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中药治疗,并中药灌肠.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用药安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检测阳性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黄煎剂灌肠,对照组加用乳果糖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鲎试验,症状等变化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黄煎剂治疗慢性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症,可减少内毒素血症时间,快速缓解肠源性内毒素相关的发热、腹胀等症状,对抗内毒素所致肝损害,提高重型肝病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氨方面也有较好作用。提示:中医药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药直肠滴注佐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肝脏是机体清除内毒素的主要器官,也是阻止肠源性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重要屏障,在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对来自肠道的内毒素难以清除,进入体循环而形成内毒素血症,不仅会导致黄疽迅速加深、出血,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与肝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近年来,内毒素血症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观察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变与肝癌患者多伴有内毒素血症,如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可高达93%,肝炎肝硬变为84%,慢性肝炎为79%[1]。笔者采用中药直肠滴注配合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肝病急危重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其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的紊乱对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导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治疗上西医多用乳果糖口服或灌肠以及应用抗生素,但日久可致肠道酸碱平衡失调。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肝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中药灌肠对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降低血氨等方面有确切疗效,且可辨证用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系统回顾了中药灌肠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毛毛  李勇 《陕西中医》2010,31(5):515-516
目的:观察大黄解毒灌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检测0.01Eu/m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黄解毒汤(茯苓、薏米、赤芍、白及、黄芩、大黄、紫草、儿茶等)保留灌肠,对照组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内毒素、肝功能、症状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黄解毒汤保留灌肠可快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抗内毒素所致肝损害,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灌肠治疗重症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福来 《陕西中医》1999,20(4):157-158
采用中药大黄、乌梅煎液灌肠治疗重症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典型病例16例,轻症14例)30例,典型病例总有效率62.5%,病情均显蓍好转。提示本法不仅可以直接清除肠道内的毒素,同时可使进入体循环的内毒素得以清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仅运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细菌内毒素(ET)、血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能显著降低血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中药未出现不良反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内毒素血症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28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内毒素、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内毒素、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内毒素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内毒素、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疗效,值得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加减十灰散对亚急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加减十灰散对亚急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忠者,在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泰、优思弗等护肝降酶退黄,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而未予任何中药治疗。治疗组3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加减十灰散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检测血浆置换前后两组血清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总胆红素(BIL-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等指标的变化及1周后巩固情况。结果:血浆王换后两组血清内毒素(ET)水平均明显下降。但1周后复查,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较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复方加减十灰散保留灌肠能有效清除或抑制肠源性内毒素。如配合血浆置换清除循环内毒素能更加有效地帮助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组35例中好转治愈22例(62.8%),死亡加未愈13例(37.2%);西药组33例中好转治愈15(45.5%),死亡加未愈18例(54.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内毒素血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内毒素、炎症介质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阳明腑实证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d血浆内毒素(E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阳明腑实证患者经治疗后血浆ET及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降低,尤以中药治疗组降低更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对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浆ET及血清TNF-α、IL-6、IL-10具有调节作用,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变化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对78例溃疡性结肠炎使用自拟中药汤剂,每晚1次,15~3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平均2个疗程,临床治愈41例,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4%。[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灌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使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观测症状改善、凝血功能、肝功能、ETM、TNF-α、IL-1β指标。[结果]两组均明显降低患者TBil水平,治疗组还可显著降低患者ETM水平。[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灌肠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保护肝细胞,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腑清毒汤保留灌肠对于湿热内蕴性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血清NO、血清IL-6水平及安全性指标检测,并进行临床症状积分。根据统计学分析,评价通腑清毒汤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清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具有清热解毒、荡涤肠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程丹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1):11-12
目的 观察清肠排毒灌肠汤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肠排毒灌肠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乳果糖灌肠,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灌肠汤后内毒素血症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小承气汤灌肠。第一周每日一剂,第二周隔日一剂,共2周。分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LPS、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以西医综合治疗为基础加用加味小承气汤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具有显著疗效,其机理可能是灌肠法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肠道,在结肠内吸附大量毒素排出体外,快速改变肠道环境,达到清除内毒素,减轻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勇  陈观照 《新中医》2016,48(5):102-104
目的:研究通腑泄浊中药对慢性肾衰肠源性毒素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灌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施予常规基础治疗;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泄浊中药灌肠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肠源性毒素和肠道屏障功能。治疗14天。结果:治疗后灌肠治疗组治疗前后硫酸吲哚酚、血肌酐、尿素氮、内毒素、D-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硫酸吲哚酚、血肌酐、尿素氮、内毒素、D-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灌肠治疗组纳差呕恶、腰膝酸软改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应用通腑泄浊中药灌肠治疗,有利于机体肠源性毒素的减少和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5,(11):1510-1511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思路。方法: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和西医"肠肝轴"学说两方面分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机,探讨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存在肝与大肠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提出治肝调肠的防治思路,应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腑泻浊等为原则的中药直肠滴注或结肠透析机给药的方法,西医应用改善肠粘膜通透性、合理应用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肠蠕动等措施。结论:从肠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