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西萍 《中国保健》2010,(3):108-108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4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4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正确的观察和处理产程和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3%,分别为宫缩乏力占69.09%,胎盘因素占25.45%,软产道裂伤占3.64%,凝血功能障碍占1.82%。5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完全治愈,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原因。注重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并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及时治疗,加强产后急救与护理,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晓艳  于长凯 《现代保健》2010,(10):148-14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促进患者健康。方法对10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产后出血的致病因素中宫缩乏力占73.3%,胎盘因素占18.1%,软产道损伤占5.7%,凝血功能障碍占1.9%,其他因素占1.0%。结论必须明确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预防为主,提高护理水平,才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金小巍 《现代保健》2012,(25):153-154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28例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出现产后出血,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3%。其中宫缩乏力占66.37%,软产道裂伤占21.13%,胎盘因素占11.29%,凝血功能异常占0.93%,其他为复合因素。重视生产过程,可以避免产后出血。结论: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产道出现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原因常合并存在。重视产程,加强护理,提前治疗,预防高危因素,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2h者58例,占78.38%;2h-24h者16例,占21.62%。24h内产后出血量:500-1000ml者63例,占85.14%;1000-2000ml者8例,占10.81%;>2000ml者3例,占4.05%。经急救对症处理,并给予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为此围术期应加强排查出血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纠正;正确观察处理三个产程出现的异常问题,确保产程安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出血急救中对症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以此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丹君  金建萍 《职业与健康》2008,24(10):1004-1005
目的探讨无锡市惠山区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5年在该区分娩的15721例产妇中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共238例,出血的发生率为1.51%,其出血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占69.33%;其次是胎盘因素,占15.13%;软产道撕裂占13.03%,凝血功能障碍占2.52%。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娩方式、胎次、双胎、巨大儿、妊娠并发症等。结论加强孕期产检、减少高危因素;严密监护产程,防止宫缩乏力;提高产科技术,正确估计出血量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90% [1].随着剖宫产率的快速上升,剖宫产术中出血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2].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1985~1994年10年中134例产后出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仍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3.85%;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前置胎盘、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因此强调应加强产程观察,缩短第三产程,正确地应用催产素,并适时施行会阴侧切及剖宫产术,均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另外在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中,有一半病例有人工流产史,应引起注意。同时作者还对产前和产时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预见到产后出血的可能性,给予正确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情况和临床护理资料,其中14例采用传统护理作为对照组,19例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观察组护理效栗明显好子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产妇出现的原因及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产后出现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产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住院待产的1000例孕妇,前瞻性观察的时间为产前1个月到产后24h,观察产后出血量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进入研究的1000例孕妇,研究过程中自动退出12例,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疾病或者事故导致不能参加试验的8例,随访结束时共980例,产后24h内出血产妇60例(6.12%),其中500~1000mL27例(45.00%),〉1000—1500mL24例(40.00%),〉1500mL9例(15.00%)。32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者42例(13.08%),659例自然分娩者产后出血者18例(2.73%)。发生宫缩乏力43例(4.38%),胎盘因素30例(3.06%),软产道裂伤20例(2.04%),凝血功能障碍10例(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前置胎盘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分别是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的3.252、2.344、1.289、0.233、5.411、2.456倍。结论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分娩胎儿数量、血小板减少、前置胎盘是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上要加强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8%,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玲  费远芳 《现代保健》2010,(32):133-13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处理、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129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别是:子宫收缩乏力占84.4%,软产道损伤、血肿占8.5%,胎盘因素占3.1%,凝血功能障碍占3.9%,针对出血原因给予正确处理。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早期预防、正确处理、及时护理,有助于降低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接收的分娩并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年龄、流产次数、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龄、流产次数、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属于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护理。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48例,其发生率为3.40%。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0.41%,胎盘因素占22.92%,软产道损伤占12.50%,凝血功能障碍占4.17%。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胎次、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护理,达到预防产后出血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情况和临床护理资料,其中14例采用传统护理作为对照组,19例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产妇出现的原因及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产后出现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王波 《工企医刊》2010,23(4):51-5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包括: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403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2.21%,胎盘因素占21.59%,软产道裂伤占1.49%,凝血机制障碍占0.99%,其他因素占3.97%。403例中,产后24 h内出血量500~1 000 ml者362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89.83%,1 000~1 500 ml 30例占7.44%,>1 500 ml者11例占2.7%。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均发生在产后2 h内的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冰  马丽 《健康必读》2009,8(4):32-33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4.22%,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发生在2h内78.1%;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有妊娠并发症及引产流产史、瘢痕子宫、未进行孕期保健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笃华  王振辉 《中国保健》2007,15(14):55-56
目的为了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152例,其发生率为3.77%.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1.05%,胎盘因素占21.71%,软产道损伤占2.63%,凝血功能障碍占2.63%.结论①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出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