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阴道毛滴虫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透射电镜观察虫体纵切面呈圆形或卵圆形。体前1/3有一椭圆形细胞核,在核与副基纤维的背侧有高尔基复合体。体前的毛基体复合体由鞭毛周管、管壁内“C”形盾结构及5个毛基体三部分组成。由毛基体分别发出4根前鞭毛及1根后鞭毛,同时还发出1根肋和2根副基纤维。轴柱分头、干、尾三部分,匙形轴头来自盾-轴连合处,围绕细胞核一侧向虫体后端延伸,至核末端扭转成筒状轴干,最后成针状伸出体外。 相似文献
2.
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原虫,以性传播为主。近年来对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黏附因子、纤黏连蛋白、层黏连蛋白、G蛋白、成孔蛋白、蛋白酶和细胞骨架等方面综述阴道毛滴虫的分子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4.
5.
阴道毛滴虫酶的定位与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道毛滴虫的超微结构细胞化学反应显示:酸性磷酸酶、胞嘧啶核苷酸酶定位于消化泡,溶酶体释放的酶可引起阴道上皮细胞受损;硫胺素焦磷酸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酶分别定位于高尔基体的成熟面膜囊与中间膜囊;在消化泡可见过氧化物酶反应物;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结果表明,虫体缺乏线粒体;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提示虫体缺乏微体;铀-铝-铜浸染法可深染氢化酶体和内质网。氢化酶体是虫体的代谢产能重要细胞器。 相似文献
6.
阴道毛滴虫(以下简称滴虫)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在接触依赖性致病过程中,虫体对靶细胞的黏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滴虫合成的酶分子可直接损伤上皮细胞,滴虫寄生部位的局部免疫反应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但炎症分子和免疫细胞又可加重病变损害,从整体水平来看,阴道毛滴虫的细胞毒性作用是多分子和多化学因素参与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7.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是Donne于 1836年从脓性阴道分泌物和男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首次发现 ,1916年被确认为妇女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 1957年发现了有效的治疗药物甲硝唑(metronidazole)。 196 2年临床首次报道阴道毛滴虫对甲硝唑具抗药性。最新资料表明 ,人体感染阴道毛滴虫可增加对其他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易感性, 感染免疫缺损病毒 (HIV)的机率增加 2~4倍 ,促进HIV在人群中广泛流行 。阴道毛滴虫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阴道毛滴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毛滴虫是寄生在人体阴道及泌尿道的鞭毛虫 ,以性传播为主 ,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 ,呈全球性分布 ,人群感染比较普遍 ,感染率各地不同 ,以女性 2 0~ 4 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 ,平均感染率为 2 8% [1 ]。性罪错妇女、受 HIV感染的妇女和临床上可疑的 STD患者 ,其患病率远高于平均值 ,最高可达4 3.32 % [1~ 3]。很多男性不育症病人的配偶滴虫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妇女的感染率 [4 ]。1 致病阴道毛滴虫的致病力随虫株及宿主生理状态而变化。 (1)其粘附到人阴道上皮细胞上与之平行 ,根据其外形改变自己的形状 ,然后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把… 相似文献
9.
阴道毛滴虫 (Trichmonas vaginalsi Donne,1837)是一种主要寄居于女性阴道和泌尿道的医学原虫。虫体形态多变 ,借助鞭毛、波动膜而活动。可引起女性的滴虫性阴道炎、泌尿道炎症。感染本虫的产妇 ,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 ,可将滴虫传染给婴儿。婴儿的感染主要表现于呼吸道和眼结膜的炎症。本虫也可感染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统 ,造成相应部位的炎症病变 [1 ] 。由于阴道毛滴虫在外界生存能力很强 ,在室温中的浴盆、浴衣、内裤、坐便器等表面能存活 0 .5~ 2 3h,因此极易传播[2 ] 。国外学者估计 ,全世界阴道毛滴虫感染者约有 1.8亿人。我国有统计报…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阴道毛滴虫病毒对阴道毛滴虫临床分离株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用MGE-PCR扩增阴道毛滴虫病毒阳性株和病毒阴性株Tvmar1基因位置,应用软件MEGA 5.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阴道毛滴虫临床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6株阴道毛滴虫病毒阳性株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布在同一分支上。结论阴道毛滴虫病毒会对阴道毛滴虫的基因多态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阴道毛滴虫病毒(Trichomonas vaginalis virus,TVV)介导外源基因进入阴道毛滴虫体内表达的能力,探索TVV作为双链RNA病毒转染载体的可能性。方法根据TVV基因组的序列特征,用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基因替换TVV的全部或部分基因编码区,构建TVV与增强型EGFP编码基因的嵌合体pTVV-EGFP,其体外转录体经电穿孔方法转染携病毒阴道毛滴虫株,RT-PCR及SDS-PAGE方法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电穿孔转染后培养的虫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且续传15代后仍然存在;RT-PCR检测到EGFP的mRNA,SDS-PAGE检测到转染后虫体及培养上清中有分子质量单位为27 ku的蛋白,与已知EGFP的分子质量相符。结论TVV能成功介导外源性EGFP编码基因在阴道毛滴虫体内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不同地域(北京、河北唐山、河北承德、江西九江)阴道毛滴虫7个分离株的生物学类型。方法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PAGE)、同工酶染色、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检测MDH、LDH、G-6-PD、PGI、PGM等5种酶的同工酶。在G-6-PD、PGI酶谱中,7株完全相同。在MDH、LDH酶谱中,北京1株、北京2株、九江3株完全相同,而与承德株、唐山株、九江1株、九江2株不同。在PGM酶谱中,北京1株、北京2株完全相同,而与承德株、唐山株、九江1株、九江2株、九江3株不同。并依酶谱绘制系统进化树。承德株、唐山株、九江1株、九江2株与北京1株、北京2株、九江3株大多数同工酶谱存在显著差异,九江3株与北京1株、北京2株在5个同工酶谱中存在微小差异。结论我国阴道毛滴虫虫株可能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生物学类型。 相似文献
14.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DHA)对阴道毛滴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在2.5×106个/ml滴虫培养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1 mg/ml。 37 ℃ 培养3 和3.5 h, 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培养2.5和4 h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双氢青蒿素作用滴虫后,虫体细胞膜受损明显,表面皱褶加深、表膜凹陷,并出现裂隙。细胞核膜破损,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出现裂隙。内质网呈囊状肿胀,氢化酶体受损、变形。细胞质从细胞膜破裂处溢出。 细胞膜剥脱后细胞核、氢化酶体和盾等结构裸露。最后虫体变性、坏死。 结论 双氢青蒿素能破坏阴道毛滴虫膜系结构并导致虫体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域阴道毛滴虫分离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阴道毛滴虫 7个分离株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阴道毛滴虫北京 1株、北京 2株、承德株、唐山株、九江 1株、九江 2株与九江 3株基因组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7虫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指数为 77.4%~ 94.7% ,遗传关系密切。其中 :北京 1株和唐山株为 89.2 % ,九江 1株和九江 2株为 92 .1% ,北京 2株和九江 3株为 94.7% ,亲缘关系较近。而九江 1株和承德株间遗传相似指数为77.4% ,同源性相对较低。 结论 7株阴道毛滴虫遗传关系密切 ,但在基因水平上存在种内差异性 ;地理位置对阴道毛滴虫遗传学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不同浓度二甲亚砜(DMSO)和甘油、不同密度滴虫及不同冻存时间对阴道毛滴虫在-78℃低温保存的影响。阴道毛滴虫的最适冻存密度为(1~2)×106/ml。10%甘油和10%二甲亚砜的冻存效果最好,复苏存活率分别为38.0%和3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冻存(1~16周)的效果良好,均可在37℃重悬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相似文献
17.
Alireza Abdolrasouli Abolghasem Amin Manouchehr Baharsefat Azita Roushan Shamseddin Mofidi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 Medical Microbiology》2007,18(5):308-310
The present report describes a case of persistent urethritis accompanied by prostatitis due to Trichomonas vaginalis in a young male pati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trichomoniasis in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urethritis (ie, testing samples from multiple sites) is highlighte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clinical recognition of this pathog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作用。 方法 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接种于肝浸汤培养基,获阴道毛滴虫。取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取其1 ml 于56 ℃ 30 min获补体失活血清。另取1 ml患者血清于0 ℃以阴道毛滴虫吸附3次,获去除抗体血清。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聚合物加速沉降法分离、纯化患者静脉血中性粒细胞。用氮蓝四唑(NBT)和沙黄O(safranin O)染色,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与阴道毛滴虫相互作用及甲臢(NBT还原产物)颗粒(formazan)沉积。取300个阴道毛滴虫和3×104个中性粒细胞,分别在有氧或厌氧、有或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有或无补体等不同条件下,培养10、20、30、40、50及60 min,再接种于固态琼脂培养基,在37 ℃厌氧条件下继续培养5 d。观察计数阴道毛滴虫存活率。 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几个中性粒细胞同时围攻杀灭1个阴道毛滴虫。含有中性粒细胞时培养的虫体存活率,厌氧条件下为85%,有氧条件为3%(P﹤0.01)。SOD及CAT可明显降低其杀虫作用,培养60 min虫体存活率分别为98%及94%,而无SOD及CAT时虫体存活率为2%(P值均<0.05)。加入去除抗体血清,可将虫体全部杀灭。加入补体失活血清则无杀虫作用。 结论 中性粒细胞杀灭阴道毛滴虫作用依赖于氧及患者血清中补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体外无菌培养的阴道毛滴虫加入蜂胶溶剂,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不同蜂胶浓度和蜂胶在不同滴虫密度下的杀虫效果。蜂胶作用0、6、12和24 h后,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分别为(91.50±3.11)%、 (43.00±6.83)%、 (22.25±5.32)%和(11.50±5.7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胶浓度分别为0.24、0.48、0.96、1.92、3.84和7.68 mg/ml作用24 h后,滴虫存活率分别为(88.00±5.29)%、 (92.67±4.16)%、 (90.0±6.00)%、 (84.00±4.00)%、 (2.67±1.15)%和0。蜂胶作用时间越长和/(或)蜂胶浓度越高,杀虫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