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2月2~23日,在我县亚达公司,相继有121名员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少数员工还伴有腹痛,腹泻.立即对该公司的发热员工采血、采便以及采集周围生活用水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水源引起的甲型副伤寒疫情爆发.  相似文献   

2.
2003年4月3~19日,永康市象珠镇某砖瓦厂出现了一批主诉发热、头痛、头昏和全身不适的患者.共发病29例,经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分析,证实是一起因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病原学方法诊断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方法采用常规血培养,大便培养分离病原菌,同时对病程两周以上未治愈病例做血块捣碎培养和大便分离培养,对比检测。结果血液培养阳性率为22.2%,大便培养阳性率为2.4%。结论病程2周以上未治愈病例的血块培养阳性率大大高于大便培养,延长血块增菌培养时间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5.
奉化市一起甲型副伤寒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 1999年 1月份以来 ,我市副伤寒发病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春节前后~ 3月中旬 ,疫情迅速上升 ,通过采取各项针对性防治措施 ,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为更好总结经验 ,分析流行因素 ,进一步提高伤寒防治水平 ,现将本次疫情发生、流行及防治经过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疫情资料 :19  相似文献   

6.
一起食物引起的甲型副伤寒暴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6月23日至7月7日白泉镇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型甲型副伤寒暴发。在该饭店就餐的173人中,先后有24人发病(包括店内工作人员)罹患率达13.9%,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方法:走访病人,询问发病情况和饮食习惯,对6月23日至7月7日在该饭店就餐人群和饭店附近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该饭店的工作人员及病人血、大便化验,血清抗体测定及致病菌培养等。 2.诊断依据:(l)持续发热5天以上,伴有食欲减退、乏力、肝脾肿大、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腹泻等症状;(2)血象中白细胞减少,嗜酸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城县首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原因,为今后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结果本次疫情确诊病例476例,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及其周边村屯,全县罹患率0.13%,县城区1.24%;病例集中在15岁—3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61.55%(293/476);男比女为1.13:1;学生和农民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4.41%(259/476);发病高峰时间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疫情发病曲线呈单峰型(平阔峰),呈现出干预措施的影响;临床表现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县城区生活饮用水受污染是疫情流行起因。结论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饮水和饮食卫生监督监测对防止副伤寒的暴发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3年威海市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有关资料。[结果]合计确诊68例病人,全部为城镇居民。其中,2月26日至3月20日发病58例;在某快餐连锁店(快餐店)就餐者发病53例;20~40岁发病55例。患者均有2~3周的持续高热。[结论]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健康带菌者污染自备水,从而污染加工的食物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牡蛎中检测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副伤寒是宁波市主要肠道传染病之一,通过国家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发现宁波市2005年初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和十二月底有明显增加,为查明原因,作者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了病原学调查及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伤寒、副伤寒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生吃半生吃牡蛎等贝类食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一起甲型副伤寒疫情的调查,摸索引起该次疫情的流行因素,从而为今后控制甲型副伤寒疫情流行提供经验。[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流行病学接触史(饮水、饮食和与病人接触)特征等初步得出引起流行的可能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再对病例进行流行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以1︰2匹配,计算OR值进行分析。[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某企业甲型副伤寒疫情主要是进食不洁食物及跟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引起。[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因食物污染,直接或者间接与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而引起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2005年2月下旬以来,某市某镇副伤寒病例明显增多,为了解该次疫情的流行因素,现调查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调查副伤寒的主要危险因素和行为习惯;如在外就餐、可疑食物、可能受污染海产品、饮食饮水习惯,生活与饮用水卫生情况等资料。2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经培训过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玉环县2001-2004年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玉环县2001—2004年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4年甲型副伤寒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4年,甲型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92.5/10万,甲型副伤寒杆菌已成为绝对优势株;夏秋季为流行高峰,但发病提前趋势明显,每年的3~4月份就开始上升;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是有效控制疫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起甲型肝炎和甲型副伤寒同期暴发流行的报告湖北省宜昌市卫生防疫站向小兵,陈昌明,易正定,芦照雄,吴高霞,赵世江1991年9~12月,宜昌农机学校发生一起甲型肝炎(简称HA)和甲型副伤寒(简称PFA)同期暴发流行。疫情发生后,我们赴疫区进行调查处理,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引起一起传染病暴发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疫情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发热患者血标本547份,市政供水水样188份,学校自备水6份,食品33份,食品、供水从业人员及患者密切接触者粪便1 310份,按GB/T 4789.4-2008和W S/T 13-1996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47份血标本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9株,阳性率16.27%(89/547);1 310份肛拭子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6株,阳性率0.46%(6/1 310);188份市政供水水样和6份学校自备水样均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市政供水余氯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学校自备水均未检出余氯,但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33份食品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引起此次疫情暴发流行的病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自备水源受到污染引发病例和与患者接触传播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7月,我市某工业区所在地发生一起甲型副伤爆发疫情,为探讨其发病、暴发流行的因素,及时控制扑灭疫情,我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红河洲地区是甲型副伤寒高发疫区,我院2001年1~12月共接诊和收治了397例甲型副伤寒病人,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胡儒元  王恩 《现代预防医学》2016,(23):4260-4263
目的 分析2014年6月某民族中学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暴发原因,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4年5月27日,截止6月14日,累计发病29例,罹患率2.25%。学生罹患率为2.34%,教职工罹患率为1.07%。男生罹患率为1.57%,女生罹患率为3.04%。3个年级的罹患率分别为1.83%、1.98%、3.86%。住读生罹患率为2.59%,走读生罹患率为1.29%。住读生中男生罹患率为1.93%,女生罹患率为3.21%。班级间、宿舍间均无明显聚集性。与学校饮用相同自来水和纯净水的居民、病例家属及病例所在村的居民,5月以来均无类似病例发现。本起疫情系首发病例发病后在校内生活、学习4天,造成学校公共场所或设施的污染,导致部分学生感染而陆续发病,通过密切接触而引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结论 本起疫情迅速得到有效地控制,主要取决于医疗机构对于疾病的发病动态趋势有高度的敏感性,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具备有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卫计行政部门及政府建立有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因地制宜制订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学校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应标本兼治、统筹推进落实各项综合防制措施,强化各部门履职尽责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因误诊引起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4月8 日至7月13 日浙江省常山县第四中学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持续97 d.经调查证实,此次疫情发病初期,因病人临床上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并有咳嗽、咽痛等其他症状,开始均被误诊为"发热"、"感冒".从4月8 日首例病人发病,到5月17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接到疫情报告,误诊达40 d,造成校内广泛传播,患病学生多,疫情时间长.现将疫区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某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调查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方法 对发热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样和疫点环境卫生学调查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本起疫情共发生甲型副伤寒病例 3 2 2例 ,罹患率 9.2 1%。其中学生 3 2 1例 ,食堂从业人员 1例 ;内宿罹患率 (14 .3 8% )高于外宿(0 .2 9% ) (P <0 .0 1) ;男性罹患率 (12 .45 % )高于女性 (6.0 2 % ) (P <0 .0 1) ;流行时间为 3 6d ,流行过程有两个波峰 ;共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41株 ,其中发热病人血和粪便培养分别为 2 0株和 2株 ,无症状学生肛拭培养为 19株 ;2 3株菌株对 18种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流行原因为无安全饮用水、食堂卫生状况不良、学生有饮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等 ;传播途径流行前期极可能为水型传播所致 ,后期则为生活接触传播。 结论 加强学校水源及食堂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改善学生卫生习惯是防止甲型副伤寒疫情暴发的关键措施 ;流行早期及时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和保证资金投入是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中旬,我县芦浦井头村出现一批持续发热为主的病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确定是一起由于使用被污染的集中式供水系统引起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资料1基本情况芦浦井头王家村是背靠玉台山的一个自然村,本地人口约450人,外地人口约100人。村居无自来水供应,居民使用村居集中式供水系统,水源收集玉台山上的溪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接入居民家中供使用。2首发病例张××,女,37岁,重庆人,2005年1月26日到芦浦打工,2月14日发病,一直无外出就餐史,未吃海产品,无接触伤寒病人史。3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