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CT表现及CT对肠梗阻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临床和/或腹部平片怀疑肠梗阻的CT表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例或临床随访诊断最终结果对照。结果160例患者CT诊断存在肠梗阻全部与最终结果相符合,对病因诊断总体准确性为86.25%(138/160),而CT检查前病因诊断正确率为25.0%(40/160),CT检查前后诊断正确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检查能明显提高肠梗阻的诊断率,并且能明显提高对梗阻原因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术前CT诊断,归纳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50/50);对于大肠各段及十二指肠各段的解剖定位率达100%(50/50);对于空场、回肠及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判定,准确率达76%(38/50);梗阻病因符合率96%(48/50)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50例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将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对照,分析CT检查在诊断肠梗阻的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中的作用.结果 50例肠梗阻中①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正确诊断48例(95%);②判断肠梗阻的部位:CT正确诊断44例(88%):③判断肠梗阻的类型:CT正确诊断43例(85%);④判断肠梗阻的病因:CT正确诊断42例(83%).结论 CT检查可准确诊断肠梗阻的有无及部位,尤其在判断肠梗阻的类型及病因方面较传统腹部X线平片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疾病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或病理诊断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CT和X线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螺旋CT肠梗阻诊断率为96%,腹部平片肠梗阻诊断率为70%;两者联合起来诊断率为100%。结论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性质等的联合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非常有助于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肿块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我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盆腔肿块54例的CT诊断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及诊断准确率。结果:54例患者中,经CT确诊的48例,确诊率为88.89%(48/54),误诊6例,误诊率为11.11%(6/54)。结论:通过CT检查,能够确诊大部分盆腔肿块,对于无法确诊的,能够初步进行定位,再配以辅助检查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6例,术前患者均接受了MRI与CT检查,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76例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3例,准确率为96.05%,经CT检查确诊69例,准确率为90.79%,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准确性无明显差异,若是两者联合可使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SHCC)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方法:分析42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CT表现,总结螺旋CT增强扫描和诊断的要点。结果:诊断符合率93.6%,病灶大小平均2.1cm,位置以肝表面和肝右叶多发,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捡出。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00ms进行分析,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1000例动态心电图中110例长RR间期≥2000ms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心电图改变和病因。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11%(110/1100)。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多见。导致长间期的心电图改变从高至低主要为房性早搏未下传36.36%(40/110),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13.63%(15/110),窦性停搏或Ⅲ度窦房阻滞9.09%(10/110),Ⅱ度I型房室阻滞。长RR间期在23:00~5:00有一分布高峰。结论: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有效安全的检测项目,熟悉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各娄心电图改变,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小肠肿瘤患者每人口服约1000-1500毫升2.5%等渗甘露醇后,肌注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10~15分钟后行螺旋CT三维扫描,分析不同小肠肿瘤的表现,并比较4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36例患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高于传统扫描78.57(33,42)。结论: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误诊肺结核的原因及CT表现,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诊断排除肺结核,后经CT和结核菌素试验证实为肺结核,总结30例误诊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下肺叶病灶12例,占40%;早期粟粒陛肺结核4例,占13.33%;早期肺结核6例,占20%;下叶基底节段病灶7例,占23.33%;肺内隐匿部位病灶1例,占3.33%。CT诊断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播散、纵隔淋巴结肿大、纵膈淋巴结钙化、支气管播散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结论: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在X线胸片诊断不明确时及时进行CT复查,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急诊外科治疗的7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腹部X线平片及CT检查,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肠梗阻类型诊出率、肠梗阻病因诊出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误诊率明显降低(P 0.05),两组对于原因不明的诊出率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绞窄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的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在单纯机械性梗阻上诊出率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肠粘连、肠麻痹、肿瘤等梗阻病因的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在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上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更好,能提升整体诊出率,对肠梗阻类型和病因的诊断率更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D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58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GIST发病中位年龄为51岁,男女比例为1.2:1。GIST好发于胃、小肠,主要临床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部包块。CT、B超、一般内镜、超声内镜对GIST的诊断.率分别为40.9%、20.O%、13.5%和53.3%,一般内镜与超声内镜对GIST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98.3%和77.6%。结论GIST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CT及超声内镜能提高该病诊断率,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3.
颅内脑外积液CT分类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脑外积液CT分类诊断与其临床病因、生理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对108例经CT诊断为脑外各类积液病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组,通过脑外间隙的测量,CT增强表现、临床表现及随访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积液占58例(53.7%),硬膜下积液占45例(41.6%),混合积液5例(占4.6%)。其中婴幼儿组以生理性蛛网膜下腔积液居多,其次是缺血缺氧性脑病。其他年龄组以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多见,感染性疾病次之。结论颅内脑外积液分为蛛网膜下腔积液和硬膜下积液,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有生理性、病理性和原因不明等三类,正确的CT诊断对明确病因、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CT冠位扫描法对胫骨髁间隆突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对93例临床可疑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CT冠位、轴位扫描检查,双盲法诊断统计分析。结果X线诊断正确82例,正确率88.7%;X线诊断漏诊11例,漏诊率11.83%。CT轴扫诊断正确86例,正确率92.47%;CT轴扫漏诊7例,漏诊率7.53%。CT冠扫诊断正确92例,正确率98.92%;CT冠扫漏诊1例,漏诊率1.08%。93例中胫骨髁间隆突隐性骨折11例,X线片全部漏诊,CT轴扫漏诊7例。表明X线平片检查是胫骨髓间隆突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CT冠位扫描是胫骨髓间隆突隐性骨折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胸膜外血肿的X线胸片与CT表现,并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外科诊断性穿刺或手术确诊的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的患者的X线胸片与CT扫描结果相比较。结果:定位准确性(肺外/肺内):X线平片为79.1%,CT为100%;定性准确性:X线平片为48.8%,CT为83.7%。两者分别比较,CT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X线平片作为常规检查有诊断价值,而CT具有断层扫描、密度测量、增强扫描等优势能对其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我院23倒,上级医院16例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把征样改变31例,检测率79.49%(31/39),肾型肿块或不规则型肿块8"N。检测率20.51%(8/39),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的正确率为100%。结论:螺旋CT可准确、及时、可靠诊断小儿肠套叠,为临床选择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方案提供依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艾滋病神经系统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艾滋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统计32例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分析CD4细胞计数、血清免疫学、脑脊液的变化、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MRI等检查;了解其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151例艾滋病人中,以神经病变系统病变患者32例,发病率21.2%。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丧失、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四肢无力、头昏、眩晕、智能下降、言语障碍、脑膜刺激征、神经功能局灶症状等临床表现。诊断为新隐球菌脑膜炎8例(25%);进行性多灶性脑自质病6例(18.75%),弓形体脑病4例(12.5%),痴呆综合征4例(12.5%),结核性脑膜炎3例(9.37%),脑梗死3例(9.37%),面神经麻痹1例(3.13%),空泡样脊髓病1例(3.15%),多发性神经病1例(3.13%),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1例(3.13%),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合并新隐球菌脑膜炎2例。结论以神经系统病变的艾滋病表现多样,病情复杂,不易早期诊断,死亡率高;不易与神经系统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维生素B族缺乏、变性作鉴别,极易造成诊断延误,临床上对可疑病例应作HIV抗体检查、CD4细胞计数,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B型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在老年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年龄≥60岁,胸腔积液病人5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人,分别为B超组即B超引导下胸膜活检组;CT组即CT引导下胸膜活检组。观察检出率、确诊率、并发症等。结果:B超组恶性肿瘤确诊率为76.00%(19/25),结核性胸膜炎确诊率为8.00%(2/25),阴性为16%(4/25),总检出率为84.00%;CT组恶性肿瘤确诊率为60.00%(15/25),结核性胸膜炎确诊率为4.00%(1/25),阴性为36.00%(9/25),总检出率为64.00%。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确诊率及总检出率明显优于CT引导下经皮胸膜穿刺活检,同时B超较CT无辐射、操作上更方便、费用更低,所以可成为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确诊常规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12例)、CT增强扫描(12例)、MRI成像(3例)、DSA(4例)诊断该病。结果:12例CT与彩超的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CT与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年来入院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均行甲状腺超声、CT检查,确诊率分别62.5%(25/40)和100%(40/40)。结论甲状腺超声结合CT检查可比较准确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