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8例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腹胀,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9.4%,细菌的类型主要有,革兰阴性菌9例(45%),大肠埃希菌4例(20%)、肺炎克雷伯菌3例(15%)、铜绿假单胞菌2例(10%)、肺炎链球菌和粪球菌各1例(5%)。结论: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主要致病细菌为革兰阴性菌。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炎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3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腹水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患者8例,占25%.其中大肠埃希菌4例,克雷伯杆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肠球菌1例,细菌药敏实验主要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多见.依据以药敏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楼丹峰 《吉林医学》2013,(30):6325-6326
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住院的中晚期肝硬化患者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则预后不佳,现收集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对4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多样且程度不一,腹水培养阳性率只有32.5%,其中革兰阴性菌最多占53.8%。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如腹水常规检查和腹水细菌培养辅助诊断。革兰阴性菌仍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肝硬化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腹水中总蛋白含量偏低可能是发生SBP的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及治疗。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③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胀多见,发热次之,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较少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27.7%,以C-杆菌为主,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发现部分耐药致病菌只对亚胺培南、多肽类等抗生素敏感,经过综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39例(60%),好转20例(31%),无效6例(9%),总有效率为91%。④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及时行腹水检查,明确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PMN绝对计数≥0.25×109/L),早期治疗。一般选择头孢三代等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存在耐药细菌感染的可能,需动态观察腹水PMN绝对计数,重视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原红  余利  兰蓉  涂富莲 《吉林医学》2010,31(18):2789-2790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综合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确诊自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感染率3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例,阳性率23%,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痊愈18例(30%);好转20例(33.33%);无效,恶化、放弃治疗16例(26.67%)。其中死亡6例(10%)。结论:肝硬化失代偿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症状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需警惕,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中6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1.32%),共分离细菌21株,包括7种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3.72%;139例(83.2%)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30.95%,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也不多见,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合并 SBP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 SBP 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 SBP 的重要指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 SBP 患者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潘美云 《中外医疗》2009,28(17):40-4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晚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血象、腹水常规、培养、药敏及临床经验予强有力抗生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125例中确诊及疑诊自发性腹膜炎患者42例,感染率33.6%。腹水细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21.4%,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痊愈14例(33.3%);好转17例(40.5%);无效、恶化、放弃治疗11例(26.2%)。其中死亡10例。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需及时应用强力抗生素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26例(43.33%),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49例(81.67%);腹水细菌培养82例次,阳性8例(9.76%),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氟喹诺酮类,有效率为88.33%。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要综合分析,及时凭经验选用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子良  陈虹心 《河北医学》2006,12(5):428-430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及有关诱因。方法:对56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8.78%,致病菌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起病不典型腹水中至大量,有进行性增加,顽固性腹水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依据。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可以通过综合支持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而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细菌学。方法对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腹水培养阳性率低,腹水感染中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提示首选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结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主要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SBLs。临床上对治疗此类患者需及时进行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ESBLs的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决定SBP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3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4例(80.00%),腹痛65例(50.00%),压痛及反跳痛64例(31.05%);血常规:白细胞(W BC)≥10×109/L 80例(61.82%),中性粒细胞≥0.70 83例(63.07%);腹水检查白细胞总数≥0.5×109/L 46例(35.38%),PMN计数≥0.25×109/L 48例(36.92%),PMN比值≥0.50者97例(74.61%)。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5例(19.23%),共分离细菌34株,大肠埃希菌占42.86%;治愈、好转79例(60.77%),恶化、无效51例(39.23%),自动出院8例(6.15%),死亡43例(33.07%)其中19例死于严重的肝肾综合征。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比较可靠的参数,腹水培养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68例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忠  张秀敏 《吉林医学》2010,31(27):4682-4683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手段。方法:选取68例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体征、症状、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泻和腹膜刺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总数的3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占总数的70%,腹水白细胞升高占30.9%,而腹水多核细胞升高占76%,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以C-杆菌为主,头孢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经过治疗后治愈41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尽早进行腹水检查,PMN比值是判断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重要指标,一般头孢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中注意防范耐药性感染出现。  相似文献   

15.
肖翔  苏宏正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75-175
目的对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市收治的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应用临床病症、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培养等进行诊断,应用头孢三代抗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原发病进行干预,治疗两周。同时对患者进行利尿、钠摄入限制、保肝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辅以预防胃肠黏膜出血治疗及酸碱平衡、水电解质调节等。结果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降低,84%的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上升显著,疗效确切,其中有13例治愈,占26%。29例好转,占58%。8例死亡,死亡率为16%。结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对症处理,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实验室复查,结果26例患者治愈12例,占46.15%,治疗有效11例,占42.31%,无效3例,占11.54%。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起病隐匿且死亡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关键,对已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肖翔  苏宏正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03-103
目的对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市收治的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应用临床病症、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培养等进行诊断,应用头孢三代抗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原发病进行干预,治疗两周。同时对患者进行利尿、限钠、保肝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辅以预防胃肠黏膜出血治疗及酸碱平衡、水电解质调节等。结果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降低,84%的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上升显著,疗效确切,其中有13例治愈,占26%。29例好转,占58%。8例死亡,死亡率16%。结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对症处理,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利尿?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平均治疗次数为(2.4 ± 0.37)次(B超示少量腹水时停止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该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腹水多形核白细胞数和改善患者MELD评分,取得很好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次研究为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探讨使用?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 对 4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 9.81 % ,致病菌以G- 菌多见。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 ,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计数和 /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发生自发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