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1病原学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阴性,在37C、含5%~10%CO2、pH7.4环境中易生长.本菌含自溶酶,如不及时接种易溶解死亡.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低于35℃、加热至50℃或一般消毒剂处理,极易使其死亡.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经呼吸道侵入人体而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化脓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合并截瘫者,文献报导尚少,1976年我院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13岁,石家庄市郊区人,于76年4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三天自述头晕、身冷不适。次日高烧、呕吐、精神差,4月14日头痛剧烈、烦燥不安,即到某医院就诊,当时神志不清、面色发青、血压听不到,即按“感染性休克”抢救,血压升至90/70后,因疑似“流脑”转来我院。查体:急性重病容,半昏迷状态,呼吸表浅,躯干可见散在出血点,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纯(与用654-2有关),颈部抵抗,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率140,节律整,心尖部可闻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胸、腰椎无畸型与压痛,克氏征(+),巴氏征(+);血白细胞21,500,中性95%。诊断暴发型流脑(败血症型)。  相似文献   

4.
李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440-1440
患者女性,17岁,国家机关招待所服务员,外地来京居住2年.无诱因发热1 d,畏寒,无咽痛、流涕、咳嗽;无头痛、呕吐,出现意识模糊送来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9.4℃,血压60/40 mm Hg,神志恍惚,四肢及颜面可见出血点、瘀斑,肺部(-),心率190次/min,律齐.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冬春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来,根据国内外流脑流行资料分析,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城乡居民中,每2~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似有周期性流行的现象。因此,探讨流脑周期流行的现象和原因,消灭周期流行的可能性,掌握防治对策,控制其流行和发病,在“农业学大寨”和普及大寨县的今天,更显得有所必要。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脑膜炎中占首位。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流行年十二月份开始散在发病,次年一、二月份升高,三、四月份达到高峰,五月份迅速下降。侵犯对象以十五岁以下儿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2岁。因发热、头痛3天,伴喷射性呕吐5~6次,两眼球红肿疼痛、突出,交替出现烦躁与嗜睡,而急诊入院。当时当地有散在性流脑病例发生。体检:T38.6℃,P98次/分,R24次/分。呈嗜睡状态。两眼突出,左眼为著,左眼睑下垂,结合膜充血水肿。瞳孔左大于右,左眼对光反射迟钝。两眼各向运动受限,左眼尤重。耳、鼻、口腔、面颌等处无感染病灶发现。颈强直。心肺(-)。腹软,肝脾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1岁。发烧39℃伴剧烈头痛1天,呕吐2次,神志不清2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00/70mmHg。神志恍惚,烦躁,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正常,颈部有明显抵抗。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克氏征( ),布氏征( ),巴氏征(-)。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祖国医学属于春瘟、冬瘟范围。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本病流行于冬末春初,以2—3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的小儿多见,成人亦有发病者。流脑的潜伏期为2—3天,最短为1天,最长为7天。根据细菌在体内的途径,其症状大致可分三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菌血症期和脑膜炎期。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常不易截然分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可分为普通型、轻型、暴发型、和慢性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冬春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来,据国内外流行资料分析,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城乡居民中,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似有周期性流行的现象。国内曾于1937—1967年出现过四次大流行。因此,掌握防治对策,控制其发病,在普及大寨县的今天,更显得必要。一、病原学 1.菌群:脑膜炎病原菌,于1909年发现其血清型后。1950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命名委员会,根据其菌群特异荚膜多糖体的不同,将本菌分为ABCD四群。1961年又发现三株不属ABCD群的菌,命名为xyz,1968年又发现了29E,W—135两群。 2.新血清群:目前国内将流脑菌分为ABCD四群,B群分群过去用苏修标准,但有40—70%菌不  相似文献   

11.
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赤多乡9村系高原牧区,于1997年9月19日──12月21日发生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该乡26户藏族牧民145人中共发病16例,死亡11例,发病率为11.03%,死亡率为7.59%,病死率为68.75%。发病共12户,1户五例的7户,占发病户数的58.33%;1户2例以上的5户,占41.67%。9月19日发生首例病人,11月──12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例数的75.00%。发病最小年龄为岁,最大年龄为52岁,0-10岁年龄组占总发病倒数的62.50%。临床表现多数为起病突然,具有剧烈头痛、畏寒高热、伴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真、四肢与躯干…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春季,漳平县又出现一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多集中在3月份。本院传染科收治51例,15岁以下28例,20岁以上18例;普通型38例,暴发休克型3例,暴发脑膜炎型9例,暴发混合型1例。治疗方法为SD钠静脉注射、青霉素静脉滴注,疗程6~8天,脑膜刺激征明显者常规应用甘露醇2~4天。治疗结果痊愈50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1]。部分患者暴发起病,进展迅速,预后差。冬春季多见,儿童易患。近年来,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和成人中未预防接种者的流动性的增加,成人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我院2007年9月~2008年4月共收治34例流脑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卢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9,(3Z):1488-1488
<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该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致,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中普通型预后良好,爆发型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差。本文对2006年3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55例流脑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汪梦  高素香  王芳 《江西医药》2009,44(9):886-887
目的了解我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菌菌群变迁、临床特征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的32例流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部分病例通过脑脊液及急性期血液分离脑膜炎奈瑟菌、PCR检测急性期血清或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菌的DNA的特异片段进行确诊。对临床确诊及病原确诊的病例进行分型,观察其对抗生素的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普通型占21例,暴发型11例,7份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分型,5份检出脑膜炎奈瑟菌,全部为C群,联用第三代头孢和青霉素钠盐有效。结论我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现可能主要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77年1月~10月共收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157例,死亡5例,病死率3.18%,除3例在住院12小时内死亡外,修正病死率为1.27%.兹将有关资料加以总结,以供参考. 资料分析本组病例中男94例(59.98%),女63例(40.12%).年龄最小者为7天新生儿,最大者为62岁,年龄分布见表一. 其中1~14岁者共114例,占72.61%. 本病全年散发,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3~4月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17.
1973年~1987年12月,我院传染科共收治流脑14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诊断标准凡在流脑流行季节突然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颅内压升高、脑脊液细胞及生化检查异常或找到脑膜炎双球菌者均诊断为流脑。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本组男80  相似文献   

18.
胡文玉  张启书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72-3572
近几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发病率逐渐降低,但每年都有流脑病例散发.现将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92例流脑病例做一回顾性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院共收治流脑患者70余例,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6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忻专医院儿科在1965年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期,共收治住院病儿30例,今作粗浅小结,以供参考。诊断依据①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突然起病,发热、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②脑脊液压力增高且有炎症指征;③脑脊液或皮肤瘀斑涂片或培养找到脑膜炎双球菌。凡具备上述三项中两项者,皆成立诊断。本组30例中以3月份发病最高,为16例。和我区呼吸道炎症的高峰一致;2月份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