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涉及到力学作用,尤其是颈椎牵引及推拿按摩的力学性质更加显著.目的:通过比较牵引和推拿按摩与单一牵引对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对不同康复方法中力的依从性进行探讨.设计:病例对比观察.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对象:选择2002-10/2003-07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就诊的符合非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2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方法:①实验组采用牵引和推拿按摩术相结合的方法.牵引1次/d,30 min/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一两个疗程.推拿按摩8~10 min/次,1次/d,5次为1个疗程,治疗一两个疗程.②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牵引方法.采用颈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选用表中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3大项目作为评分标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后由医师进行评定改善指数.显效:临床症状、体症明显改善,对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影响小;有效:临床症状、体症有改善,工作、学习部分受影响;无效:临床症状、体症无改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同治疗前.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干预效果.结果:颈椎病患者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颈椎治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6.431 &;#177;3.212,13.147&;#177;3.036(t=4.676,P<0.01)],且实验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505&;#177;0.163,0.368&;#177;0.145(t=3.860,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干预效果比较:实验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80.8%,46.2%).结论:牵引和推拿按摩术相结合对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牵引疗法.不同的康复方法,其力学特性不同,干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表明力的变化对康复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给予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0.00%(108/120);治疗前NDI评分为(15.38±2.67)分,1个疗程和3个月后分别为(9.51±2.44)分和(5.82±1.09)分,不同时间点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可迅速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指针法与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手指点穴与推拿配合颈椎牵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颈椎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22.900±2.869)明显高于治疗前(13.900±1.709)P<0.001。结论:指针法与推拿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不使用电针治疗,其他同对照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结果:2组治愈率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推拿、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枪整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颈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C3-6棘突及周围压痛点辅以智能脉冲枪整脊治疗。上述治疗均每天进行1次,共持续治疗14d。于治疗前、治疗14d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颈部疼痛、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及NDI指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53±0.63)分、(2.92±0.89)分]、NDI指数[分别为(23.70±2.87)%、(25.02±2.9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智能脉冲枪整脊联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改善其颈椎活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颈椎牵引、推拿及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对照组只行颈椎牵引、推拿,隔天1次,10次1疗程。治疗前后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颈椎功能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在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DI评分为(5.62±1.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7±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疗程为(4.51±2.05)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等,休息后好转,继续治疗没有再次出现。结论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联合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中药配合手法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9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采用针灸、中药联合手法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颈椎疼痛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中药配合手法牵引治疗颈椎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患者颈椎疼痛,促进患者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25-3527
目的分析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DI、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可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减轻疼痛程度,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夜间小重量持续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夜间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具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进行颈椎优值牵引、中药熏蒸和夜间小重量持续牵引,对照组50例只进行颈椎优值牵引、中药熏蒸,睡前加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和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分别统计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指数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夜间小重量持续牵引能够明显减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影像研究及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600例颈椎X线平片影像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物理综合治疗,以探讨颈椎病的最佳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推拿并颈椎牵引综合疗法(综合组),对20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与单纯手法推拿和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的各200例作对比,至治疗结束时评定疗效,统计数据经Ridit分析法处理。结果综合组治愈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5%及98%。单纯手法推拿组为58%及97%,单纯颈椎牵引组为54.5%及93.5%,综合组的治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χ2=6,P<0.05)。结论手法推拿并颈椎牵引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典型病例100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刀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探析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机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3%(41/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1,0.01,P<0.05).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松解粘连,缓解软组织痉挛,使血管、神经受压得到解除,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气滞血瘀型项痹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症状、体征量化评定、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进行护理,临床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背景抑郁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将这组特殊的抑郁症称为血管性抑郁.5-羟色胺选择性抑制剂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已有确切效果,对血管性抑郁患者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对血管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的差异,以及两者副反应的特征.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对象2003-01/2004-1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连续门诊和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根据Alexopoulos等[1]的临床定义来确定血管性抑郁,即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②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CT或MRI有阳性病灶.③年龄在70岁以下.④患者及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②有意识障碍及明显的痴呆症状者.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④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⑤有外伤、肿瘤、炎症或脱髓鞘等脑器质性病变者及既往有抑郁发作者.共收集符合上述标准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0 mg/d;对照组口服氯丙咪嗪,开始25 mg/次.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增至50~250 mg/d,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减分率>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对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4,6和12周分别进行抑郁改善程度的评定,同时记录用药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描述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②两组治疗后抑郁改善情况比较.次要结局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并参加疗效评估.①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周和12周均低于治疗前(12.40±4.30,7.80±4.36和21.30±2.64;P<0.01);也低于同时点对照组(6周13.20±4.90;12周7.90±4.20;t=3.98,5.02,P均<0.01).②两组抑郁改善结果比较治疗组6周和12周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周93%和87%,12周97%和93%,P>0.05).③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为8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2例,主要有恶心、口干;对照组为13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10例,主要为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头昏、兴奋、激动.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和43%,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改善血管性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相近;患者对盐酸氟西汀的耐受性好于氯丙咪嗪.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瘀阻脑络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肾气虚弱为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发病基础,活血化瘀、补肾益智为其治疗大法。目的:观察中药康脑灵颗粒剂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象:自 1998-05/2001-10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淄博市中医院、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门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 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 40例,对照组 20例。方法:试验组:口服康脑灵颗粒(主要成分:银杏叶、仙灵脾、川芎等),1袋 /次,3次/d。对照组:口服脑复康,0.8g/次,3次/d。两组均服药 2个月为 1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的变化情况及各种量表检查评分情况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或加重 4级。临床控制: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生活自理,能恢复一般社会活动;显效:主要症状一部分恢复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反应一般,生活可自理;有效: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仍迟钝,智力与人格仍有障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甚至继续发展。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长谷川智力量表积分值(总分 30分)评定患者的神经心理、认知能力,以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5分为正常,分值越低,改善效果越好)检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②治疗前后两组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长谷川智力量表、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积分的比较。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78%,50%)。②治疗前后两组各量表积分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和长谷川智力量表分值均较治疗前升高(17.03±5.58,12.42±3.87;20.36±6.60,14.73±4.68),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量表积分值较治疗前降低(10.64±4.58,15.38±3.37)。对照组治疗后的长谷川智力量表分值均较治疗前升高 (16.82±3.95,13.20±3.12),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量表积分值较治疗前降低(11.16±1.06,14.10±2.1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长谷川智力量表积分值较对照组偏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康脑灵颗粒剂和脑复康均有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的作用,而康脑灵颗粒剂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针灸、牵引治疗),每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Mulligan技术在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6名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Mulligan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VAS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用关节活动度测量评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所需的次数,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患者颈椎病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后伸和左旋转这两个活动方向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termine if combining intermittent cervical traction with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method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using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alon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rip strength an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ervical 7 (C7) radiculopathy.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SETTING: An outpatient physical therapy clinic, University of Social Welfare and Rehabilitation Science, Iran. PATIENTS: A sample of convenience of 30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7 radiculopathy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assigned randomly to a control (N = 15, mean age = 46.93 +/- 5.32)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N = 15, mean age = 47.53 +/- 5.6). INTERVENTIONS: Electrotherapy/exercise treatment for control group and combined cervical traction and electrotherapy/exercise for experimental group. Ten physical therapy sessions, three times a week for each group. MAIN OUTCOME MEASURES: Grip strength as an appropriate objective parameter was measur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5 and 10 treatment sessions. RESULTS: Statistical analysis (paired t-test) reveal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rip strength after 10 treatment sessions in control (p < 0.01) and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1)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score. In the ANCOVA, controlling for pretest scor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after 10 treatment sessions grip score (p = 0.65). However, the change in grip strength after five session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for the control group (p = 0.04).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electrotherapy and exercise produced an immediate improvement in the hand grip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radiculopathy.  相似文献   

19.
颈椎曲率指数与颈椎夹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如何正确评价颈椎曲率是脊柱外科医生所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Ishihara法颈椎曲率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和颈椎(C2~7)夹角较多.目的通过应用Ishihara指数法与C2-7夹角法测量颈椎曲率,研究两种方法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对象2002-07/2003-07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3例,男34例,女29例.方法对63名颈椎病患者的侧位X射线片进行观察测量.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患者CCI和颈椎夹角.②CCI与颈椎夹角及年龄的关系.次要结局①CCI与颈椎夹角回归方程.②不同性别CCI及颈椎夹角的比较.结果CCI(Ishihara法)平均为10.1(SD,11.6),颈椎(C2~7)夹角平均为17.5°(SD,13.5),两种方法明显相关(P<0.01).两种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结论CCI(Ishihara法)与颈椎(C2~7)夹角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cochrane评价系统的方法评价当前国内针灸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CBM(1978-01/2008-10)、CNKI(1979-01/2008-10)、VIP(1989-01/2008-10)3个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资料选择:纳入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文献来源为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一选择性偏倚评估、隐蔽分组一选择性偏倚评估、盲法一实施偏倚与测量偏倚、剔除、失访、退出损耗性偏倚评价.结局评价指标:①腹针与常规针灸相比较其有效率.②电针加絮刺火罐与常规针灸相比较其有效率.③腹针与牵引相比较其有效率.④颈椎牵引、电针结合穴位注射与牵引结合推拿比较其有效率.⑤牵引、电针、推拿、TDP结合导引与牵引、理疗、TDP结合运动疗法相比较其有效率.⑥电针结合醋离子导入与单纯电针相比较有效率.⑦仰针灸结合龙氏手法与单纯针灸相比较其有效率.⑧不良反应.结果:选择其中7篇(1416例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文章.所有研究均有选择性偏倚、实施测量性偏倚、损耗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质量等级均为"C"级.且只有1个研究证明实验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研究1表明,无足够证据证明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率优于常规针灸疗法.研究2表明,无足够证据证明电针加絮刺火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率优于常规针灸疗法.研究3表明,无足够证据证明腹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优于牵引疗法.研究4表明,颈椎牵引、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率优于牵引结合推拿疗法.研究5表明,无足够证据证明牵引、电针、推拿、TDP结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率优于牵引、理疗、TDP结合运动疗法.研究6表明,无足够证据证明电针结合醋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率优于单纯电针疗法.研究7表明,无足够证据证明针灸结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于单纯针灸疗法.7个研究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结论:所纳入的7个研究中,由于目前针灸疗法的不统一,质量不高,诊断标准、随访时间、结果测量标准不一致,因此需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学规范的高质鼍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