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8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1999年9月至2010年7月采用Sigwart法为84例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PTSMA治疗.在心脏超声的应用、消融操作、压力监测、疗效评价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结果:每例患者共用无水乙醇0.6~9ml,分别消融1~5支前间隔支血管,在心肌声学造影(MCE)指导下大部分病例行室间隔基底部全层心肌的多间隔支消融.术后即刻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84例均较术前下降>50%.随访8周到11年,79例患者超声指标和临床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患者随访期间症状复发;2例随访期间开始半年和4年症状和超声指标进行性改善,1例术后1年半后死于扩张型心肌病,1例术后4年死于脑中风.术中2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1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短暂室性心动过速,5例出现前间隔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其中1例伴有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CE指导下经皮腔内室间隔多间隔支心肌消融术治疗HOCM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及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前、后测量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比较术前及术后压差。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减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99±1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降至(36±20) mm Hg(P<0.05)。进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117±32) mm Hg,术后降至(28±17) mm Hg(P<0.05)。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mm Hg比(28±17)mm Hg]。结论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可以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且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9例,利用Sigwart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99%无水酒精注入间隔支,并记录注入前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和心电图的变化。在消融术前及术后30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舒张末直径。结果间隔支内平均酒精注射量为2.97 mL;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下降到36.0±9.3 mmHg;术后30天室间隔厚度降低3.2±0.3 mm;2例需要再次另外一支间隔支消蚀;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能显著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可靠,但应该严格控制适应症,以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2003年8月利用Sigwart法行PTSMA33例.在压力监测、超声应用、消融操作、疗效判定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结果每例患者消融共用无水酒精0.6~5.0ml,分别消融1~4根前间隔支血管;33例患者导管测压示左室流出道压差(静息和激发)均较术前下降>50%;术后2周复查心脏超声,较之术前,平均左室流出道静息压差由48mmHg(1mmHg=0.133kPa)降至8mndHg,激发后压差由平均93mnuHg降至15mmHg,室间隔增厚率由24%降至10%,左室流出道宽度舒张期由1.4cm增至2.0cm,收缩期则由1.1cm增至1.9cm.ECT对照4例中2例出现室间隔心肌放射性缺损.随访3周到4年,33例患者晕厥、头晕、心绞痛、心悸、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术中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4例心电图呈前间隔心肌梗死改变,其中1例伴下壁心肌梗死改变.结论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疗效显著,我们对该疗法应用进行了探索,促使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和外科手术室间隔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行化学消融术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17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和3年的随访,包括临床的心脏事件和心脏超声等。结果:1例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例化学消融患者术后1个月时发生猝死。化学消融术中2例患者出现过一过性传导阻滞。术后患者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术后1个月时室间隔厚度[手术组(14.11±1.12)mm∶化学消融组(17.68±0.82)mm,P<0.05]和左室流出道压差[手术组(22.55±6.49)mm∶化学消融组(44.13±5.93)mm,P<0.05],手术组显著小于化学消融组。随着时间延长,化学消融组患者室间隔和左室流出道压差有进一步下降。随访3年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有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左房左室内径增大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均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和心功能,术后患者长期存活。化学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是手术切除治疗之外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新技术,由于和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效果相当,因此该技术在临床上的使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术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定位及可控性的消融梗阻部分心肌,其中心脏超声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的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超声心肌造影技术在化学消融术的术中监测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现就心脏超声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化学消融术中的运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发冠心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发冠心病患者,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3例靶病变覆盖酒精消融靶间隔支),随访住院期间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2±1.8)年,随访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后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测示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持续明显下降分别为(56.8±11.4)mmHg及(19.5±6.2)mmHg(1mmHg=0.133kPa),P<0.05;室间隔厚度持续明显下降[(23.4±2.1)mm及(13.8±1.3)mm,P<0.05];左室流出道宽度持续明显增宽分别为[(9.8±1.8)mm及(17.3±2.6)mm,P<0.05]。结论:间隔心肌消融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伴发冠心病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对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20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8例,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进行PTSMA术前以及术后两周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间隔厚度、心肌酶谱变化、心率失常等指标。结果观察得知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都优于手术前,其中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低于术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反应,部分患者可在几日内自行恢复,部分患者采用药物辅助后也可迅速恢复正常。结论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可以有效的防止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并发症产生,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临床成效,值得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是通过介入方法,用无水乙醇消融梗阻肥厚的室间隔心肌相关动脉,造成室间隔心肌局限性的治疗性梗死,使室间隔变薄,局部收缩功能下降,左室流出道(LVOT)扩大,降低或消除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001年5月21日我们为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成功施行了PTSMA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发作患者在局麻下完成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经皮左心室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记录消融相关参数与病损参数。术前、术后住院期间与术后3个月随访期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15)岁,男性6例,5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曾行冠状动脉间隔支酒精消融。肥厚心室肌累及范围:6例单纯累及室间隔,1例累及室间隔和前壁,1例累及室间隔和后乳头肌肥大、4例累及室间隔+前壁+下壁。7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成功(其中2例经房间隔途径失败),5例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成功(其中3例经主动脉途径失败)。平均消融功率(37±3)W,平均消融累计时间(916±728)s,平均消融表面积(1.14±1.16)cm~2,平均消融深度(4.5±3.7)mm。1例患者消融术中发生心肌组织气爆现象,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中位数)23.5(第5和第95百分位数:1.0,84.0)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3个月继续下降14(1,59)mm Hg,较入院时总体下降37(2,78)mm Hg,平均降幅36.4%(2.8%,80.4%)。随访期间11例患者无晕厥发作,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发作;所有患者均无心脏传导系统受损的心电图表现。结论: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心脏超声声学造影(MCE)介导下行PTSMA治疗的60例HOCM患者术后近期及中期的随访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54例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静息和激发)较术前下降》50%,6例下降》30%但《50%,PTSMA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周~6年,平均2.5年,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于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无一例需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结论PTSMA治疗HOCM近期及中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2.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结果 :2 0例患者中合并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前壁心肌梗死 1例 ;术后心室颤动 1例 ;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1例 ;术中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栓塞 1例。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及术后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 ,明确靶血管与消融心肌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一支或多支间隔支动脉行化学消融 ,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HOCM患者17例,介入治疗术中引导及监测PTSMA,术后随访.结果术后即刻导管测量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差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LVOT压差、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减低,LVOT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测压所得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r=0.82,均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用于指导和监测HOCM患者的PTSMA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 HOCM 患者行 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析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与心肌肥厚部位、程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验,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8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计算术前及术后经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最长为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结果 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88.7 ±25.4)mm Hg,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平均分别为(26.2±13.6) mm Hg、(26.2±13.4) mmHg、(26.1 ±13.5) 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4.2±6.7) mm,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分别为(17.9±3.4)mm、(17.8 ±3.4)mm、(17.8±3.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1个月到5年,76例患者晕厥、头晕、心绞痛、心悸、气喘等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因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经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最后随访至2年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PTSMA治疗HOCM能够显著降低IVS厚度及LVOT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这表明PTSMA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 supplemented by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 can provide a therapeutic benefit. We report a 33-year-old woman with HOCM in which MCE revealed a septal branch artery supplying the postero-medial papillary muscles. Thus, PTSMA was aborted because of the risk of acute mitral regurgitation secondary to papillary muscle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7.
蒋晖  熊峰  唐炯  王淑珍  冯坤  张梅 《心脏杂志》2015,27(6):676-679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引导乙醇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 22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术前根据超声确定梗阻相关心肌(靶域)。术中行冠脉造影,根据间隔支发出部位拟定消融血管,进一步行MCE确定消融血管(靶血管),然后注入无水乙醇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监测患者超声指标、脑钠尿肽( BNP)及临床症状。结果 22例患者中,19例(86%)MCE术中心肌显影部位与术前靶域相吻合,直接行PTSMA治疗;2例(9%)MCE显示心肌显影区域小于靶域,更换靶血管后行PTSMA治疗;1例(5%)MCE显示非靶域显影而放弃消融治疗。21例(95%)患者术后即刻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下降达50%以上。随访发现室间隔厚度(IVST)、LVOTPG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分级、二尖瓣反流(MR)分级也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BNP由术前的(586±127) ng/L降至(202±113) ng/L(P<0.05)。患者术后1年心功能分级为1.8±0.6,较术前3.5±0.5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在MCE引导下实施PTSMA,可精确选择靶血管并对靶域进行定位、定量消融,显著降低IVST和LVOTPG,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11例HOCM患者,经心脏超声及导管测压证实存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选择靶间隔支注入无水乙醇消融后记录LVOTG变化,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1例患者中消融第1间隔支者9例,消融第2间隔支者1例,同时消融第1、第2间隔支者1例;术后即刻导管测量LVOTG较术前明显下降[(90.40±41.95)∶(52.90±34.12)mmHg(1 mmHg=0.133 kPa),P<0.01]。11例中1例术后4 h死亡,1例术后第5天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其余9例度过围术期并出院随访。10例存活者出院时与术前相比,LVOTG和二尖瓣收缩期前移(SAM)幅度较术前明显改善[(44.56±28.87)∶(82.98±36.46)mmHg,(2.3±1.06)∶(4.1±1.37)mm,P<0.01)];术后1个月超声测量LVOTG、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和SAM幅度分别为:(40.43±19.27)mmHg、(18.6.1±1.17)mm、(15.5±1.08)mm和(0.5±0....  相似文献   

19.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 has been a useful therapeutic option for medically refractory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has enabled the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ies. Therefore, we describe here a patient with HOCM who was treated by PTSMA, and the usefulness of MDCT for its greater certainty and safe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PTSMA.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中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1月~2004年8月共11例HOCM的患者,成功地接受了PTSMA治疗,术后超声随访12~4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患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流出道宽度(LVOT)、无创性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心功能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PTSMA,术后IVS、LVOTPG和NYHA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0 1,术后随访示IVS术后12个月、48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改善,P<0.05。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改善心功能且稳定,中长期疗效肯定,随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疗效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