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害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普霞 《中国药业》2011,20(1):79-80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小儿肺炎和肺外并发症的一种常见病原体.小儿MP感染患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不典型,肺外MP感染症状越来越受到重视.MP感染对小儿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尤以后者为重.目前小儿MP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但一般均有胃肠道刺激,并可引起短期肝损害,且临床常见无效病例,且已分离到耐药株.中医中药是有效控制小儿MP感染或耐药MP感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121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所有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MP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MP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检测血MP-IgM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7例小儿MP感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且易并发多器官损害,易合并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结论:临床有呼吸道感染时,当合并脑、心、肝等脏器受累表现者应想到MP感染可能。确诊MP感染后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近年来,小儿MP感染病例逐年增多,且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肺外并发症多见,有局部流行趋势。为加深对MP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10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MP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开通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04-1605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2例小儿MP感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小儿MP感染十分常见,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尚可出现肺外表现。结论:小儿MP感染有多样性临床表现,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误治,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咽拭子支原体培养方法,检测180例喘息性疾病息儿MP阳性率。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阳性71例,阳性率3039.4%,对照组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密切,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予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而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常被误诊,现将诊治的50例临床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淑敏  杜淑仙  杨英伟 《河北医药》2008,30(10):1551-1551
肺炎支原体(MP)作为非典型病原体,其感染发病率在哮喘息儿中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对MP研究的深入,有关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1].随着近来人们的重视,诊断为CVA的患儿明显增多,我们应用颗粒凝集法对CVA患儿进行MP-IgM测定,旨在了解小儿CVA与MP感染的关系,为小儿CVA的发病和治疗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P)是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原体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无细胞壁,可通过细菌滤器,经口腔、鼻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通常引起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其他各种以咳嗽为特征的肺外病变.现对小儿MP的流行病学特点、小儿MP感染与其家庭成员MP感染的相关性、实验室检测及诊断、临床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MP感染明显增多,且有向小年龄组发展的趋势。笔者对本院儿科1998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0日住院治疗的72例MP感染患儿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29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其血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结果 哮喘组中MP感染阳性率为21.02%,哮喘组与非哮喘组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与女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不同季节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小于1岁年龄段儿童与1~4岁年龄段儿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引发哮喘与性别、季节无关,1~4岁年龄段儿童感染MP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文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除了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病变外,尚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受损。为了解小儿MP肺炎的肺外表现特征,笔者对我院儿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3例小儿MP肺炎中,出现肺外并发症的13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陆承治 《云南医药》2012,(6):596-597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其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使肺外脏器受损。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79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为住院且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均符合小儿内科学第三版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1∶32以上或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明显增多。为了解其患病情况,对我院861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 (MP)治疗时药物的选择。方法 对比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 110例呼吸道MP感染患儿 ,设观察组 5 0例 ,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设对照组 6 0例 ,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 (P >0 0 5 ) ,但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呼吸道MP感染可首选副作用少 ,治疗方便的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对68例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并对哮喘患儿MP检测阳性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随访。结果 68例小儿哮喘性疾病MP阳性33例,阳性率48.53%,其中哮喘病18例,阳性9例,治疗后随访完全者7例,哮喘再发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MP作为一种致病微生物与哮喘的关系不容忽视,与喘息再发有密切关系,MP作为小儿喘息性疾病诱发因素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肺炎支原体(myoplasmas pneumonia,MP)研究的深入,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证实了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研究还发现,MP尚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疾病,有的可由患者的血液、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或由皮肤水疱中分离出MP,多数依据特异性MP血清学诊断。本文对国内有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全年散发感染,可造成小范围内的流行。近年来,MP感染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使肺外脏器受损。现将我院儿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住的39例MP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它不仅损害呼吸系统,也可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损害,引起全身系统受损,危害小儿健康[1]。近年来报道MP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探讨小儿MP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8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分别采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现将2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了解本地区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MP)情况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350例小儿肺炎病例同时做MP检测及心肌酶检查,并与健康体检(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在350例小儿肺炎患儿中检出MP阳性65例(阳性率为18.57%),MP感染患儿心肌酶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地区的MP感染率较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尽早检测MP和血清心肌学指标,合理治疗,是治愈MP感染后心肌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