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起搏阈值(pacing threshold)是引发心肌扩布性兴奋所需的最小电刺激,包括时间阈值和电压阈值。阈值升高导致起搏失夺获对起搏器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研究发现:动物种属、心肌电生理特性、药物、体外电击、起搏电极导线性能、胸部放射治疗等诸多因素影响起搏阈值。本文就这些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中降低起搏阈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80例患者行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电生理检查术中,将用传统方法所的平均起搏阈值作为基础对照,与分别用本文四步操作方法,即导管塑形;三个标志电极定位;诱导刺激;确定佳阈值所测得的平均阈值相比较,结果显示:用本文四步法可以显著降低平均阈值,随着阈值的下降,可使84%患者受检之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引起的心脏性猝死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美国每年大约发生30万例。研究表明植入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or defibrillator,ICD)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死亡方面优于药物治疗,但还不足以作为单独抗心律失常措施。研究报道40%。70%ICD患者同时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降低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和减少ICD放电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试验表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抑制心肌梗塞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但增加死亡率,而胺碘酮(Ⅲ类药物)可提高心肌缺血患者的生存率。心室中层肌细胞(M细胞)有其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并在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技术,用含胺碘硐或心律平的模拟缺血液灌流M细胞,了解在缺血情况下,两种药物分别对M细胞电生理有何影响。结果:(1)犬左心室M细胞的动作电位呈现出与心外膜层肌细胞相似的峰-谷-穹窿(spike and dome)形态;动作电位时程(APD)随基础起搏周长(BCI。)延长而明显延长,即频率依赖性。(2)模拟缺血使M细胞的静息电位(RP)除极、动作电位幅值(APA)和Vmax减小、APD缩短,其APD的频率依赖性减弱或消失。(3)胺碘硐可延缓或减轻缺血引起的电生理变化。(4)心律平明显抑制M细胞的Vmax、APA,并随频率加快而作用增强。进一步加重了缺血引起的动作电位参数的改变,并可造成传导延缓或阻滞。结论:胺碘酮可减轻而心律平则加重缺血引起的M细胞的电生理改变。部分地解释了上述临床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发作性心悸20年入院。入院后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轴显著左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胸片示:心影增大;双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入院当时给予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后,心率为160次/分,15分钟后又静脉注射70mg,心率逐渐下降为140次/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电极起搏位置与心房起搏阈值关系.方法 对12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分别于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测量心房起搏阈值,然后对检查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 心房起搏阈值在11~25V范围内,3个部位(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有效起搏率分别为35.20%(44/125).97.60%(122/125)与96.00%(120/125);但别作用发生率心房上区(咳嗽68.80%)与心房下区(膈肌痉孪26.40%)明王高于心房区(分别为8.00%与0.00%).结论 心房起搏阈值与食管电极起搏位置明显相关,食管心房调搏时食管电极的位置以心房区最优.  相似文献   

7.
激素电极起搏阈值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 42例植入 Premier 8081型起搏器患者术中、术后 2周及 1、2、3、6、9、12个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以了解该型激素释放电极(Medtronic 4003M)起搏阈值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术中采用 Medtronic 5311B型起搏系统分析仪测试起搏参数,术后随访采用 Medtronic 9710A型程控仪配以 Premier 8081型相应软件进行测试。结果:术中起搏阈值为0.46±0.20 V/0.5 ms;术后随访1.6 V的阈值依次为:2周0.08±0.04 ms、l月0.08±0.02 ms、2月0.09±0.03ms、3月 0.09± 0.03 ms、6月 0.08 ± 0.03 ms、9月 0.09± 0.04 ms、12月 0.09±0.03 ms。术后 3及 12个月与术后 2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5。结论:激素释放电极起搏阈值在急性期及慢性期均处在稳定的低阈值状态,且无峰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9.
1995~1998年,笔者对10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等患者予以静脉注射普罗帕酮(propafenone,又称心律平) 行转复或控制心室率;用药后,7例出现起搏及传导方面的异常,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2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病人的观察,初步探讨了起搏导管电压阈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在初安起搏器后4~6个月其阈值升高为首次起搏阈值的一倍;10~12个月达到峰值,为首次起搏阈值的1.2倍;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阈值逐渐下降,至25~36个月稳定在略高于首次起搏阈值的水平。对于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时,起搏导管的位置,起搏阈值的调整,安装起搏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91例,术前使用临时起搏电极在右心室底部、游离壁和流出道分别测定心脏起搏阈值,取三者平均值,根据平均值分为正常起搏阈值组55例(起搏阈值≤1V)和高起搏阈值组36例(起搏阈值>1V),术中测得中心静脉压力(CVP),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周均行B型脑钠肽(BNP)和心超检查测定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EF值)]。结果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前CVP、BNP、LVEDD和EF分别为(10.13±1.12) mmHg、(103.42±10.12) pg/mL、(42.56±5.67) mm和(51.21±6.43)%,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13.36±1.45) mmHg、(121.42±12.24) pg/mL、(45.68±5.89) mm和(48.02±5.89)%,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后BNP、LVEDD和EF分别为(81.36±8.07) pg/mL、(40.12±5.18) mm和(53.87±7.09)%,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98.79±9.81) pg/mL、(44.51±5.32) mm和(50.83±6.15)%,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志  白雪  杨思进 《西部医学》2010,22(7):1259-1261
目的通过对希氏束起搏及心尖部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比较,探讨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3例有起搏植入适应症的患者,采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护系统及超声心动图对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以及各部位起搏前后QRS时限进行测试比较。结果希氏束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QRS时限长,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比希氏束起搏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对心脏功能影响大(P〈0.05)。结论希氏束起搏比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接近于自身窦性心律,希氏束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心室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7例VVI、20例DDD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变化情况.结果与DDD组相比,VVI组术后持续性心房纤颤及新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较高(P<0.05),左心房直径(LAD)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SSS患者DDD的预后优于VV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比较35例阵发性宝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35倒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如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隐匿性房室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心脏多功能刺激仪,采用亚速刺激法(低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0~30次/min)→超速抑制法(高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30~50次/min)→猝发脉冲法(快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40%),按次序进行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观察转复瞬间心电图表现,同步记录心电图至少至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10 s,转为房颤者继续观察直至恢复窦性节律。结果:使用亚速刺激法238例,成功转复32例,成功率为13.4%;使用超速抑制法206例,成功转复173例,成功率为83.9%;使用猝发脉冲法28例,成功转复21例,成功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226/238)。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瞬间心电图表现为:正常185例(77.7%)、P-R间期延长5例(2.1%)、房颤8例(3.4%)、交界性逸搏2例(0.8%)、长间歇〉1 500 ms 5例(2.1%)、单发室性期前收缩5例(2.1%)、成对室性期前收缩6例(2.5%)、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除1例长间歇为3.2 s者予以72次/min频率的心房起搏外,余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高效,可作为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家兔血清普罗帕酮和奎尼丁的浓度。方法 :应用YWG -C18(5mm×150mm) ,流动相为甲醇 :醋酸钠 -醋酸缓冲液 :二乙胺 :水 (70 :24.5:0.5:5) ,紫外波长254nm检测。结果 :普罗帕酮、奎尼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 % ,97.9 % ,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 (2.2~3.9) %,(2.6~4.4) %。结论 :方法简单、灵敏、准确 ,可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17.
唐玉梅 《广西医学》2002,24(5):619-620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心律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诊39例次PSVT,首剂普罗帕酮70mg,5-10 分钟推守,观察15-20分钟,无效重复以上剂量,观察30分钟;如尚未转复再用70mg静推,总量不超过210mg。有药前及终止发作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结果:显效74.4%(27/39),有效17.9%(7/39),总有效率达92.3%。3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2例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普罗帕酮急诊转复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不同频率起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前的自身平均心率(AHR)调节起搏频率,分别以(AHR-10)bpm、(AHR-5)bpm、(AHR)bpm、(AHR+5)bpm、(AHR+10)bpm起搏1个月,测量起搏前后的生活质量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 以(AHR+5)bpm起搏时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分数(innestota living with heart questionnaire,MLHFQ)明显低于以(AHR-10)bpm、(AHR-5)bpm、(AHR)bpm、(AHR+10)bpm起搏时[MLHFQ总评分(36.0±14.59)分,(42.0±15.48)分,(41.1±14.69)分,(38.3±14.48)分,(39.1±14.75)分,身体领域评分(22.5±6.22)分,(26.8±7.24)分,(26.2±6.31)分,(25.3±5.20)分,(25.7±7.15)分,情绪领域评分(13.0±3.62)分,(17.6±4.35)分,(16.8±5.16)分,(16.1±4.19)分,(15.2±4.17)分,均P<0.05],6min步行距离高于以(AHR-10)bpm、(AHR-5)bpm、(AHR)bpm、(AHR+10)bpm起搏时[(454.1±43.45)m,(420.2±46.05)m,(428.3±44.67)m,(428.3±44.67)m,(434.7±42.87)m,(429.5±44.51)m,均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行VVI起搏后,以(AHR+5)bpm起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卵清蛋白酶解液(compound ovalbumin proteolysis liquid,COPL)对犬和大鼠低蛋白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一,50只毕格犬,雌雄各半,利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作胆汁淤积性低蛋白血症的模型;实验二,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50只,采用口服苯巴比妥钠、10%乙醇及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方法制作化学性低蛋白血症模型;实验三,雄性SD大鼠150只,手术切除右肾后,采用注射多柔比星(阿霉素)方法 (手术后1周5mg/kg,手术后4周3mg/kg)制备肾性低蛋白血症模型。以上模型以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为成模标准。选取造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COPL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脱脂奶粉组,处理2周,观察药物对动物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B)、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S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inary nitrogen,UN)水平的影响。结果 COPL中、高剂量组对3种模型动物SAB均具有升高作用(P0.05或P0.01),3个剂量组对ALT有降低作用(P0.05或P0.01)。各组Cr、UN等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COPL能够升高低蛋白血症血清蛋白的水平,并且对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侧脑室注射生长抑素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脑内生长抑素对痛阈和针刺镇痛的影响。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测痛方法,侧脑室注射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的耗竭剂半胱胺和抗生长抑素血清,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侧脑室注射SS使大鼠痛阈升高并使电针镇痛的效应增强,侧脑室分别注射CSH和ASSS使大鼠前阈降低并使电针镇痛的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