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667名农村留守及非留守儿童(包括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一共三个年级)进行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五年级和高一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抑郁得分[(42.90±8.27)分,(43.66±8.16)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8.45±7.80)分,(42.17±6.90)分],而在初二组中差异不显著.父母外出打工时儿童的年龄阶段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188)=7.50,P<0.01).各年级均显示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时离开,儿童的抑郁水平最高[分别为(44.39±8.44)分,(43.75±7.09)分,(49.04±9.63)分].父母在打工期间与儿童的联系频次在五年级学生中主效应边缘显著(F(4,169)=2.09,P=0.08),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228)=2.83,P<0.05).在初二和高一年级中,联系频次低于每月一次的儿童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儿童(P<0.05).结论 为了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外出打工后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将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田凤  应璐  赵倩  周尚蓉  邹子翔 《四川医学》2021,42(12):1276-1280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新闻发布会实录,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6%。我国的近视发生呈现年龄小、进展速度快的特点[1]。患有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受限、行动受阻、学习不便,会造成一定的身体和心理影响;我国患近视的青少年基数大,增长快,矫正青少年近视的时间花费和经济花费较大,近视防治亦带来的较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近年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颁布实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近视防控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据民政部2016年调查,全国有6102.55万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37.7%及全国儿童的21.88%[3]。庞大的发病数据对留守儿童近视防控工作带来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留守儿童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县5所中小学共2 9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收集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并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辅助问卷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留守儿童1 630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55人(34.0%),高于非留守组的354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跌落伤228人(14.0%),烧烫伤91人(5.6%),锐器伤59人(3.6%),咬伤49人(3.0%),砸伤26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年龄、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及交通拥挤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其中留守儿童489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3~6年级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孤独感有86人,占17.6%,孤独感发生率男、女相同都是17.6%。不同年级、年龄间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15)。留守儿童孤独感可能与成绩、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父母亲教育方式、父母问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留守老年人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及求助与社会支持方式,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351位温州市分层随机抽取的留守老人为对象,采用统一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婚、非独居、有业余爱好和参与团体活动是温州留守老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够显著预测老年抑郁总分的降低。结论: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业余爱好和团体活动是温州市留守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免疫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随机的方法确定调查点和调查对象,调查资料用Epidata录入,SPSS软件分析。结果调查0~3岁儿童267人,“五苗”全程合格接种234人,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7.64%,留守儿童“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2,P〈0.05),留守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与对照组一致(χ^2=2.73,P〉0.05)。出生胎次、父母回家次数和囊化程度及当地免疫服务形式对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基本无影响,而性别(χ^2=6.01,P〈0.05)和父母携带儿童外出情况(χ^2=3.95,P〈0.05)对留守儿童免疫接种有一定影响。结论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当地常规儿童,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 394名,其中留守儿童622名,非留守儿童772名。采用自编儿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进行调查,非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宁夏农村6~15岁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8%,留守儿童PSQ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回族留守儿童PSQ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留守儿童以及回族非留守儿童(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女童(OR=2.001)、回族留守儿童(OR=2.945)、住校留守儿童(OR=2.572)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学校在远离县城的农村的留守儿童(OR=0.487)则不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结论:宁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情况不乐观。其影响因素复杂,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其中留守儿童489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3~6年级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孤独感有86人,占17.6%,孤独感发生率男、女相同都是17.6%.不同年级、年龄间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970,P=0.015).留守儿童孤独感可能与成绩、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父母亲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南省株洲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及心理健康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调查结果。结果调查中有260(42.62%)名调查对象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留守儿童具有明显较高的抑郁障碍量表得分及消极情感发生率,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调查对象;学习成绩的优劣及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对儿童情感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具有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应加强关注,以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区县留守儿童接种率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专业人员通过入户和走访对留守儿童接种率和监护人知晓率进行调查,采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低,尤其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与对照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是适龄儿童接受免疫规划服务的一个危险因素,加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行为情绪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900名7~16岁农村儿童进行调查,对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留守儿童EPQ的P分、N分[(5.25±2.56)分、(9.48±5.33)分]高于对照组[(4.79±2.16)分、(8.10±4.97)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5,P <0.01);留守组儿童个性偏差检出率为64.4%,高于非留守组的47.6%(χ2=21.25 P <0.01); 抑郁症状检出率40.4%,高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显著性(χ2=13.78,P <0.01).留守儿童CES-DC得分[(18.24±8.65)分] 高于对照组[(15.85±7.45)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留守组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A行为上得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P <0.01).年龄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同龄非留守儿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缺陷和抑郁症状,及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 哈尔滨市城市与农村6-14岁的学龄儿童共1961名,并采用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类型构成比分布趋势一致,均以混合问题儿童为主,内向问题儿童所占比例均大于外向问题儿童。城乡学龄儿童的分裂样、社交退缩、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性问题因子异常率有显著差异,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儿童。多因素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是否寄养;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结论:北方地区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加强母孕期保健预防幼儿期疾病、避免生活变故、改善家庭环境是减少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发生抑郁障碍以及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阐明其发病机制、筛选高危患者以及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某医院近3年因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2名精神科医师根据DSM-IV诊断标准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研究对象抑郁程度,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外伤后发生抑郁障碍以及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CS评分、手术情况、脑干损伤以及残疾与脑外伤所致抑郁障碍有关联(P〈0.05),GCS评分越高,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越低,手术、脑干损伤以及残疾可导致脑外伤后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增加。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GCS评分、手术情况以及残疾与脑外伤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有关联(P〈0.05),GCS评分越高抑郁症状越轻,手术和残疾可导致抑郁症状增加。结论 GCS评分、手术情况、脑干损伤以及残疾是脑外伤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GCS评分、手术情况以及残疾是脑外伤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例不孕症患者以及20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孕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居住于农村的患者、生育观念强、不与任何人诉说病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情况.家庭关怀、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自尊与焦虑和抑郁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焦虑和抑郁呈正相关(P<0.05).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健康女性,居住地、疾病暴露情况、生育观念、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是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4+9
目的调查腺样体肥大儿童父母的焦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腺样体肥大儿童父母资讯需求问卷对2016年12月~2018年3月在耳鼻咽喉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儿童的父母共12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腺样体肥大儿童父母SAS总得分为(41.00±8.11)分,高于国内常模(t=5.153,P0.01);焦虑检出率为13.0%,轻度焦虑者占9.8%。40岁以上父母的焦虑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色、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特征的父母之间,焦虑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父母焦虑评分与疾病资讯需求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0.247,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疾病资讯需求总分、父母年龄是腺样体肥大儿童父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论腺样体肥大儿童父母的焦虑情绪较白血病、恶性肿瘤、癫痫等患儿父母焦虑情绪轻,仅有少部分腺样体肥大儿童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其焦虑情绪会受到疾病资讯需求程度和父母年龄的影响,宜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6.
侯俊霞  林秀孟 《中外医疗》2015,(4):80-81,84
目的:分析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失眠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2013年7月—2014年5月来该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失眠评定,对符合失眠症诊断者行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测定,并同时对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失眠症患者共317例,伴发焦虑或抑郁者195例,发生率为61.5%;同时伴发焦虑和抑郁者72例,发生率为22.7%。女性、无业、低学历、低收入的失眠患者伴发焦虑或/和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在职、高学历、高收入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失眠患者伴发焦虑或/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普及睡眠相关知识,为失眠、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后6周的710例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统计,影响因素包括一般资料及产科因素。结果 710例初产妇中1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一般资料中高学历、公务员、教师及医护职业、居住条件满意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因素中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历、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均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家属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与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对699名3~5岁农村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76%,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情绪症状,4.33%;品行问题,9.76%;多动注意力不集中,11.12%;同伴交往问题,6.16%;亲社会行为,12.85%。男童品行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χ2=14.38,P<0.05),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χ2=4.0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护人不知晓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抚养孩子感到有负担和精力不足、在批评孩子前不给其申诉的机会以及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是儿童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