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春光  杜联 《中成药》1990,12(10):24-25
本文结果表明,痛经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浆PGF_(2a)、经血PGF_(2a)含量异常升高;痛经患者经当归芍药散治疗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PGF_(2a)、经血PGF_(2a)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归芍药散对这些异常指标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田七痛经胶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当归芍药散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观察当归芍药散干预后血脂的变化。结果:当归芍药散各给药组能明显减少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I)含量,使全血粘度降低、血浆粘度降低。结论:当归芍药散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异常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对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浆炎症因子进行检测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对照组为7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细胞压积水平外,2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炎症因子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为该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苹  张婷婷  杨娜 《福建中医药》2014,(2):52-54,58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加味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制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当归芍药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对照组,以乳癖消片作对照治疗,检测模型大鼠灌服加味当归芍药散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第二对乳房的乳头直径及乳房组织光镜下病理改变。结果各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当归芍药散加味高剂量组和乳癖消组优于当归芍药散加味中、低剂量组;前2组乳头直径明显减小,光镜下乳腺组织接近空白对照组,与模型2组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通过调理肝脾、化瘀散结,改变了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高凝状态,从而改善乳房组织局部微循环,进而缓解模型大鼠乳腺增生的状态,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郑芳忠 《中医研究》2011,24(12):46-46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配合中药鼻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痛经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味配合中药鼻吸治疗。结果:治愈24例,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2例。结果:当归芍药散加味配合中药鼻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将当归芍药散制成胶囊用于临床,并与疗效肯定的田七痛经胶囊对照,系统观察了178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当归芍药散具有服用方便、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其治疗痛经的总有效率达92.2%,总痊愈率达53.3%,疗效显著高于田七痛经胶囊。当归芍药散对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肝脾不和、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型痛经均有良好疗效,尤以肝脾不和型为佳。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高于继发性痛经。此外,当归芍药散还具有良好的调经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配合速效救心丸脐敷治疗肝脾失调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配合速效救心丸脐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73.3%。乳房胀痛、胸胁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减配合脐敷治疗肝脾失调型痛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观察组口服当归芍药散。结果:愈显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血清α-MSH和血清E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能够减轻症状,改善血流指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夏静 《江西中医药》2014,(10):56-57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1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E_2(PGE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腹痛改善状况,检测患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GE2和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PGF_(2α)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GE2、PGF_(2α)及β-EP含量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通过调节子宫生殖内分泌系统,改善子宫功能活动和盆腔局部血液循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PGF_(2α)、PGE_2)、催产素(OT)影响。方法:对20例患者以化瘀止痛方(组成:五灵脂、三七、没药、木香、延胡索、乌药、白芍、浙贝母、猫爪草、甘草)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OT值。结果:患者治疗期间痛经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症状改善积分、痛经程度积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与痛经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痛经其痛经程度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呈正相关;化瘀止痛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控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将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予温通散神阙穴敷贴。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相关指标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PGF_(2α)及PGE_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OX-2、PGF_(2α)、PGF_(2α)/PGE_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PGE_2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PGE_2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COX-2、PGF_(2α)、PGE_2水平差异显著(P0.01),而PGF_(2α)/PGE_2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IL-6及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E_2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E_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试验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检出异常。结论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痛经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E_2,降低COX-2、IL-6、TNF-α,调节前列腺素(降低PGF_(2α),升高PGE_2)水平等多靶点或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当归芍药散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灌肠联合微波理疗的治疗方法,当归芍药散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症变化及TNF-α、IL-1β、IL-4、CD4、CD8水平的情况。结果:当归芍药散组有效率为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性差异(P0.05)。TNF-α、IL-1β、CD8+T淋巴细胞方面:当归芍药散指标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CD4+淋巴细胞及CD4/CD8方面:当归芍药散指标水平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治疗由慢性盆腔炎引起的下腹部或腰骶部胀痛、月经失调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将68例门诊患者予当归芍药散(当归9g,芍药30g,白术12g,川芎9g,泽泻15g,茯苓12g;水肿加车前子;阳气不足所致虚热加生地黄;气阴两虚加太子参、山药),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76%。血液指标较治疗前后改善显著(P<0.01)。血脂指标治疗前后改善显著(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敏  郭淼  翟凤霞  李娜 《世界中医药》2023,(24):3556-3560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P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当归芍药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元胡止痛片治疗。2组患者均于经前1周开始服药,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前列腺素F(PGF)及环氧合酶2(COX-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GF及COX-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能够缓解PD的症状,通过抑制COX-2表达,降低PGF的水平,且临床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清IL-8、IL-1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7.78%(44/45),高于对照组82.22%(37/45);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6/45),低于对照组33.33%(15/45);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清IL-8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UPLC-UV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强  王运来  周敏  刘浩坤  姚瑶  潘永福  方庆  许钒 《中草药》2017,48(19):4017-4023
目的建立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指纹图谱并分析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方法大鼠ig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液,制备11组含药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UPLC-UV)法构建11组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的指纹图谱,运用指纹图谱参数共有峰、相似度进行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大鼠ig当归芍药散后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建立了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指纹图谱,通过对含药血浆、空白血浆图谱进行比对,指定了15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33以上。初步鉴定了当归芍药散入血的15个成分,其中原型成分10个和代谢产物5个。结论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指纹图谱研究为进一步血中移行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243-248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但由于其胃肠道和中枢系统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当归芍药散为中医临床常用的传统方剂,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多项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疗效确切。本文主要从当归芍药散方解及药理研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应用、毒副反应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该方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旋维生素C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左旋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芍药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色斑面积以及颜色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与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联合左旋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雌激素以及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素(PGF_(2α))、催产素(OT)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组(治疗组),中成药活血化瘀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痛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_(2α)、O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86.6%,两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评分及兼症改善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兼症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_(2α)、O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对CA125及OT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和兼症症状,降调患者经期血清中CA125、PGF_(2α)、OT等水平,而与补肾序贯法结合使用则疗效更显著,推断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调上述指标有关,而补肾序贯中药可能具有免疫调控机制,能够改善痛经患者内分泌环境,不利于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从其作用靶点即"源头"上遏制而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