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MR平扫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结节型)及血管瘤MR资料,其中HCC30例41个病灶,血管瘤20例25个病灶。两组均分别行横轴位T1WI、T2WI。分析病灶MRI特点及分别测量和计算HCC、血管瘤T1WI的信号强度(T1S)、T2WI信号强度(T2S)、及各自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HCC组:T1WI25个病灶(71.43%)呈稍低信号;T2WI38个病灶(92.68%)呈稍高信号;T2WI20个病灶(48.78%)周围见低信号包膜;10例(24.39%)可见门静脉癌栓;16例(16.67%)可见肝门淋巴结肿大;16例(53.33%)合并肝硬化。血管瘤组:T1WI15个病灶(65.21%)病灶为稍低信号,T2WI23个病灶(92.00%)为高信号,19个病灶(76.00%)见边缘分叶征。两组T2WI信号特征及边界征像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两组T2S、T2CNR在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场MRI平扫显示的T2WI信号强度、假包膜征、肿瘤边界征等在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部位、边界、形态、信号、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曲线。结果 12例均为单发,边界清楚,类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其中5例伴内部囊变,1例伴周边囊变,12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成分呈渐进性缓慢轻度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缓慢上升型,信号强度及上升幅度较子宫肌层低,12例患者均合并腹盆腔积液。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部分伴囊变,增强后呈缓慢渐进性强化,且增强信号强度低于子宫肌层信号,时间-信号曲线为缓升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EM)的MRI表现,评价Mm对EE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EEM的临床、MRI和术后病理资料,均行常规MRl扫描及部分增强扫描。结果:22例EEM,共发现病灶36个,其中实块型2个,囊实混合型5个,囊肿型29个。实块型EEM的MRI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肿型信号复杂,多表现为T1WI及T2WI高信号,有的病灶在TI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或者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囊实型表现为上述两型不同信号的混合。结论:囊肿型、囊实型EEM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实块型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与经期相关的临床表现及剖宫手术史,术前亦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30~75岁,平均60.2岁。41例患者中25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影像学重点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强化特征、强化方式等。结果41个患者,共发现60个病灶;单侧单发51例(75.6%),单侧多发和双侧多发共10例(244%);其中位于腮腺浅叶41个病灶(68.3%)。病灶最大径0.6cm~4.6cm,平均2.5cm。60个病灶中,圆形/卵圆形45个(75%);边界清晰者58个(96.7%)。25例行CT检查共发现35个病灶,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者25个,其中多以大于2.5cm的病灶为多。16例行MR检查共发现25个病灶,其中,T1WI多表现为等、稍高信号,T2WI全部信号为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者20个,明显强化5个。相应的病理所见:肿瘤多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圆形,包膜完整,可见多个不规则的囊腔,内含浆液或黏液样物质。光镜:肿瘤由上皮成分和淋巴样组织构成。结论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患者腮腺后下方出现单发或多发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CT或MRI有中度以上的强化者,通常提示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方法搜集8例经临床诊断高血压脑病患者,行MR T1WI和T2M检查,其中4例加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血压变化、MRI表现及ADC值变化。结果发病时平均血压199/123mmHg,平均升高25.73%/28.71%;MRI上病变主要呈T1稍低、T2稍高信号,以顶枕叶、小脑半球多见。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较正常平均升高58%。仅1个病灶DWI出现明显高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减低。结论MRI有助于高血压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DWI是将其与急性脑梗死区分开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T1WI、T2WI、STIR及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53个病灶T2WI全部呈长T2信号于STIR序列信号进一步增高。48个病灶T1WI呈短T1信号(90%),5个病灶呈等T1信号(10%)。11个病灶于T1WI序列和他WI序列见栅栏纵行样低信号影(栅栏征)。10例增强扫描患者,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延迟20分钟扫描呈均匀强化表现。结论:MRI在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积乳脓肿的 MRI 表现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积乳脓肿患者的 MRI 表现,并与病理特点相对照。结果:17例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5例、多发2例,右侧12例、左侧5例,哺乳期6例、哺乳后11例。乳腺脓肿拟分为三种类型,致密型积乳脓肿2例,囊内含有蛋白、脂肪、水及少量脓液,MRI 表现呈 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T2WI 脂肪抑制仍呈高信号,其内纤维分隔呈低信号;透亮型积乳脓肿5例,囊内水分吸收,含有大量蛋白、脂肪,MRI 呈 T1WI 高信号,T2WI 高信号,T2WI 脂肪抑制信号稍减低,反相位信号明显减低;混合型积乳脓肿10例,囊内含少量脂肪、蛋白及脓液,MRI 表现呈 T1WI 不均匀低信号,内见少量斑点状 T1WI 高信号,T2WI 高信号,脂肪抑制信号稍减低。所有病灶均为环状薄壁或厚壁强化,壁薄厚较均匀,TIC 曲线均为流入型,此为周围血管纤维组织增生所致,中心 DWI 呈明显高信号,ADC 值减低为中心脓液及蛋白黏滞性高,弥散受限所致。环状强化及病灶中心 ADC值减低是积乳脓肿较典型的 MRI 征象。结论:积乳脓肿 MRI 表现与病理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重点分析DWI信号特征及其对病灶的显示能力。结果 45例共捡出47个病灶,34个病灶T,WI和T1WI均呈网状高、低混合信号,8个病灶T,WI1T,WI均呈高信号,4个病灶T1WI、T1WI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46个病灶(占97.87%)T1WI灶周具有“铁环征”:DWI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舍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较高、可提高病灶的显示率。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SE序列与弥散成像相结合,能更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者脑内原发性淋巴瘤PCL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9例PCL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中8例位于小脑幕上,1例位于小脑幕下。颅内PCL MRI表现为以等及稍长T1信号,T2WI信号不高,呈等、低及稍高信号,2例内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变坏死,邻近脑实质及脑室轻度受压移位,9例肿块病灶周围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强化,呈"棉花团状"或"手握拳样"改变,9例均未见邻近颅骨受累。结论 MRI对颅内PCL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其与其他颅内肿瘤有着相似之处,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特点,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RESLES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 5例患儿首次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的类圆形或椭圆形孤立性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2例,稍低信号3例;5例T2WI及FLIAR均呈稍高信号;5例DWI均呈高信号;5例ADC图均呈低信号,ADC值范围0.352~0.526×10-3mm2/s,平均ADC值(mADC)为(0.429±0.072)×10-3mm2/s。所有病灶均无水肿及占位效应。所有患儿经治疗后5-13天复查颅脑MRI,显示病灶均消失。结论 RESLE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与影像学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颅脑MRI具有特异性,能为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4.
邵平  欧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50-235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脑结核瘤MRI表现及Gd-DTPA强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FLAIR T1WI,FSE T2WI,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本组9例共发现病灶21个,单发2例,多发7例。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呈结节状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在T2WI呈典型的"靶征",增强后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结论:脑结核瘤的MRI特征表现为多发病灶,靶征及环状强化,这对确立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上高血供型肝癌和假肿瘤性病变的信号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扫和动态增强图像上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和信号变化.结果将临床资料分为2组,高血供肝癌组病灶32个,假肿瘤性病灶28个.肝癌组24个病灶为结节形,8个为不规则形,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平衡相为低信号病灶17个,明显高于假肿瘤性病变(P<0.05);假肿瘤性病变组14个病灶为楔形,8个为结节状,6个为不规则形.16个病灶位于肝脏包膜下,7个位于距包膜3 cm内,5个病灶位于肝脏中心部位,假肿瘤性病变位于包膜下比例明显高于肝癌(P<0.0 5).T1WI上,20个假肿瘤性病灶为等信号,T2WI上,26个病灶为等信号,平衡相上12个病灶为高信号,16个为等信号.随访过程中,11个假肿瘤性病灶大小无变化,6个病灶缩小,11个病灶消失.结论根据病灶的信号特点、位置形态和随访变化,有助于对高血供型肝癌和假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MRI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与术前诊断。结果 7例肿瘤中术前诊断良性肿瘤6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4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恶性肿瘤1例。5例肿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均见曲线形、线形或斑片状低信号灶,1例呈中等高信号,1例呈等和少许高信号;5例肿瘤T1WI呈均匀低信号,2例呈不均匀稍低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未见强化,实质期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期进一步强化;2例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MRI能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良、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10例良性、11例恶性)经病理证实的GTN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常规扫描,其中16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子宫腔或子宫肌层内,其共同MRI表现包括:①子宫增大,子宫腔内见"蜂窝状"或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在T1WI呈等或混杂信号,在T2WI呈混杂高信号;②9例子宫旁和肌层内可见扭曲、扩张的血管影,在MR动态增强扫描上显示更清晰。其不同MRI表现为:良性GTN的子宫肌层无受累,恶性者子宫肌层常受侵,表现为肌层的连续性中断,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清晰显示病灶。结论: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对于良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的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HP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HPC中,位于颅内6例,筛窦1例,肺2例。6例颅内HPC中,2例为复发病灶。6例均边界清晰,5例呈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4例信号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区。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6例均呈明显强化。5例瘤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5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1例以宽基底相连。6例均未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均未见明显破坏征象。1例筛窦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叶不明显,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受累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肺部病灶,均表现为肺内单发病灶,边界清晰,未见分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未见明显浸润征象及远处转移。结论原发于颅内、鼻腔鼻窦及肺部少见部位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提高在少见部位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在脑内的CT及MRI表现,重点研究磁共振FLAIR序列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3例结节性硬化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CT表现为脑室周围的钙化结节,皮层及皮层下多发低密度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脑实质多发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脑室周围结节。结论结节性硬化在脑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尤其是FLAIR序列检查能发现更多病变,对非钙化性病变敏感;两者结合能增加病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20.
Du L  Lei Y  Li D  Qiu X  Liang B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48-105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以FIGO2009最新分期为标准,对MRI判断肌层侵犯、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4例子宫内膜癌中,Ⅰa期27例,Ⅰb期9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对病灶的总显示率达94%(51/54)。T1WI肿瘤显示欠清,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时中等强化,低于明显强化的肌层。结合T2WI及T1WI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准确性为91%(49/54),正确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89%,准确性83%,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9%(48/54),与术后FIGO新分期、病理结果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肌层/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