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29-5730
目的:了解吉林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儿童肥胖防治策略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吉林市1 960名5~10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960名5~10岁儿童中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81%,其中男、女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9.27%、6.2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遗传因素、食欲、喜欢洋快餐及油炸食品、出生体重、进食速度、运动时间、家庭饮食习惯等因素有相关性。结论:吉林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预防儿童肥胖应逐步改善膳食习惯与生活方式,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及配合。  相似文献   

2.
单纯性肥胖儿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逐年增加是儿童保健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了解其影响因素,我们在2005年6月对哈尔滨市道里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1对象与方法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中,随机抽取被检出的肥胖儿童119名作为研究对象,按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高相似的原则,随机抽取正常健康儿童119名作为对照组。根据调查结果,对儿童的饮食、日常生活习惯、家庭情况进行了分析。2结果2.1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饮食习惯比较肥胖组儿童的食欲、主食量摄入,喜欢睡前吃食物的习…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坚  邓爱卿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2):753-754
对深圳市部分中小学生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有:(1)家族史,在遗传因素中,母亲肥胖起着重要作用;(2)饮食习惯,尤其有常吃油腻性食物、进食速度快的习惯者。结果提示,早期预防儿童肥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济南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随机抽查济南市区9所幼儿园2-6岁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中,肥胖儿童34人,单纯肥胖率为1.61%,其中男童肥胖检出率(1.98%)明显高于女童(1.19%),P<0.01。4岁以上儿童肥胖检出率最高。结论 不良饮食习惯与遗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预防儿童肥胖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相似文献   

5.
信阳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信阳市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信阳市1800名7~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BMI,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800名7~12岁儿童中筛查出单纯性肥胖111例(6.17%),其中男童69例(7.50%),女童42例(4.77%);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家族史、出生时的生产方式、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吃零食情况、进食速度、既往食欲、暴饮暴食以及父母对体型的看法等9个因素与肥胖有相关性。结论:信阳市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很高,预防儿童肥胖应逐步改善膳食和生活方式,需要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及参与。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脂肪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分层抽样,对江苏省徐州市10所学校中121名8~13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B超检查及血脂检测。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检出率为71.9%;脂肪肝组体质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分别为29.36,3.30,2.45mmol/L,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腰围、每次食用煎炸食品量多、体质指数、不吃早餐和LDL、TG为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危险因素;不吃零食、喜欢运动为保护因素。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与肥胖程度和血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怀柔区3~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9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自填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父母平均体重肥胖组高于正常组(P<0.001)。父亲高体重(OR=1.082)、生后6个月采用人工喂养(OR=5.986)、每餐以肉为主(OR=7.979)、强迫儿童进食某种食物(如高能量食物)(OR=4.801)、家长对儿童体重过高预期(OR=6.191)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家长控制儿童体重的行为(OR=0.059)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从控制父母体重、鼓励母乳喂养、平衡膳食等方面早期干预,将有益于早期预防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评价学校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两所小学,1所为干预学校,1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2004年4月完成基线调查,然后对两所学校各820名学生进行持续4年的跟踪监测,并于每年的4月分别对两所学校全体学生、学生家长和全体教职工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身高测量和体重测量。结果厦门市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营养过度和饮食行为偏差,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干预校学生的肥胖率和超重率显著下降,分别从原来的28.3%和17.4%下降到9.9%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22,P0.01);知识、态度、行为的正确率显著提高,分别从原来的51.5%、82.7%和59.4%提高到95.3%、99.1%和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显著,为儿童肥胖干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济南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120%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随机抽查济南市区内9所幼儿园2-6岁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中肥胖儿童34名,单纯肥胖率为1.61%,其中男童肥胖检出率(1.98%)明显高于女童(1.19%)(P<0.01)。4岁以后儿童肥胖检出率最高。结论:不良饮食习惯与遗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预防儿童肥胖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相似文献   

10.
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膳食模式的变化使儿童营养过剩和单纯性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小儿时期肥胖是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前驱症[1] ,肥胖所致的慢性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探讨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 ,以便提出早期预防措施 ,笔者于 2 0 0 1年 10~ 12月随机抽取咸宁市区 12所幼儿园 2~ 6岁的幼儿进行了调查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咸宁市区内 12所幼儿园 2~ 6岁的学龄前儿童 2 130名 ,其中男童 10 85名 ,女童 10 45名。经健康查体均排除临床疾病。1.2 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联。方法选择“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BCAMS)”中3508名(2 054名非肥胖、1 454名肥胖)6~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嗣和血压,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研究对象划分为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并根据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IFG)和高血压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肥胖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血压、血糖和血脂(TC除外)水平及血脂异常与高血压患病率均随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至复合型肥胖逐渐升高(P<0.001);各不同类型肥胖组间IFG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年龄、性别、青春发育期后,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组发生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为非肥胖组的1.54倍和2.51倍;而一般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生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组发生两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组的3.32、2.2l和7.42倍,发生3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组的3.10、3.67和10.75倍。随着肥胖类型的变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有逐渐升高趋势(|P结论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聚集风险随肥胖类型的变化而升高,其中复合型肥胖最高,其他依次为中心性肥胖和一般性肥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儿童合理膳食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抽取18所幼儿园,调查中班和大班学龄前儿童的饮食情况,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85名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1...  相似文献   

13.
儿童巴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儿童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家长、教育系统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地区3~16岁儿童1867名,采用问卷方式收集资料,以体质指数(BMI)为肥胖的诊断标准,采用国内推荐的BMI≥28.0kg/m^2标准,将儿童分为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12.59%(男13.83%,女9.74%)。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有肥胖家族史、每日肉食摄入量、营养食品的添加、母乳喂养时间短、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看电视为主要危险因素,维生素C(VC)是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区儿童肥胖率明显高于历年水平.呈上升趋势,在此阶段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预防青春期及成年期肥胖和其他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为今后儿童肥胖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按照1∶1配对,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儿童家庭环境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果 多因素结果显示,女童(OR=0.55,95%CI:0.32~0.96)、父母经常鼓励孩子多吃(OR=0.37,95%CI:0.22~0.65)、父母认为子女体力活动过多(OR=0.24,95%CI:0.08~0.71)是儿童超重或肥胖的保护因素,有超重肥胖家族史(OR=2.25,95%CI:1.21~4.20)、认为孩子胖(OR=12.99,95%CI:7.08~23.84)是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父母对儿童肥胖的认知态度是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可对肥胖儿童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兰 《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7-128
目的了解本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7年本社区12所幼儿园2372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73名儿童中,肥胖儿童118名,总肥胖率4.97%。≤2岁、3~4岁、5~6岁3个年龄段组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超重儿童388名,总超重率16.35%,各年龄段组间超重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大,本社区儿童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儿童肥胖率(9.35%)已超过全国水平(8.1%),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我国学龄儿童奶类摄入水平与超重肥胖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中国八地区742名学龄儿童,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儿童奶类摄入水平与超重肥胖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调查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6.5%和9.0%。奶类消费者占总数84.4%,酸奶消费者(71.0%)高于全脂液体奶消费者(58.6%)及低脂脱脂奶消费者(18.9%)。调查儿童奶类总摄入程度和全脂液体奶摄入程度与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ody mass index for age Z-score,BAZ)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结论 学龄儿童奶类总摄入程度及全脂液体奶摄入程度与BAZ呈正相关,建议该人群适当增加低脂脱脂奶和酸奶的摄入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超重及肥胖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研制的问卷,通过入户的方式调查广东省、上海市、黑龙江省和山西省城乡社区≥60岁的老年人;使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调查对象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7.4%和9.1%;(2)调查对象出现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有低龄组(P<0.001)、居住在城市(P <0.001)、不吸烟(P<0.001)、高血压(P<0.001)、心脏病(P <0.001)、高胆固醇(P =0.016)和没有慢性支气管炎(P=0.008).结论 社区老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加大对城市社区低龄组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1 844名儿童中,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1.12%、7.21%,男生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9,P<0.05)。超重肥胖组出生体重、父亲BMI、母亲BMI高于对照组,每餐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均<0.001)。性别、父母亲超重肥胖、每餐进食时间、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吃东西、是否认同“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和“活动少,容易发生肥胖”观点这7个因素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较为常见,儿童超重肥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2016年6-11月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3~7岁儿童63 292名。基于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界值点筛检出肥胖儿童1 522名(男童1 006名、女童516名),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按"同性别、年龄相差≤6个月、身高相差≤5 cm"随机选择同一调查区域内体重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进行配对。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①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7个肥胖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包括出生体重≥4.0 kg、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出生后前6个月人工喂养、食欲强、进食速度快或慢、户外活动强度较低、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每日视屏时间<1 h或≥2 h、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母亲超重、父亲超重、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非核心家庭、孩子日常生活主要照护人为(外)祖父母和/或保姆。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江汉区5所幼儿园共1 120名儿童,按照标准方法测量其身高、体重,并以WHO儿童BMI标准作为超重和肥胖评价标准;采用自拟问卷对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饮食和运动习惯进行调查。结果:1 120名儿童中,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2%和11.9%,男童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为巨大儿(OR=1.662,95%CI:1.066~2.590)、进食量多(OR=4.640,95%CI:3.319~6.486)、进食速度快(OR=2.121,95%CI:1.452~3.098)、喜欢吃洋快餐(OR=1.907,95%CI:1.363~2.668)、喜欢吃蛋类(OR=1.518,95%CI:1.115~2.086)等5个因素是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经常吃蔬菜、水果(OR=0.659,95%CI:0.477~0.911)、周末平均户外活动时间≥2 h(OR=0.635,95%CI:0.469~0.858)则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流行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改善不良饮食和运动习惯可有效地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