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习兵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4):308-309,316
目的了解1953—2007年方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的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3—2007年方城县累计报告乙脑2 042例,死亡248例,发病率在(0~28.73)/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08/10万,病死率为12.14%;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0~9岁儿童占73.62%,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80.95%。结论以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为主,重视防蚊、灭蚊,加大监测力度,是控制乙脑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三门峡市1986--2007年报告乙脑病例1673例,死亡124例,年平均发病率4.37/10万,其中1988年发病率最高为19.98/10万,2005年最低为0.1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应采取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在临沂市的流行规律 ,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我市 1960~2 0 0 2年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960~ 2 0 0 2年临沂市共发生乙脑 43 3 85例 ,死亡 5 45 1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2 14 /10万 ,病死率 9 77% ;发病均有严格的季节性 ;年龄主要集中在 1~ 9岁年龄段 ,占发病总数的74 48% ;散居儿童和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 ,占 88 66%。结论 人群疫苗免疫、媒介蚊虫控制及动物宿主管理是减少乙脑发病流行的 3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淄博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淄博市2007~2012年乙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2007~2012年共报告现住淄博乙脑确诊病例103例,死亡32例,平均发病率0.49/10万,病死率33.33%。其中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0.70/10万,2012年最低,为0.07/10万;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7~10月份,9月份最多;发病以农民为主,发病59例,占总发病数的57.28%;发病年龄为2~86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6岁以上的成年人群,占75.73%,〈15岁儿童只占发病总人数的7.77%。结论淄博市乙脑疫情属于极其典型的大年龄组发病模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贵阳市乙脑发生、发展规律及影响流行的某些因素,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贵阳市1956~2007年疫情资料进行三间分布描述,用SPSS1.0软件对1956~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与气温、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通过52年疫情和相关资科分析:总结了贵阳市52年乙脑的病例三间分布和流行持征;明确重点防制地区和人群是农村地区和15岁以下人群;发病高低受免疫水平影响,也与各年的气温和降雨量有一定关系.[结论]依照阳市乙脑发生发展规律,对该病防制应采取综合性对策,重点是加强15岁以下人群的乙脑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青岛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乙脑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8年青岛市乙脑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病例在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 结果 2013-2018年青岛市共报告乙脑病例44例,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病例发病高峰在9月,占总病例数的77.27%。年均发病率前3位的是平度市(0.21/10万)、莱西市(0.13/10万)、城阳区(0.08/10万),发病数占全市的63.64%。男女性别比为1.10∶1。病例以45岁以上人群为主(54.54%),职业构成主要为农民(38.64%)。所有病例均无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以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常见,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13.64%的病例死亡,38.64%留有后遗症。 结论 青岛市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后移,4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最多。今后应继续做好乙脑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控制媒介传播,做好健康宣教和加强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者病死率很高,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是严重危害玉林市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自1955年报告乙脑以来,每年均有散发病例发生,60、70年代平均发病率为9.84/10万,发病率最高是1971年为30.41/10万,死亡率3.78/10万;80年代后期,广泛使用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明显下降,总发病率为3.30/10万. 相似文献
10.
2000—2007年万源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万源市2000-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点,为制定乙脑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辖区内医疗机构2000-2007年报告的疫情资料及外地转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7年共发生乙脑229例,年平均发病率5.171/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2002年,为12.25/10万,最低的是2007年,为0.17/10万.男女之比为1.29∶1;发病年龄最小的是3月龄,最大年龄54岁;10岁以下发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9.09%,7~9月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6.50%.农村发病高于城镇.结论 万源市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但有大年龄组及成人发病现象.应注意10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乙脑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宝鸡市195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宝鸡市1952~1976年乙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76年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转移显著,从1995~1997年﹤15岁儿童乙脑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6.8%下降至2005~2008年的23%,高发地区为养猪业发达的平原县,男多于女,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并按月接种后,预防乙脑下一步重点应该为15岁以上人群,必要时开展成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人间和病媒生物监测,加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降低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广元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核实诊断,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乙脑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62例,乙脑IgM阳性43例,阳性率69.35%。送检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各区县均有发病,大多分布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均为散发,发病高峰在8月份。[结论乙脑是引起广元市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疾病,应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在夏、秋季节加强灭蚊、防蚊措施,科学防控乙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杭州市1952~2005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发病情况,为分析杭州市乙脑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进一步完善免疫策略,有效控制乙脑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杭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杭州市乙脑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已降到﹤1/10万,2000年以后发病率降到﹤0.2/10万。县区发病高于市区,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7、8、9 4个月,占总发病人数的98.53%,93.35%病例为﹤15岁儿童。[结论]降低乙脑的发病率应降低乙脑疫苗的初免年龄,提高接种率,采取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调查乙脑的危害和流行因素,于2005年对贵州发病较多的务川县进行调查。[方法]对务川县疾控中心1998年以来的乙脑疫情资料和乙脑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调查,并采用1:4病例对照的方法对蚊香、蚊帐使用情况与乙脑的发病关系等进行调查,并采对照组的血清查乙脑IgG抗体。[结果]从疫情来看,2004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是2005年又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2003年和2004年两年曾经接种过乙脑疫苗,而2005年没有接种乙脑疫苗。病例对照方法未找出其他相对危险因素。[结论]接种疫苗可能是有效预防乙脑的方法。务川县乙脑的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乙脑病例的致残情况重及疾病负担重,说明了乙脑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和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乙型肝炎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乙型肝炎(乙肝)流行趋势,探讨应对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根据四川省1990-2004年法定传染病报表及四川省接种率抽样调查资料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14.51/10万上升到2004年的98.19/10万,高于全国乙肝报告发病率的67.98/10万。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比重越来越大,构成比由1990年的9.13%上升到2004年的83.92%。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10岁儿童发病构成比逐年下降,10-19岁发病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加强新生儿以外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重视安全注射和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等,以加速全省乙肝控制。 相似文献
16.
阆中市45年乙脑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阆中市乙脑流行状况,更好地为今后控制和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阆中市1957年至2001年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5年来全市累计发病2057例,发病率为6.86/10万,其中以1972年最高,发病率为31.09/10万,1989年最低,发病率为0.24/10万;死亡225例,死亡率为0.7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6岁,其中以婴幼儿为主,占43.51%。随着乙脑疫苗在人群中大量接种,近几年乙脑发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结论:今后还应提高乙脑预防接种质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健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防治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27/10万、0.19/10万、0.22/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灌云县、东海县;报告病例均≤10岁,均居住在农村。[结论]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较高,需强化防蚊、灭蚊措施以及做好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遵义市1997~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全市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以来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共报告乙脑4327例,年均发病率为6.93/10万;累计死亡52例,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年均病死率为1.20%;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为1.48︰1;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63.92%),其次是学生(27.94%),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9岁以下(占总发病数的84.29%)。[结论]病例呈高度散发,提示乙脑防治重点加强对边远山区和学龄前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开展防蚊灭蚊,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探讨防制策略。[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贵州省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贵州省共报告4676例乙脑病例,死亡234例。2007、2008年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乙脑在贵州省高度散在发病。发病时间以7、8月为高峰。0~14岁占发病总数的94.56%~97.78%,2004~2006年与2007~2008年0~14岁(或≥15岁)发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3,P=0.001)。散居儿童和学生占发病总数的89.07%~94.47%。[结论]贵州省乙脑发病率高,病例呈高度散在分布,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0~14岁儿童是易感人群。乙脑疫苗强化免疫有效地降低贵州省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贵州省1952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变化及近年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贵州省1952年以来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资料。[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省乙脑疫情形势严峻。2004~2007年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县强化当年发病率即大幅度下降,2007年全省乙脑发病率降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发病有明显季节性,高峰在7、8月。病例高度分散,高发地区各年有所不同,高发县散在于各地区。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6岁以下儿童发病专率最高,地区间、不同县之间高发年龄段不尽相同,2005年以来发病有逐渐大龄化趋势。病例中农村籍较多。[结论]我省乙脑疫情控制效果明显。鉴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情况不同,除继续加强乙脑疫苗常规免疫外,综合财力、疫苗供应量等因素,我省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可考虑针对性地分类在不同地区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