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背阔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背阔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大块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通过吻合血管的方法进行背阔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大块软组织缺损共15例。结果全部病例移植的背阔肌皮瓣均存活,创面得以满意的修复。结论该术式在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量缺损又无法用局部带蒂肌皮瓣修复的情况下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游离移植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3月~2008 年1 月, 收治四肢组织缺损22 例, 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22岁~45岁,中位年龄30岁.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游离皮瓣与胫后血管、神经吻合修复小腿远端及足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25cm×15cm,最小11cm×9cm.结果:20例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后血循环恢复良好,肌皮瓣顺利成活.2例延迟愈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67 例,部分缝合加植皮43 例.结论:背阔肌皮瓣的血管粗,切取范围大,耐磨损,可以修复小腿远端及足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以远胫血管损伤的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例小腿以远胫血管损伤的复合组织缺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损伤。结果:术后4周断蒂,随访6~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质地满意,患肢恢复负重功能。结论: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大,血供可靠,可改善受区局部血液循环,且不损伤患肢血管,有利于皮瓣与受区血供建立,是修复小腿以远胫血管损伤的复合组织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2年4月-2004年8月,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感染创面15例.结果 15例皮瓣全都成活,创面愈合满意,经3个月-2年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修复肢体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结论 背阔肌皮瓣部位隐蔽,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无腔,修复肌肉缺损,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四肢大面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 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肩胛下血管分支为蒂的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背阔肌皮瓣、背阔肌穿支皮瓣、前锯肌(背阔肌)筋膜瓣加植皮术、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肩胛骨瓣、背阔肌及前锯肌多叶筋膜瓣,分别修复创面.切取皮瓣范围11.0cm×5.5cm~30cm×17cm.结果:16例移植组织瓣均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探查术后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创面Ⅰ期愈合15例,延期愈合1例.16例获5~40个月随访,2例术后出现瘢痕挛缩,行二期整复.4例骨缺损,骨愈合时间为3-18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肩胛下血管分支为蒂的组织瓣是修复各种创面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7.
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8月~2002年10月,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23例.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个月~4年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修复肢体与颌面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结论背阔肌皮瓣部位隐蔽,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死腔,修复肌肉缺损,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1例巨大腹壁纤维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阔肌肌皮瓣是身体上可供游离移植或带蒂移植范围最广,功能最多的皮瓣之一[1].由于有较长且粗的营养血管,有行可利用的长度合适的运动神经,且肌皮瓣范围大,因此可用于修复肿瘤切除后较大面积皮肤、肌肉缺损.该手术创伤较大,易发生感染及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的观与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本院对1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腹壁纤维肉瘤切除术后创面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09年8月,采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6例。其中挤压伤6例,热压伤5例,机器绞轧脱套伤2例,电伤击伤1例,爆炸伤1例,蛇咬伤1例。均合并骨,肌腱外露,合并骨折7例,合并关节开放感染6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4例,5例伴屈、伸肘功能障碍。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6cm×13cm~15cm×32cm;切取背阔肌皮瓣7cm×14cm~16cm×35cm,供区均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16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满意。术后获随访2~31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3例以背阔肌作动力重建屈、伸肘关节功能部分恢复。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后治愈,l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且切取面积大,并同时以背阔肌可作动力重建屈、伸肘关节功能。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较为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1.
赵森  张志升 《现代医学》1989,17(4):208-209
总结近八年共22例足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分析了游离植皮、局部皮瓣、小腿交叉皮瓣、游离皮瓣、小腿逆行岛状皮瓣等五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选择依据;着重介绍了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感染85例患者。结果85例患者中除1例所切取的皮辩出现皮肤、皮下组织坏死,筋膜戍活,后期游离植皮成活外,其余全部成活。6例伤口渗液,二期死骨摘除后愈合,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再感染,保留了肢体并且均恢复一部分感觉。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辩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软组织缺损,具有骨折固定可靠、创面覆盖满意、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小腿外伤后软组织并骨外露及骨髓炎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术前创口分泌物培养+药敏,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内固定,术中冲洗,术后敏感抗生素静滴抗炎,感染控制后择期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创面并持续灌洗抗炎。结果临床应用12例,11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带肌皮瓣、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并骨折、骨髓炎创面是一种比较令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部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16例。切取皮瓣大小5 cm×4 cm~13 cm×8 cm。结果:16例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耐磨,无溃疡发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恒定,变异少,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血管,不需要吻合血管,为基层医院在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个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外固定架结合皮瓣转移技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的经验。【方法】应用架固定胫骨骨折,根据小腿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选用股前外侧皮瓣、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等多种不同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应用52例,其中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急诊治疗14例、骨或钢板外露31例、骨不愈合7例。经1年以上随访全部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发生。3例皮瓣出现小面积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其余皮瓣成活良好。【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皮瓣转移技术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2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单纯皮瓣修复9例,阔筋膜成型修复肌腱缺损3例,桥式交叉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3~24个月,4例臃肿6个月后整形,皮瓣外观及肢体局部...  相似文献   

17.
王文刚  王旭东  巫文强  胡湘元 《医学综述》2013,19(12):2278-2279
目的分析下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塘厦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均采用下肢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皮肤缺损的110%,吻合相应的血管和神经,观察皮瓣的成活以及缺损区域感觉恢复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成功13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均得到成功随访;从3周起逐渐有病例皮缘感觉恢复,术后4个月有皮瓣感觉恢复11例,6个月所有修复皮瓣感觉均恢复。结论下肢穿支皮瓣修复对供区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好,应为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镇  刘立明  曹燕庆 《河北医学》2009,15(2):153-154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或因慢性骨髓炎伴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加游离植皮术修复。结果:19例肌瓣全部成活,植皮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易存活,实用性强,是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庆源  曾浩  钟强文  古丽华 《吉林医学》2011,32(13):2544-2545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的临床实践,证实该皮瓣的解剖位置及适用范围。结果:2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36个月,外形满意,皮瓣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因无适当的组织移转复盖,故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较难修复。报告用双蒂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胫前下1/3软组织缺损4例,临床效果良好。双蒂腓肠肌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有利于炎症吸收和骨折愈合等优点。并讨论了该皮瓣的设计原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