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加强血标本检验分析前护理质量控制,提高血标本合格率.方法 成立科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小组,对缺陷血标本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执行分析,确定5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血标本缺陷率由3.021%下降到0.623%(P<0.01).5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的风险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信息化管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住院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包括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共计40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每组患者均选取其病理组织、血液、尿液、粪便4类标本各1份,每组标本各80份。试验组应用信息化管理对多部门、全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对照组为传统留取标本,比较分析两组不合格标本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80份送检标本中质量不合格标本总数为26份,不合格率为32.5%;标本质量不合格最主要的类型是标本送检前固定处理方法不当、标本运送方式不合理、标本污染、标本类别有误、标本采集量有误。试验组80份送检标本中质量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份,不合格率5.0%,标本质量不合格主要类型为标本收集不标准、标本运送不合理。试验组标本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 通过信息化管理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显著下降,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模式在静脉血液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7月心血管内科静脉血液标本6 332例次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标本质量控制。将8~10月静脉血液标本7 165例次设为观察组,依据闭环式管理理论从静脉血液标本医嘱核对、标本采样、标本核对配送流程、标本流程追踪、不合格标本即时回报等5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前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由于实验室前因素导致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护士原因及配送原因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闭环式管理理论对静脉血液标本从整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液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谢中建 《中国科学美容》2011,(18):96-96,10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研究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分析采取的对应综合措施。结果通过针对原因的有效控制,避免了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多种因素,提高了标本质量。结论细致、全面、周到的综合性对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标本影响,有效控制影响因素,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5.
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减少或杜绝危急值血标本检验错误率.方法 针对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过程中溶血、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改变、血标本稀释及患者进食后采血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质量控制后,危急值血标本错误率显著低于质量控制前(P<0.01).结论 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动脉血气分析对于临床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辅助诊疗手段。但往往由于采集血气标本时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做得不严密,而产生系统性偏差,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了诊断和治疗。因此加强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质控甚为重要。我科自1991年3月~1992年3月共采集动脉血气标本82例,不合格标本9例,占10.98%。其中因抗凝剂浓度、体积与血液比例失调4例,占4.88%;外源性离子导致结果假性增高1例,占1.22%;误抽股静脉血2例,占2.44%;血液标本溶血2例,占2.44%。本文就标本质控及影响标本质量的原因加以探讨。一、影响标本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优化标本管理流程,以降低标本缺陷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3-02—2013-05手术部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再调查2013-06—2013-09间标本管理缺陷的发生率,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标本缺陷率为由19.11%降至4.20%;标本袋有渗漏缺陷率为由8.00%降至1.30%;病理标本与病理检查单不一致缺陷率5.50%降至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优化标本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减少标本缺陷的发生,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孙晖  陈静 《护理学杂志》2001,16(7):424-425
为了解用不同针头抽取血常规标本及抽血后血液在针筒内的留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值的影响。对 6 4例病人一侧肘部静脉采用一次性 7号针头 (普通针头 )抽血后即时留取血标本 ;另一侧肘部静脉用一次性 7号头皮针穿刺采血后分别于即时、血液在针筒内留置 1、3min后留取血标本 ,对血常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1两种针头穿刺后即时留取的血标本测定值比较 ,经头皮针采血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 ;2经头皮针采血后血液在针筒内留置1、3min与即时留取血标本的测定值比较 ,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 (P<0 .0 5 )。提示采集血常规标本时宜用普通针头抽取后立即送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门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06—2015-01间泌尿外科门诊共行尿常规检验的600例,对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尿样中通过检测发现误差样本10例(1.67%),其中采集前因素导致6例,采集后保存因素4例。结论影响泌尿外科门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包括人为性、检查操作不规范、样本留置时间长等采集前、中、后各种因素。对患者做好晨尿标本采集知识宣教,规范采集检查操作,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等措施,可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临床采集标本不规范,导致标本不合格的真实例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对质量的影响,从中针对问题寻找相应对策,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近年来检验科接收到的不合标本的个别例子,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贮存等分析前各环节进行探讨。结果: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较多,而主要原因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其中标本不正确采集是较突出的。并且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结论:针对各种不同隐患和差错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从源头控制标本质量,提高标本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肖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437-439
血液检验结果是患者疾病诊断,治疗重要依据,而采血试管的正确使用是采集血液标本质量的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科室常见采血试管摆放零散,各类试管混放,常用试管储备不足及试管不合格,如试管过期、盖不密闭等,部分护士对血液检验不同项目选用不同试管的种类及采血注意事项知识缺乏,这些因素增加了检验误差或需同一检验项目二次采血,不但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负面影响医患关系。为了保证采集到患者合格的血液标本,我科于2011年4月起对采血试管  相似文献   

12.
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或杜绝危急值血标本检验错误率。方法针对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过程中溶血、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改变、血标本稀释及患者进食后采血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质量控制后,危急值血标本错误率显著低于质量控制前(P〈0.01).结论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检验项目与所采用的试管及颜色、血量、患者信息等在LIS绑定,用条形码标识进行门诊血液标本的采集。比较实施前后血液标本合格率、检验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抗凝血标本凝固、错用试管、标本溶血、标本量少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下降(P0.05,P0.01),检验师及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76.7%、75.0%提高至实施后96.7%、98.0%。结论 LIS在门诊抽血室血液标本采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建立以肝癌组织样本为主的肝脏外科生物样本库及相关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化操作规程,为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标本资源平台。方法 收集肝脏肿瘤手术患者的血液标本(血清、血浆、白细胞)、组织标本(癌、癌旁、远端正常组织),将处理好的血液标本于-80℃冰箱保存,新鲜组织置液氮保存,定期随机抽取液氮保存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RNA、DNA的提取及鉴定。结果 现收集并保存有完整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的肝脏肿瘤患者血液标本22103份,组织标本3319例,其中肝脏肿瘤组织标本807例,包括肝脏恶性肿瘤762例,良性肿瘤23例,肝硬化组织22例。随机抽取组织RNA、DNA鉴定均符合标本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后续实验要求。结论 初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肝脏肿瘤标本库,制定了标准化的标本库维护和管理规程,为肝脏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采集血标本,即在静脉留置针处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抽出2 ml血液弃去,再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抽取血生化及血常规标本;同时在患者另一侧肢体外周静脉采集血标本并对比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采血方法血生化、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正确掌握采血方法,从静脉留置针处采集血标本进行血生化及血常规检验切实可行,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质量。方法运用术前护士自查、科室质控组检查、手术室护士核查的三方考核管理模式,对择期手术术前准备质量进行管理。结果实施三方考核前、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缺陷率分别为2.4%、0.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三方考核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建立设施完备、信息互通的规范化血液系统疾病样本采集、存储、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血液系统活细胞及相关血液成分的规范化保藏,为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提供资源保障。方法 血液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集收集处理、质量控制、基因分析、功能鉴定于一体,另设有独立的存储区,具有与临床诊疗数据、组学信息联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以保藏血液系统疾病骨髓活细胞为特色,建立规范化样本接收、处理、存储及使用流程,定期进行质控检测,完善共享机制及运营模式。结果 血液样本资源库已保藏血液系统活细胞等各类样本共计超40万份,实现全部临床诊疗科室与疾病类型的样本全覆盖,并建立疾病来源i PSC七百余株。随机抽取新鲜和冻存样本6例,质量检测全部合格,为所院高质量科研产出提供样本支持。结论 通过全流程管控实现血液病理活细胞及相关组分的规范化收集、制备、存储和使用,建成以整合生物样本、临床诊疗数据、生物信息学等生物医学信息与资源为一体的“干湿”结合升级版生物样本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痰标本和角膜感染标本的留取方法与检测结果的关系,探讨不同标本留取方法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吸痰标本和200例咯痰标本,166例眼科角膜感染标本。统计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吸痰留取的200例标本中,完全合格166份(合格率为83%),可接受标本34份;咯痰留取的200例标本中,完全合格标本108份,可接受标本92份,合格率为54%。咯痰标本阳性72份,阴性128份,阳性率为36%;咳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44份,阴性156份,阳性率为22%。2种方法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5)。眼科角膜感染拭子法标本阳性率为0%,角膜刮片法阳性率为32.5%。眼科标本的不同留取方法与阳性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P0.01)。结论不同标本留取方法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医师、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患者标本的留取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六西格玛法在服药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保证药物疗效,同时避免因未做到服药到口而导致药物管理安全隐患。方法采用六西格玛法,并通过其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研究并改进患者服药流程。结果改进后服药缺陷率3.06%,显著低于改进前的19.05%(P<0.01)。结论六西格玛法可减少患者服药缺陷率,并可用于更广泛护理领域,以便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精神科护理记录质量,减少护理记录缺陷,运用护理记录讲评的方法,将护理记录缺陷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进行逐一讲评。结果护理记录缺陷率由讲评前的15.38%降为讲评后的5.52%(P<0.01)。提示护理记录讲评能有效降低护理记录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