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9例幻肢痛100700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邢贵方笔者1991年3月至1993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附近的魁茨丁中医医院工作时,用针灸治疗9例幻肢痛,均获满意疗效,兹简介如下:临床资料:9患者均系男性。精神状态正常,智能良好。年龄60~79...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幻肢痛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贵方 《中医杂志》1995,36(12):729-730
笔者于1991年3月至1993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附近的魁茨丁中医医院工作时,用针灸治疗9例幻肢痛,获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60~79岁,病程3~49年。因战伤截肢5例,股动脉栓塞截肢1  相似文献   

3.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周围植物神经疾病,以发作性肢端剧烈灼痛、皮肤潮红和皮温升高为主要特征,多见于中青年。口服西药阿斯匹林或血管收缩剂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复发率高。我们近年采用针刺治疗,疗效较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2~50岁;病程最短7d,最长6个月;发于双下肢6例,四肢3例,全身1例。临床表现以肢体为重,尤其是足趾、足底的阵发性红、热、肿、痛、皮肤潮红,疼痛呈灼样剧痛,夜间发作次数较多。温热、活动、  相似文献   

4.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以发作性肢端剧烈灼痛,皮肤潮红和皮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血管性疾病。其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致肢端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阵发性扩张所造成的。本病多见于青年男女,以双侧足部受累最为常见,亦可侵及上肢,但较少见。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开始治疗此病时也感棘手。单纯用中药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等方法疗效总不够满意。后试用针刺放血,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残(幻)肢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对残(幻)肢痛的疗效及病程长短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针刺夹脊T2—T2、L2—L3为主治疗29例残(幻)肢痛患者。结果 残肢痛总有效率为86.4%,幻肢痛为71.4%;病程短者痊愈率明显高于病程长者。结论 针刺夹脊穴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1994年始,笔者用对应选穴针刺法为主治疗痛症54例,并与局部取穴针刺法治疗痛症54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8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其来诊日期分为对应选穴组和局部取穴组各54例。对应选穴组中,男24例,女30例;...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叙利亚工作期间,来用针刺肩奇穴治疗一些足跟痛病人,收效明显,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43~64岁之间,平均5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单侧足跟痛17例,双侧足跟痛8例。症状体征:行走时足跟部疼痛,痛甚者行走不便。经X线摄片诊断属跟软骨炎18例,跟骨骨刺7例。2治疗方法选穴:肩奇穴(位于肩峰内侧寸许凹陷处)。单足跟痛取同侧穴,双侧疼痛取双侧穴,隔日治疗1次。操作方法:用28号工.5寸毫针。患者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肩部。皮肤消毒后,针尖快速刺人肩奇穴皮下,行重指提插…  相似文献   

8.
红斑性肢痛症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潮红或肿胀,伴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为特征的肢端血管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中药治疗本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中,门诊患者17例,住院患者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38岁,平均27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5年;高温致病者12例,受冷凉致病者3例,慢性炎症致病者3例,不明原因者2例。本组病例均发生于双下肢肢端。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中药治疗。基本方:生地黄、知母、连翘、桑枝各15g,忍冬藤20g,麻…  相似文献   

9.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跟痛症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自 1993年以来 ,作者根据远道循经取穴的原则 ,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跟痛症 6 8例 ,并与单纯采用针刺疗法治疗 5 4例作为对照组 ,经临床比较发现 ,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为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8例 ,男2 1例 ,女 47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81岁 ;病程最短 2 9天 ,最长 14年 ;疼痛部位足跟内侧 19例 ,足跟外侧 11例 ,足跟正中、下部 38例 ;X线示均有跟骨骨刺生长。对照组 5 4例 ,男 18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9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2年 …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痛症验案举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临床常常遇到许多疼痛症患者,因为种种原因,药物控制疼痛的效果不够理想。笔者在常规诊疗基础上,另加用针刺治疗镇痛,能迅速获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荣波 《新中医》1991,23(3):37-38
腕踝针是根据经络学说、针灸疗法以及电刺激疗法的经验摸索出来的一种简便易行的疗法。我们开展这项疗法已四年多,对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五官科等各种疾病痛症共治390例,疗效满意,现将其记录较完整146例痛症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 病历介绍患儿 ,男 ,13岁 ,因鼻衄伴牙龈出血 10d入院。查体 :贫血貌 ,颌下、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肝肋下 1.5cm可及 ,质软 ,脾未触及。血WBC 2 .1× 10 9L-1,RBC 2 .5 4× 10 12 L-1,Hb 79g/L ,Plt 14× 10 9L-1;尿糖 (- ) ,尿蛋白 (- )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 ,粒系高度增生 ,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 ,早幼粒细胞 0 .72 ;红系以中、晚幼细胞居多 ,巨核细胞 2个 ,血小板少见 ;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弱阳性 ,阿利新蓝染色强阳性。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入院 3d后出现双足烧灼样刺痛、麻木 ,皮肤潮红 ,发热…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性肢痛症9例河北省郑州矿务局总医院(452371)周世杰,张淑红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病理变化为肢体对称性阵发性血管扩张,女性多见。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中,男2例...  相似文献   

15.
足跟痛大都由于跟骨骨刺、跟腱滑囊炎、跟腱周围炎、跟骨脂肪垫炎、跖筋膜炎、跟骨压缩骨折、跗管综合征等病症引起。属中医“骨痹”范畴。云南省名中医 ,云南省首批中医药师带徒导师管遵惠主任医师应用“跟痛六平穴”配合“骨痛灵洗方”治疗本症 ,疗效显著。现根据导师临床经验 ,结合自己学习体会 ,整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 45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78岁 ,60岁以上者 46例 ,占 67.65% ,平均年龄57.8岁 ;病位左足 34例 ,右足 2 3例 ,双足 1 1例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7d。X线摄片提示 1 8例患者有跟骨…  相似文献   

16.
痛性肥胖针刺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例突尼斯痛性肥胖患者均施以围刺针灸为主,兼拔罐、耳针与体针进行整体调节治疗。结果,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针刺后胆固醇、三硝酸甘油脂、血糖差值较针刺前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体重减轻3kg以上者17例。  相似文献   

17.
18.
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痛症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发病率最高,根据病因、病理及发病部位之别,在临床上分为三型。Ⅰ型:后跟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局限于足跟部,主要见于跟骨滑囊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等。Ⅱ型:跟下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多局限于足跟底部,多见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X光片多呈现跖腱骨化,俗称跟骨骨刺)、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肾虚性跟骨痛等。Ⅲ型:全跟型,其特征多为全跟骨疼痛,病因为跟骨硬骨质的损害,如跟骨骨髓炎、骨结核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下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江某,女性,17岁,双小腿、足背皮疹伴肿痛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足背见鲜红色大小不一网状红斑,于下垂体位,或行走时,或遇热后红斑加重,并伴肿胀、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抬高肢体,或休息,或冷刺激后红斑、肿胀、疼痛快速减轻,无血疱、坏死,无结节,无腹痛、腹泻,无鼻衄、齿衄,无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20.
阎领全  秦前刚  阎艳  李用才 《新中医》2004,36(10):62-63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舒缩功能性障碍疾病,目前还缺乏可靠治疗方法。自1998年9月~2003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