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取得很大进展,作为免疫治疗新方法,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其优势为治疗乳腺癌开辟了新领域.由于其含有两个能与不同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它可以同时结合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和血循环中免疫效应细胞的受体,因而能将循环血液中的免疫效应细胞引至肿瘤组织,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产生抗肿瘤活性,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识别肿瘤靶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因此兼有抗体特异性和介导效应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双重功能。可以用化学偶联,二次杂交瘤技术和基因工程方法得到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能将效应细胞聚集于肿瘤部位并激活效应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因子释放,细胞毒性多肽和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肿瘤抗原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有关细胞抗原的理论为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现已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粘蛋白的糖发生了改变,暴露出蛋白质核心部位。在上皮来源的肿瘤中,粘蛋白往往呈过度表达状态,因而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靶分子。由Her2/neu原癌基因编码的Her-2/neu蛋白在许多人类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这种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及浸润有关。哺乳动物肿瘤中ras基因突米发生率较高,针对各种不  相似文献   

4.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sMAh)是含有两个不同配体结合位点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特别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其不容忽视的优越性。现综述近年来BsMAh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同时,对其人源化进程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特异性抗原疫苗、细胞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6.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sMAb)是含有两个不同配体结合位点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特别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其不容忽视的优越性.现综述近年来BsMAb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同时,对其人源化进程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自传染病疫苗首次问世后,人们便开始寻找防治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疫苗。近几十年来研究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差异甚大,但共同追求的目标始终如一。本文回顾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历史,对已从设想进入实际的细胞特异性疫苗加以概述,并简单地介绍一下当前的研究趋势、进行的项目以及存在的问题。历史回顾免疫学治疗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Herieourt,Von Leydon,Contamin等人的早期工作。有关特异性自主免疫治疗病  相似文献   

8.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特异性抗体(BsAb),一方面结合免疫效应细胞上的激活分子或偶联毒素,另一方面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肿瘤相关抗原(TAA)结合。通过双结合,激活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或通过免疫毒素发挥靶向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式。本文对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方法、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研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西化,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比例逐渐增加,病死率亦逐步上升.同时,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除了规范的手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外,也逐渐延伸到免疫治疗,并且有多项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反应处于抑制状态,一方面是患者体内免疫共刺激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及辅助T细胞不足,另一方面是肿瘤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分子滴度相对提高,使得免疫治疗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0.
双特异性抗体是通过细胞融合或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人工抗体,可以同时特异性结合两种抗原或同一种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类具有双功能的“单药”,既不同于有关的单特异性抗体,也不同于单特异性抗体的联合用药,具有抗肿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和抗体用量少的特点。双特异性抗体已成为肺癌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amivantamab的研发和获批上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tarlatamab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文章对肺癌治疗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理论的进展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ASI)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使之走出低谷,形成高潮,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一、人类肿瘤抗原的确立及抗原提呈、免疫识别理论的突破肿瘤抗原: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物质的总称,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久经争论的肿瘤免疫学的一个中心问题.TSTA的存在早在动物肿瘤中获得证实,TSTA诱发的特异性肿瘤排斥反应由T细胞介导,但TSTA的本质长期未能阐明,人类肿瘤抗原尤其是TSA是否存在过去也久悬未决.(一)人类肿瘤抗原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分子克隆和基因工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也从肿瘤细胞疫苗向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的高技术瘤苗研究方向探索发展。本文仅就与肿瘤发生有关的病毒疫茵、肿瘤分子苗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抗瘤治疗的某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免疫检查点是肿瘤免疫治疗最为有效的研究靶点之一,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获得良好的响应率,但仍存在部分肿瘤应答率低的问题。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因其能靶向多个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联合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文章就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双特异抗体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双特异性抗体是改善抗体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已成为抗体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的多种构建模式,并且有多种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制剂已经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试验.本文仅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双特异性抗体亦称双功能抗体,是指能结合两种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分子。通过BsAb,既能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有效地连接起来,启动效应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也能够作为载体将毒素、核素、药物等定位于靶细胞,因此可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双特异性抗体是改善抗体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已成为抗体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的多种构建模式,并且有多种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制剂已经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试验。本文仅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特异性抗体(BsAb),一方面结合免疫效应细胞上的激活分子或偶联毒素,另一方面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肿瘤相关抗原(TAA)结合。通过双结合,激活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或通过免疫毒素发挥靶向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式。本文对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方法、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研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TA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TA方案联合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免疫治疗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MBC)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M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TA方案,对照组,22例)和联合治疗组(TA方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观察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表型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49,P=0.026).不良反应中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最高,观察组为76.2%,对照组为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8,P=0.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和失眠盗汗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3.8%∶54.5%,x2=4.246,P =0.04;19.0%∶54.5%,x2=5.795,P =0.02;19.0%∶50.0%,x2=4.532,P=0.0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T细胞(60.4±12.3∶47.4±12.8,t=3.393,P<0.01)、CD3 +/CD4+ (41.7 ±9.6∶ 28.1±10.5,t =5.442,P <0.01)、CD4+/CD8+ (1.5 ±0.2∶1.0±0.2,t=8.195,P<0.01)、NK细胞(27.3±5.9∶15.3±6.1,t=6.643,P<0.01)、NK T细胞(14.7±1.4∶6.0±1.2,t=11.020,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于单纯TA方案,TA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MBC中疗效更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抗体Denosumab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Denosumab在乳腺癌相关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Denosumab,RANKL,乳腺肿瘤,骨质疏松,骨转移癌"等为关键词,检索2004-2010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17篇,中文文献2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及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符合条件的21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单克隆抗体Denosumab靶向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可以特异性地阻断破骨细胞生成及存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及代谢性骨病中表现良好。近年关于Denosumab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初步研究显示,Denosumab对于改善骨密度及骨质代谢标志等方面,有快速、特异和持久的治疗作用;且未发生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Denosumab对乳腺癌引发骨质破坏确有一定作用,但其长期随访结果以及与常规乳腺癌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包括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和G蛋白偶联孤儿受体C类第5组成员D(GPRC5D)×CD3在内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新药Teclistamab(BCMA×CD3)于2022年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治疗RRMM的BsAb, 埃纳妥单抗(Elranatamab)也于2023年获得批准。靶向BCMA×CD3的BsAb包括Alnuctamab、WVT078、ABBV-383、Linvoseltamab和F182112以及靶向GPRC5D×CD3的Talquetamab和LBL-034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告, 对BsAb治疗RRMM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