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方法:随访323例36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观察其术后1mo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其中矫正视力低于0.3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分析其发生术后低视力的原因。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7,30d低视力发生率分别为5190%,27.99%和12.23%;术后1d和7d低视力发生率较高,术后1mo低视力发生率与文献报道(13.21%)接近。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诊断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28例(32只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评估术后患眼的视力以及眼部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大多数患眼(87.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4只眼(75%)矫正视力≥0.5。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7只眼、葡萄膜炎复发3只眼及黄斑水肿2只眼。患者术后视力欠佳与术前黄斑病变存在相关性。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黄斑病变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132眼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132眼)80岁及以上老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给予必要的吸氧和心电监护。结果:132眼患者的脱盲率≥0.05为95.4%,脱残率≥0.3)为77.3% 。其中低视力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疾病和眼部器质性病变。无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只要基本视功能存在,术前术后妥善处理好全身疾病,均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石岩  姜冬  周静圣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72-774
目的分析农村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556例(589眼)农村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d、1周、1月、3月分别测定手术眼的裸眼视力,<0.5归为低视力者,对低视力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后1d低视力者235眼(39.9%),其主要原因为手术并发症共112眼(47.6%);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低视力人数逐渐减少,至术后3月低视力者120眼(20.3%),而其原因为屈光不正45眼(37.5%)和眼底病37眼(30.8%)。结论人工晶状体计算误差造成的屈光不正、手术源性散光及眼底病变是造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低视力的发生与病例的选择及技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5.
丁建峰  王大博  王玲  李芹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24-2126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于术前评估预后。
  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41例418眼行术前术后相关检查,术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进行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术后1 mo低视力发生率为10.3%,发生低视力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原发病及晶状体核硬度,合并原发病主要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48.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9.0%)、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7.3%)、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2.4%)、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2.4%)。
  结论: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包括合并原发病及晶状体核硬度。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重视术前检查,术中谨慎操作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许钟毓 《眼科学报》2007,23(4):247-251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118例白内障患者的118只眼,随机分为2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组58只眼与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60只眼。对比观察两种术式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并发症、近远期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成本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且学习曲线短。结论: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在基层医院的白内障治疗中推广。眼科学报2007;23:247-25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37眼)因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8.3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35眼(95%),≥0.5者共33眼(89%)。术中无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2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术后发现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共4例,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rray SA40N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5例(31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mo,所有患者裸眼远视力≥0.5者25眼(81%);最佳矫正远视力≥0.5者28眼(90%)。裸眼近视力≥0.5者12眼(39%);最佳矫正近视力≥0.5者22眼(71%)。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者为24眼(77%)。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ArraySA40N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1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11mm。术后视力<0.1者3眼,0.1~0.5者26眼,>0.5者12眼。术中2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角膜水肿,未见视网膜脱离。24眼眼底有明显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患者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所在医院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白内障患者251例(260只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患者白内障均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分析手术并发症、术前致盲疾病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并发症、术前致盲疾病、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晶状体核硬度对手术影响,用SPSS18.0统计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回分析,找出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组术后低视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80岁组为50.00%,70~80岁为33.33%;有术前致盲疾病的患者术后低视力发生率为72.73%,较无术前致盲疾病组低视力发生率(9.25%)高;有手术并发症组手术低视力发生率为66.66%,较无手术并发症组(11.59%)高;晶状体核硬度>Ⅲ级组较≤Ⅲ组低视力发生率高。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晶状体核硬度、手术并发症、术前致盲疾病是术后低视力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评估患者有无致盲疾病及晶状体核硬度等能评估术后低视力发生危险程度。应提高术者操作技能,积极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加强高龄患者低视力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我国低视力诊断标准,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及小数记录法,统计术后3月的视力检测结果,分析研究49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有关资料。结果一级低视力22眼,占44.90%;二级低视力27眼,占55.10%。由手术本身及其并发症引起者5眼,占10.20%;由术前已存在的眼病或全身病所致者44眼,占89.80%。结论临床上不可满足于单一的白内障诊断。采取手术费包干,疏于术前检查的做法值得商榷。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低视力高危人群的防盲治盲复明增视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虹  龚永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220-222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9眼高度近视眼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患眼手术前后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12(平均8.5)mo。结果:术后49眼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术后裸眼视力≥0.5者28眼(5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1眼(84%);术后发生后囊混浊5眼(10%),均行YAG激光治疗;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2%)。随访期内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4%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术后26跟(61%)视力≥0.5,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底病变。随访6~24月,3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平均15.5mmHg.10眼加用0.5%噻吗心胺后眼压控制,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表麻下行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张建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462-1463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6-06/2007-12就诊于我院白内障患者中,38例(38眼)经术前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眼压、视力。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周边前房<1/4CT,静态前房角镜检查>3/4象限不见巩膜突,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加宽,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均为阴性。手术前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特殊人群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a我科对96例106眼特殊人群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特殊人群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年龄≥80岁身体健康的高龄患者71例78眼;有心律失常(房颤、房早、室早)患者22例22眼。尿毒症患者3例6眼。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安全完成了手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中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66眼(62.3%),术后1wk视力≥0.3者85眼(80.2%),术后1mo视力≥0.3者96眼(90.6%),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在表面麻醉下对特殊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  贾丽  王晓鲁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279-128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965例1024眼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分析术后低视力原因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998眼(97.46%),26眼改为ECCE+IOL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mo):视力<0.3者141眼(13.77%),视力0.3~0.8者730眼(71.29%),视力≥1.0者153眼(14.94%);术中后囊膜破裂41眼(4.00%),撕囊失败16眼(1.56%)。虹膜损伤5眼(0.49%),核坠入玻璃体腔者2眼(0.20%)。术后角膜水肿98眼(9.57%),一过性高眼压31眼(3.03%),人工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者1眼(0.10%),眼内炎4眼(0.39%),眼球萎缩2眼(0.2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视力满意等优点,但是了解手术并发症原因,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临床特点及特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5-01/2008-06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白内障病例共47例47眼。硅油注入术后6~35(平均16.2)mo。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随访,视力提高41眼(87%);视力达到视网膜脱离术后白内障发生前的最佳视力的有32眼(68%)。最高矫正视力0.4;脱盲率为62%。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提高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5-12在本院眼科中心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39例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同时植入囊袋张力环,随访6mo,观察患者的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mo,人工晶状体基本保持正位;术前患者视力<0.1者19眼(48%)、0.1 ~0.3者21眼(52%);术后6mo,0.1 ~0.3者14眼(35%),0.4 ~0.6者25眼(63%),术后有1眼视力达到0.8.有13眼(33%)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9眼(23%)发生角膜水肿,2眼(5%)出现高眼压情况,2眼(5%)出现玻璃体脱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可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临床收集的80例96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40例50眼).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视敏度值(mean sensitivity,MS)和中央前房深度改善状况,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和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和中央前房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5,P=0.351).结论: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乳化IOL植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先兆期患者术中是否需要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方法:40例4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先兆期病例,术前随机分成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和B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Scheie前房角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都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驱逐性大出血等并发症。1例联合周边虹膜切除的患者出现前房积血,对症治疗后出血吸收。两组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Scheie前房角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可有效预防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并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术中不需要另行周边虹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