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40%,而拇对掌功能占拇指功能的60%,因而重建拇对掌功能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拇对掌功能障碍常见于臂丛神经、正中神经的不可逆损伤或修复后拇短展肌力 量不全或不恢复。重建方法主要有环指指前屈肌腱移位术、尺侧腕伸肌腱移位术、小指展肌 移位术及拇短屈肌移位术等[1,2]。我院自1995年来利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 能,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7~48岁。受伤原因:臂丛神经下干损伤7例, 正中神经损伤(肘部或以上)5例。损伤后作过神经修复9例。…  相似文献   

2.
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5年21例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治疗陈旧性正中神经损伤致拇对掌功能障碍的很多方法之一,为了解该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是否优良,实验回顾性分析了2003-01/2007-1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接受过利用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患者97例,进行随访21例.应用<手功能评定标准的改定>的标准进行术后拇对掌功能的功能评定,测量患手拇指的长度T、拇指对掌活动中向掌心移动(mo)与离掌心移动(Mo):即手掌及4指在冠状面处于伸直位,拇指向掌侧尽量外展并与示指处于同一个矢状面内,测量拇指掌侧指间横纹中点(简称E点)至中指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简称F点)之间的的连线距离(简称该距离为Mo).拇指对掌功能重建后,测量患手拇指的长度及向掌心活动、离掌心活动拇指掌侧指间横纹中点至中指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的距离,并分别计算它们间的比值.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14年,平均7.5年,可见利用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是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冰水  袁华  王虹  胡旭  惠楠 《中国康复》2013,28(4):269-270
目的:研究矫形器对正中神经损伤拇指对掌功能缺失患手功能的治疗及补偿作用。方法:为6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患手分别制作并使用功能位及动态对掌位矫形器,经过ADL训练后,采用Carroll氏上肢功能试验(UEFT)评定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结果:训练1个月后,UEFT评定显示患者功能等级较训练前提高1~2级,患手的对掌、握、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患者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后使用拇对掌位矫形器,可以治疗和补偿拇指对掌功能的缺失,改善手的功能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15例临床报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杨佩君正中神经损伤不可能再恢复,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对掌功能障碍,或对掌功能的肌肉本身损伤而导致拇对掌功能障碍,而拇腕掌关节被动活动好时,可用肌腱移位来重建拇指对掌功能。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5.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以来,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2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结果 29例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中,优21例、良8例,优良率100%;2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优9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0%。结论 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且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携带皮瓣的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实施携带皮瓣的胸小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早期辅助电刺激及CPM功能锻炼,重点辅助其拇对掌动作训练。结果10例患者经术后12—24个月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携带皮瓣的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新的对掌功能重建方法,能达到恢复对掌功能的要求。而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确保手术成功,恢复对掌功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缺失将严重影响拇指的对掌功能,在临床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能够取得良好疗效.目的:探讨小指展肌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由于正中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由于创伤性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指对掌功能障碍的重建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与临床实验观察,2005-10/2007-10于潍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完成.材料:新鲜上肢尸体标本5具,防腐上肢尸体标本10具: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对掌功能障碍进行小指展肌移位的患者16例.方法:对10具防腐固定,5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手标本进行小指展肌结构及毗邻的解剖测量,其中2例标本模拟重建修复,对16例创伤性大鱼际肌缺损患者进行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主要观察指标:观察5具新鲜手标本小指展肌的形态,测量其长度、肌宽、肌厚,观察肌动脉的来源、走行,测量可游离血管神经蒂的长度及外径,观察16例患者重建修复后移植区的外形,测量拇指主动由内收位上垂直对掌角度.结果:解剖学显示小指展肌有其独立的血管神经束,支配小指展肌的血管蒂为尺动脉的掌深支,蒂长(1.10±0.50)cm.支配小指展肌的神经为尺神经深支的小指展肌支,蒂长(1.16±0.35)cm,血管神经蒂于肌近端入肌.临床设计将小指展肌远端止点切断,转位缝合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桡侧缘.恢复拇指外展对掌功能,1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大鱼际处饱满,拇指对掌功能良好,均能触及第4掌骨头掌面,垂直对掌角度均大于60.,完成与第2~5指对指功能及手的持、捏、握、抓及大部分拇指对掌功能.结论:临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指对掌术式操作简单,功能疗效满意;经转移后不需重建滑车,同时又能保持大鱼际肌处外形饱满:小指展肌作为一血管神经功能区,为理想的肌皮瓣转移供区.  相似文献   

8.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8例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8例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嘉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顺利完成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这一术式有其临床解剖基础,能达到恢复拇对掌功能的要求,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实施选择性胸小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早期辅助电刺激及功能锻炼,重点辅助其拇对掌动作训练。结果10例患者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确保手术成功,恢复拇对掌功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对10例实施选择性胸小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早期辅助电刺激及功能锻炼,重点辅助其拇对掌动作训练.结果 10例患者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确保手术成功,恢复拇对掌功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损伤与康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可由外伤、感染、压迫、缺血、肿瘤和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损伤神经修复再生及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病理过程复杂、神经再生速度缓慢、再生神经及周围组织粘连、失神经肌肉萎缩,以及运动终板退化变性等,均制约着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如何保护靶器官、延缓肌萎缩和终板变性、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再生神经功能,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常常造成病人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是一种致残性的疾病,对于病人本人及其家属乃至全社会的心理、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损失[1]。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在国际上尚不统一,包括了神经移位、游离肌肉移植、功能重建等各种方法[1]。而当神经缺损时常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法已成为治疗周围神经缺损及恢复期功能的主要措施之一。以健侧C7神经根经锥体前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为例,我院在修复  相似文献   

13.
急症手再造术是指因外伤造成前臂下1/3至腕掌部组织挫伤或缺损,近端尺桡骨无多发骨折,前臂软组织无严重挫伤,血管、神经、肌肉无撕脱伤;远端有虎口或指蹼相连较完好的拇、示指或2个以上指体要求保留者,于急症时可施行断指异位再植于前臂远端重建部分手功能术[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吻合神经、血管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神经损伤病人上肢功能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方法对51例臂丛神经损伤行吻合神经、血管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术的病人实施护理,包括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在全面、正确认识及分析病情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文献搜查,然后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并联系实际进行移植肌皮瓣血管危象预防护理、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护理。[结果]51例吻合神经、血管游离股薄肌移植肌皮瓣术后顺利成活,仅4例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发现采取有效处理方法,1例肌皮瓣远端皮肤小部分坏死,肌肉存活,无肺部感染及压疮发生。术后随访1年以上45例,均在4个月~5个月出现肌肉随意收缩,5个月~7个月能伸指伸拇或屈拇屈指,1年屈肘60°~90°、肌力 M4。[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吻合神经、血管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上肢功能的臂丛神经损伤病人术后护理实践中,使护士展现出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多的科学依据支持,以保证护理工作在严谨的、详细的、有据可循的情况下进行,预防并发症,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傅育红  徐敏  郭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813-1814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运动处方预防断掌腕再植后手内在肌挛缩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96例断掌腕再植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运动处方,应用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患手总主动活动度,徒手肌力测定。结果 断掌腕再植后早期应用运动处方,拇内收肌挛缩仅1例,手内在肌阴性症,掌指关节屈曲1例,手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断掌腕再植术后拇收肌挛缩和手内在肌挛缩重在预防,因此早期应用运动处方用于断掌腕再植后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梁妮  罗翔 《全科护理》2014,(3):210-211
[目的]探讨拇手指再造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施行拇手指再造的48例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造指功能活动度、力量、感觉测定、手使用情况,根据评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综合评价:优32指、良13指、可3指、差0指,优良率93.8%。[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拇手指再造病人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拇长屈肌腱损伤不同修复方法的疗效分析高雁卿,吴强,樊伟林拇指屈曲功能占拇指功能的20%,完善稳定的屈拇动作是手完成精细动作的基础。1982年~1993年我院共收治Ⅱ、Ⅲ区拇长屈肌腱损伤38例,应用肌腱直接缝接,掌长肌腱移植,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手术48...  相似文献   

18.
综合疗法治疗臂丛神经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围神经病损的原因很多 ,习惯上将属于炎症性质的病变称为神经炎 ,将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病变称为神经损伤[1] 。臂丛神经炎的病因尚不明确 ,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可能与感染和疫苗接种有关。早期患者肩部与上肢剧痛 ,继之出现肌无力与肌萎缩。我们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 2 8例臂丛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43例臂丛神经炎患者依据下列诊断标准[2 ] 确诊 :①无外伤史 ;②起病突然 ;③典型的臂与上肢剧痛 ;④无明显诱因或有感染史、注射史 ;⑤剧痛后继之出现上肢相应肌无…  相似文献   

19.
<正>面瘫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是由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典型表现是口眼歪斜[1]。周围性面瘫患者常伴有患侧面部额纹消失、眼睑无法闭合、  相似文献   

20.
正面瘫即面神经炎,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其中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种,也是其优势病种,但目前治疗手段不当、或神经损伤较重、或个体环境差异等,不少患者症状迁延难愈,即使从发病早期就接受正规中西医治疗,仍无明显改善。[1]笔者对就诊于我科门诊24例顽固性面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