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季雪飞  王平  陈士良  王蕾 《心脏杂志》2004,16(2):182-18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双上肢、颜面部水肿半年余于2001—04—06入我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开博通、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血压控制平稳。2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我院行起搏器(DDD型)植入术,术后心率平稳,平均为60~70次/min,无胸痛、胸闷、乏力,无双下肢水肿。近半年来无诱因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DCG)监护是评价窦房结功能(SAF)的检测方法之一,因其方便、无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近年来普遍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安装起搏器适应症,目前多依靠经食管心房调搏或心内电生理检测法测定其窦房结恢复时间(SA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固有心率(IHR)等了解和评估窦房结功能的好坏以及体内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分析928例次埋藏式起搏器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选择起搏器类型的原则。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起搏器应用的主要适应证。VVI型起搏器应用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VVI)三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房颤、中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手术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等临床情况. 结果175例SSS患者中共有AAI适应证42%(73例),但仅有13%(22例)置入AAI起搏器.AAI组的房颤、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VVI组.AAI组中未发现新发生的AVB. 结论AAI起搏较其他起搏方式更有利于SSS的预后.应该注意纠正临床上AAI起搏器应用率偏低的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病例患者男性,68岁,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3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40余年,平均每日20支,否认饮酒史。患者近6个月反复出现头晕、黑朦,3d前体位改变时出现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约1min后症状缓解,病程中偶有胸闷、气促,无咳嗽、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门诊以“晕厥查因”收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6.6℃,P:58次/min,R:14次/min,BP:126/84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律齐,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主要适应证是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现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后生活质量、心脏功能及运动耐量等改变,以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经临床、食管心房调搏、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且合并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的30例老年患者,择期植入永久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于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及12个月后将起搏器分别程控为非频率适应性起搏模式(DDD)和频率适应性起搏模式(DDDR)。两种模式下起搏器各工作12个月,定期随访,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动态心电图监测24h日常活动时心率变化;症状限制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持续时间,最大起搏频率;超声心动图测定最大运动负荷时每搏量、每分心排出量。结果 本组患者DDDR模式下SF-36调查表的总得分118.60±7.12比DDD模式下该表总得分95.27±7.56提高了24%,P〈0.001,生活质量较DDD模式有显著提高;运动持续时间和最大心排出量均较DDD模式明显增加[(386.20±67.72)s vs(274.10±56.88)s,P〈0.001;(9.97±1.03)/min vs(6.30±0.79)/min,P〈0.001]。结论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明显改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电位干扰起搏器感知功能 (简称肌电干扰 )早已被发现 ,文献报道多为患者胸大肌活动产生的肌电位干扰起搏器的感知功能。现报道 2例患者因起搏器高输出刺激囊袋附近肌肉产生肌电位 ,抑制起搏脉冲发放或误触发 ,长时间地干扰引起临床症状。例 1 男性 5 6岁 ,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 2 0 0 1年 8月植入Medtronic公司的SigmaD2 0 3双腔起搏器 (外院植入 )。起搏器参数设置为起搏频率 6 0~ 110次 /min ,房、室输出电压 3 5V ,脉宽 0 5ms,心房感知灵敏度 1 5mV ,心室感知灵敏度 3 0mV ,AV间期 180ms ,心室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例安装永久单腔起搏器的高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监护病房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及输液护理等)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术后11d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安装永久起搏器高龄患者,必须根据其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R型心脏起搏器(Synchmny Ⅱ 2098型,美国Pacesetter公司灵感度2.0mV,滞后功能关闭。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法国学者发现,在安装了起搏器的患者中,接近2/3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此前的一些研究显示出的发病率较低,而这些实验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食管调搏法回顾性地观察了38例病窦患者房室传导文氏点(WP)的发展情形。随诊12~141个月,平均62.5个月。初测WP≤130次/分组中WP下降的例数略多于初测WP>130次/分组(55.6%比17.2%,P<0.05)。10例(26.3%)文氏点下降,平均下降13次/分。全组患者无一例出现临床上的房室传导阻滞。SNRTm的延长与文氏点的下降没有相关性(P>0.05)。本资料结果表明,AAI型起搏器可以较多地应用于无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的病窦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评价德国百多力公司生产的PhilosDDDR型起搏器抗心房颤动(房颤)功能的效果。方法3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置入了PhilosDDDR型起搏器,术后打开模式转换功能(Auto-Mode-Switch,AMS),关闭抗房颤功能。记录1个月AMS次数、心房及心室起搏百分比、心率、房性早搏(房早)次数及临床症状等。之后打开抗房颤功能,并将此功能设置在“中档”,1个月后使用程控仪调出以上数据,并比较开启此功能前后1个月二者的差异。结果与起搏器置入术前比较,不论抗房颤功能开启与否,绝大多数患者头晕、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运动耐受量改善。在打开抗房颤功能后,多数患者诉临床症状与开启此功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13.2%)患者诉心悸及气短;在使用程控仪将抗房颤功能由“中档”降到“低档”后症状明显减轻。打开抗房颤功能后,房早发生率显著性降低(P〈0.05),心房起搏的比率及心率明显增加(P〈0.05)。然而,AMS次数无显著性减少(P〉0.05),说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减少。结论将PhilosDDDR型起搏器的抗房颤功能设置在“中档或低档”,虽然房早显著性减少,心房起搏比率增加,但房颤或房性心动过速并无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心室自身优先功能(VIP)在减少不良右室起搏百分比中的作用。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ST.Jude DC5816、5826型双腔起搏器63例,在关闭及开启VIP状态下各工作3个月,比较在两种状态下右室起搏百分比情况。结果在起搏器植入后6个月随访中证实,VIP开启状态下右室起搏百分比为(23.9±10.5%)明显低于VIP关闭状态下右室起搏百分比(67.5±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P功能有助于减少右室不良起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具有自动心室夺获功能的起搏器最初应用于VVI起搏[1,2 ] ,为延长双腔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近年这个功能被用于双腔起搏器。我们应用的 2 6例 ,取得良好效果。资料和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适合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48例 ,分为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DDD起搏器组 (A组 )和普通DDD起搏器组 (B组 )。A组 2 6例 ,男性 15例、女性 11例 ,平均年龄 (5 5 3± 11 5 )岁 ,三度房室阻滞 (AVB) 1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16例 ,冠心病 13例、高血压病 6例 ,不明原因 7例 ;B组 2 2例 ,男性 12例、女性 10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心房颤动(下称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窦性停搏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电极参数。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21年7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因房颤RFCA术后窦性停搏植入起搏器者(RFCA-SA组)32例和SSS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SSS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心房和心室电极的感知和起搏阈值。结果 术中、术后3个月和1年,RFCA-SA组患者心房感知低于SSS组,心房起搏阈值高于S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患者心室感知和心室起搏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房颤RFCA术后窦性停搏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感知和起搏参数劣于单纯SSS患者。  相似文献   

17.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的起搏方式 (AAI与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的长期影响,包括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心功能和心脏大小。方法 选择 2001年 8月至 2004年 2月因病窦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符合条件者随机、单盲 (患者为盲方 )分为AA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分别于植入后 3个月、6个月,以后每年 1次进行随访,其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起搏器程控以及其他检查。主要终点为房颤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生活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 (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 1 ) 111例患者入选,AAI组 38例,DDD组 73例,平均随访时间 ( 22. 23±10. 98 )个月。DDD组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AAI组 (50. 68% vs23. 68%,P<0 01)。25例植入起搏器前无房颤的患者有 6例新出现房颤,均发生在DDD组 (log rank检验P=0 0895); (2)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植入前后比较,AAI组和DD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3)植入起搏器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AAI组与DD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AI起搏方式与DDD比较,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起搏器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特殊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器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特殊心电图表现@陈岗!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孙宝贵!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金炜!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张建军!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汪爱虎!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汪芳!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19.
心脏起搏器主要适应于那些因严重心跳过缓同时又伴有头晕、胸闷、身体乏力、心绞痛昏厥发作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去医院进行检查,患者之心动过缓经用阿托品试验后仍不能升至每分钟90次,或心电图出现显著的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颤又伴有心室率缓慢,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变化者,均应听从医生的忠告,及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20.
对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患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硝酸酯等抗心绞痛药物与小剂量立止血,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