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既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重要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单纯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率与疾病进展率,故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膀胱肿瘤复发与进展。研究者们针对膀胱灌注治疗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旨在更好地提高灌注疗效,降低肿瘤复发,延缓疾病进展。现就近年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的新进展予以阐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尿FDP含量对膀胱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含量变化与膀胱肿瘤的关系及其作为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反向血凝试验法检测膀胱癌及其他良性泌尿生殖系疾病患者各 2 7例的晨尿尿液FDP的含量。结果 :膀胱癌患者尿液FDP含量为 39.37± 32 .70ml/L ,明显高于非膀胱癌者的 4.0 3± 3.2 3ml/L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FDP含量增高与膀胱癌的表现有关 ,FDP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报告膀胱肿瘤、尿路感染及其它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血。尿唾液酸的测定结果。表明膀胱肿瘤和尿路感染组血、尿唾液酸均高于良性疾病组;膀胱肿瘤组尿唾液酸显著高于尿路感染组;较小、单发、分期低、分级低的膀胱肿瘤尿唾液酸阳性率高于血阳性率。故认为尿唾液酸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患者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变化与病程的相关性,以了解其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病程明确的大肠癌患者作红细胞CuZn-SOD活性的动态测定,与同期健康人作测定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其发病率在国内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膀胱癌中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现阶段,对于 NMIBC 的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检测复发的主要手段为液基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优点是特异性高、假阳性率低,且属无创性检查,但其敏感性差,假阴性结果较多。因此,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兼备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监测及预后评估,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所关注。本文就 NMIBC 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尿脱落细胞CK20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35例膀胱癌患者、8例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及4例健康自愿者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情况,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5例膀胱癌患者中有26例的自排尿标本中可检测出CK20(敏感度为74.29%)。尿脱落细胞学检测阳性例数则为12例(敏感度为34.29%)。前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例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及4例健康自愿者的自排尿标本中无一例可检测出CK20(特异性为100%)。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膀胱癌患者之间尿脱落细胞(2K20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脱落细胞CK20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有望成为膀胱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侵及膀胱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nfanti报道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侵及邻近脏器时,一并整块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32%~79%,其中最常被侵犯的脏器是膀胱.为了了解这一扩大根治术的并发症和疗效,作者分析了近25年来Texas Anderson癌肿中心所施行的70例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扩大根治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全膀胱切除36例和部分膀胱切除34冽;其中系复发性结直肠癌者分别占9例和3例.在此70例中,男性占41例,女性占29例,平均57.5岁(29~79岁),33例在术前有泌尿生殖系症状(47.1%),其中32例有膀胱癌肿浸润(97.0%);相反在37例无泌尿生殖系症状者,19例证实有膀胱癌肿浸润(51.4%),18例有肿瘤与膀胱的炎性粘连.术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CT扫描和膀胱 镜检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28/49、27/34和23/26.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mTc-BDI-1膀胱灌注放射免疫显像(RII)中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计数之比(T/NT值)与膀胱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99mTc-BDI-1 111-222MBq对38例膀胱癌患者及其他非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在RII的同时测定并计算T/NT值。结果:当T/NT值≥1.40时,膀胱灌注法RI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1.4%)及特异性(87.5%),以此为阳性判断标准,对于肿瘤直径为<1c膀胱肿瘤诊断及灵敏度与大的肿瘤无差异,T/NT值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随着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增高、肿瘤直径的增大和肿瘤形态的变化,T/NT值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在膀胱癌RII中,通过定量方法判断诊断结果可提高对较小肿瘤诊断灵敏度,可判断膀胱瘤的恶性程度,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临床工作中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却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至今非侵入性检查只限于尿液脱落细胞病理检查及流式细胞仪检查。这些方法通常对高、中度分化的肿瘤不够敏感,而且须依赖于有经验的病理专家或由于设备昂贵难以普及。因此人们不断探索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膀胱癌标记物来达到无创、早期诊断及随访监测、判断预后的目的,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膀胱肿瘤标记物包括肿瘤相关抗原或蛋白、BTA、端粒酶、表皮生长因子、粘附分于、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80例泌尿系非肿瘤患者(泌尿系非肿瘤组)和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GST活性及24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配对癌周正常组织和13例正常膀胱组织中GST活性。结果:膀胱癌组织血清中GST活性明显高于泌尿系非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泌尿系非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GST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膀胱癌组癌组织中GST活性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P<0.01),癌周正常组织与正常膀胱组织之间,GST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级和各期膀胱癌之间血清中 GST活性及各级膀胱癌组织之间GST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Ⅱ-Ⅳ期膀膛癌周期组织中GST活性较I期增高(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GST活性明显增高,GST活性在癌组织中随着癌分期的增高而增加,提示GST与膀胱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SOD活性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肾上腺素自体氧化法分析了2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肿瘤组织及非肿瘤粘膜,以及10例非肿瘤病人膀胱粘膜的SOD活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SOD活性低于正常组织,并与分级分期有关;复发及多发膀胱癌病人非瘤粘膜SOD活性低于非肿瘤病人的膀胱粘膜(P<0.01)。SOD活性的降低可能是膀胱癌的早期表现,并与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第1位, 是最常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25%~30%的患者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是其治疗的标准术式, 能有效避免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手术风险高、创伤大, 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差等原因,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着对膀胱癌肿瘤异质性、生物学行为等的认识不断加深, 膀胱癌治疗已从手术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 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可获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等的肿瘤学预后, 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 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位居第一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尿液分析、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和监测膀胱癌的传统方法 ,但都有局限性。膀胱癌生物学标记因其无创、简单和敏感性等特点可用于膀胱癌尤其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监测以及预后评估 ,并且很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具有较高预后价值的膀胱癌生物学标记 ,并重点介绍其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位居第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尿液分析、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和监测膀胱癌的传统方法,但都有局限性。膀胱癌生物学标记因其无创、简单和敏感性等特点可用于膀胱癌尤其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并且很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具有较高预后价值的膀胱癌生物学标记,并重点介绍其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同时发生的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癌(MPMN)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MPMN患者资料。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浅表性膀胱癌行TURBT+TURP,8例浸润性膀胱癌合并早期前列腺癌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4例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2例肾癌合并晚期前列腺癌均行根治性肾切除+内分泌治疗。1例肾癌伴膀胱癌行肾癌根治+TURBT。1例肾癌合并浸润性膀胱癌行肾癌根治+根治性膀胱全切。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18例,前列腺癌18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癌1例。平均随访36(10~48)个月,12例平均生存23个月,8例无瘤生存。结论:泌尿男生殖系同时性MPMN易漏诊,早发现并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多瘤共存非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肿瘤免疫学是近十年来医学界最活跃的领域。免疫学对泌尿生殖系肿瘤的重要性至少有两个方面。(1)许多证据表明肿瘤的起源和归宿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若能确定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性,就能加深对肿瘤的了解并改善肿瘤的治疗。(2)应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免疫学技术(放射免疫测定等),测定肿瘤相关物质,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病人和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已经知道膀胱癌存在肿瘤特异抗原,因此,膀胱癌一直是免疫学研究最广泛的泌尿生殖系肿瘤。现仅就膀胱癌的免疫生物学、肿瘤标记和免疫疗法三个方面,将主要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7例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精索、阴囊及阴茎的神经鞘瘤,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2岁,均为偶然发现或体检时发现,通过病理检查确诊。随访2~6年,7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6例良性,无复发;1例恶性睾丸神经鞘瘤,2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鞘瘤的方法,由于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诊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Leu7及MBP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膀胱癌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占第1位。导致膀胱癌的因素有很多,吸烟是导致膀胱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病人的肿瘤仅限于膀胱,只有<5%的出现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和化疗为辅助治疗。一般是以间断肉眼血尿为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确诊的,故患者和家属在思想上一下子接受不了,情绪非常低落,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悲观绝望。恐惧愤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患者测定尿纤维连接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尿液纤维连接蛋白(Fn)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膀胱癌、30例其他泌尿生殖系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尿液Fn含量。结果发现:膀胱癌病人尿液Fn含量为0.68±0.49μg/μmolCr,明显高于正常人0.10±0.04μg/μmolCr及其他泌尿生殖系疾病患者的0.20±0.10μg/μmolCr。尿Fn与肿瘤分期分级也有关。膀胱癌病人术后尿液Fn为0.21±0.11μg/μmolCr,明显下降。提示尿液Fn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的诊断、估计预后及疗效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出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预后。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建立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局项目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中提取2005~2014年以膀胱癌为首发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利用Fine和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别计算了泌尿生殖系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和非泌尿生殖系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累积发生率,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平衡组间基线特征,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了有无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不同种类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预后情况。同时分析了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对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在150个月随访期内,膀胱癌患者后续出现泌尿生殖系和非泌尿生殖系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67%和12.58%。前列腺、肺和支气管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生部位。伴有和不伴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膀胱癌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43.10%和55.50%。膀胱癌后续出现前列腺癌及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3个月和167个月,而单纯膀胱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