NAME抑制NOS的活性犤(16.0±1.2)个/视野犦,硝普钠组NOS的表达增强犤(62.0±4.2)个/视野犦,组间比较,F=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即将恢复血流灌注时,实验组家兔自耳缘静脉注射脉络宁注射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缺血前、缺血后2 h、再灌注后1 h和4 h各自从术侧股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NO和NOS的含量;取胫前肌行电镜观察.结果:两组血清NO含量在缺血后2 h比缺血前均明显增高(P均<0.05),再灌注后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NOS活性在缺血后2 h比缺血前明显降低(P均<0.01),再灌注后比缺血后2 h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电镜观察可见再灌注后对照组组织损伤严重,而实验组较轻.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能抑制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NO的过量产生,提高NOS活性,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肾缺血后处理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澜  柯伟  胡刚  刘先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699-1701
目的:探讨后处理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中对血清-氧化氮(NO)及-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对照组,建立肾I/R模型;Ⅲ组为实验组(即后处理模型),建立缺血模型,于缺血后再灌注前行反复多次的短暂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Ⅲ组再灌注2min停灌注2min,反复3次。于24h测定大鼠血清NO、NOS、BUN、Scr的浓度以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Ⅰ、Ⅲ组比较,Ⅱ组NO、NOS明显升高(P<0.01)。Ⅰ组和Ⅲ组Scr、BUN较Ⅱ组明显降低(P<0.01)。Ⅰ组肾组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Ⅱ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坏死,肾小管管腔扩张,内见管型和坏死脱落细胞,管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Ⅱ组。结论:后处理抑制NO、NOS的产生而发挥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抑肽酶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抑肽酶预处理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抑肽酶预处理组、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空白组,每组15只.以体外松解法建立家兔脊髓缺血模型,缺血60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24 h.抑肽酶预处理组于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抑肽酶3×107 IU/kg,继而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抑肽酶1×107 IU/kg/h至实验结束;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时间同实验组,并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抑肽酶;假手术空白组只暴露腹主动脉,不夹闭、不给药.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再灌注后8 h、24 h处死动物,取腰段脊髓做NO及NOS测定.结果 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再灌注8 h和24 h的NO、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较缺血前升高( P<0.05);再灌注8 h时,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的TNOS、iNOS有显著性差异( P<0.05),NO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再灌注24 h时,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的NO、TNOS、iNOS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在再灌注8 h、24 h时,NO、TNOS、iNOS较假手术空白组明显升高( 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时,脊髓中产生过量NO是引起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抑肽酶预处理可以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时脊髓中NO的含量,减轻再灌注损伤,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芪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目的:研究黄芪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15分钟再灌注48小时,造成脑组织迟发型神经元死亡(DND)模型,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治疗组鼠脑组织中Na^ -K^ -ATP酶酶活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鼠脑组织中Na^ -K^ -ATP酶酶活性均明显降低,但模型组比苋芪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均<0.01)。(2)各组鼠脑组织乳酸(LD)含量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且和苋芪治疗组鼠脑组织NOS活性和NO含量均降低,但模型组降低更明显(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脑组织谷氨酸(Glu)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但模型组的升高更明显(P<0.05)。(5)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脑组织天冬氨酸(Asp)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模型组Asp含量略高于黄芪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6)各组脑组织γ氨丁酸(γ-GABA)和甘氨酸(Gly)含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黄芪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还与其防止脑缺血后脑组织Na^ -K^ -ATP酶知性、NOS活性、NO合成量的降低及兴奋性氨酸含量的升有高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多甙(GTW)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灌胃法给药,硝酸银还原法测定NO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GTW能抑制NOS活性的升高,减少NO的产生。结论 GTW可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及葛根素组,采用Pulsineli4血管阻塞法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法行大鼠脑组织的iNOS测定。结果: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盐水组iNOS逐渐降低,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再灌流时间越长,此差异越显著(P>0.01);而葛根素组iNOS逐渐增高,缺血再灌流24h时,葛根素组畔国水组iNOS明显增高(P<0.05),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iNOS系统有明显损伤,葛根素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DNN)作用与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再灌注后 48小时取前脑皮质测定NO和 NOS。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48小时脑组织 NO含量和 NOS活性降低。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可增加缺血再灌注 48小时后脑组织 NO含量 ,提高 NOS活性。结论 :脑缺血后 DNN与脑内 NO的生成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调节脑组织 NO的生成而发挥抗脑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抑肽酶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21只国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和假手术组(5只).实验组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并于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抑肽酶3×107 IU/kg体重,继而用Graseby3500微量泵持续注入抑肽酶1×107 IU/kg体重/h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方法同实验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抑肽酶).假手术组只暴露腹主动脉,不夹闭,不给药.缺血前、缺血再灌注后8 h、24 h处死动物,取腰段脊髓(L2~L4)进行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测定.处死动物前取动脉血进行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结果 再灌注8 h后,实验组的NO、MDA含量和iNOS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SOD活力增加.结论 抑肽酶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中iNOS的产生,降低NO、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减少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和复苏再灌注过程中心肌损伤和一氧化氮 (NO)浓度的变化及灵芝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再灌注组和质量分数为 1%的灵芝多糖再灌注组 ;观察 3组动物平均动脉血压 (MAP)、心功能、血浆 NO浓度及心肌 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两个再灌注组动物在失血性休克 4 0 m in时左心室舒张末压 (L VEDP)比休克前及假手术组略有升高 ,但差异不显著 (P均 >0 .0 5 ) ,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 dp/dt max)则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血浆 NO浓度则显著升高 (P均 <0 .0 5 )。生理盐水再灌注组动物再灌注 4 0 min时 ,心功能较休克 4 0 m in时进一步降低 (P<0 .0 5 ) ,血浆 NO浓度进一步升高 ,心肌 NOS活性和 N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均 <0 .0 5 )。灵芝多糖组再灌注 4 0 min时较生理盐水再灌注组、心功能明显改善 ,血浆 NO浓度、心肌 NO含量和心肌 NOS活性均明显降低 (P均 <0 .0 5 )。结论 :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过程中心肌 NOS活性、血浆 NO浓度、心肌NO含量均升高 ,而心功能降低 ,提示 NO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心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而灵芝多糖可通过抑制 NOS活性、降低 NO浓度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40min后予再灌注24h.随后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②脑缺血再灌注24h后,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质及海马NO含量异常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质及海马NO含量明显降低.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对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小鼠的影响。方法:建立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NOS,nNOS在小脑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小脑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30min后再灌注6,12,24,48h组浦肯野细胞nNOS活性显著升高(P<0.001),假手术组,缺血30min立刻取材、缺血30min后灌注1h和96h组nNOS微量表达;而iNOS在小脑皮质不表达,髓质中有少量神经细胞中度表达。电镜下48h和96h组浦肯野细胞损伤较重。结论:由nNOS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脑缺血后神经元迟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鼠脑爆震伤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鼠颅脑爆震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大黄素对伤后NO浓度和NOS活性的影响.方法:模拟鼠颅脑爆炸伤模型,大黄素组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伤后2、4、12、24 h测定脑组织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伤后各组动物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大黄素组各时相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黄素组NO含量和NOS活性动态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黄素可降低颅脑爆炸伤大鼠脑组织中NO浓度和NOS活性,对大鼠颅脑爆炸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小脑iNOS,nN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对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小脑的影响.方法:建立老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NOS,nNOS在小脑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小脑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30min后再灌注6,12,24,48h组浦肯野细胞nNOS活性显著升高(P<0.001),假手术组、缺血30min立刻取材、缺血30min后再灌注1h和96h组nNOS微量表达;而iNOS在小脑皮质不表达,髓质中有少量神经细胞中度表达.电镜下48h和96h组浦肯野细胞损伤较重.结论:由nNOS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脑缺血后神经元迟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芪菖治瘫口服液是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产生影响,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三动脉夹闭法造成大鼠脑缺血模型动物,同时用芪菖治瘫口服液、补阳还五汤、维生素E灌胃给药7d,1次/d。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芪菖治瘫口服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补阳还五汤组及维生素E组。检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和NOS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17.27±2.11)μmol/g与NOS含量(0.13±0.03)μmol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犤(44.72±7.72)μmol/g(0.27±0.05)μmol,P<0.01犦;各给药组大鼠脑一氧化氮及NOS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手术对照组,而高于模型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芪菖治瘫口服液可明显增加脑内一氧化氮和NOS含量,改善脑组织内环境,进而保护脑组织和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nidine,AG)对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G治疗组、假手术组,观察再灌流各时相点脑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电镜下顶叶皮层病理改变。结果显示再灌流不同时相点AG治疗组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电镜下AG治疗组顶叶皮层神经元变性程度及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均明显减轻。AG可以抑制iNOS活性,降低脑内NO含量,减轻电镜下病理改变,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mGluRs)参与海马脑缺血预处理cerebralischemicprecondi-(tioning,CIP)保护机制中的作用,从整体水平探讨mGluRs对一氧化氮参与脑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04在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研究室进行。51只永久凝闭椎动脉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IP组、MTPG+CIP组、损伤性缺血组、MTPG+CIP+损伤性缺血组5组。后4组大鼠均在末次缺血再灌后即刻,6,24,72h取材,观察脑室应用Ⅱ组mGluRs阻断剂α-甲基-(4-四唑基-苯)甘氨酸(MTPG)对CIP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性和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结果:NOS的活性于3min的CIP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为(155.0±33.5)nkat/g,24h达高峰,为(202.0±37.2)nkat/g,72h降至假手术组水平,为(123.8±27.5)nkat/g。应用MTPG后可见,NOS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较单纯CIP组明显减低(P<0.05);NOS的活性于8min的全脑缺血后再灌注6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72h降至起始水平,明显高于CIP组相应时点。MTPG+CIP+损伤性缺血组中NOS的活性较MTPG+CIP组明显升高,与单纯8min的损伤性缺血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MTPG能阻断CIP引起的NOS的表达增加,同时又能阻断CIP抗后续损伤性缺血的作用,提示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CO染毒组 (CO组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 :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 (P <0 0 5 ) ,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