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的解剖及X线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指标。方法 对 90名 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及 89具成人离体下颌骨后牙区不同部位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 ①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 ,X线片有牙侧(1 5 .91± 1 .85)mm ,无牙侧 (9.0 7± 2 .48)mm ,平均值相差 6 .84mm ;下颌骨标本有牙侧 (1 3 .95± 2 .45)mm ,无牙侧 (8.77± 2 .75)mm ,平均值相差 5 .1 8mm。②颏孔区下颌体高度 ,X线片有牙侧 (33 .64± 2 .69)mm ,无牙侧 (2 3 .65± 4 .2 8)mm ,平均值相差 9.99mm ;下颌骨标本有牙侧 (31 .65± 3 .0 9)mm ,无牙侧 (2 4 .67± 3 .88)mm ,平均值相差 6 .98mm。③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 ,X线片线片有牙侧 (30 .68± 2 .76)mm ,无牙侧 (2 0 .96± 4 .1 5)mm ,平均值相差 9.72mm ;下颌骨标本有牙侧 (2 9.1 5± 2 .91 )mm ,无牙侧 (2 3 .0 3± 4 .1 1 )mm ,平均值相差 6 .1 2mm。结论 选择颏孔和颏孔后 1 .0cm分别作为双尖牙区、磨牙区下颌骨高度的测量标志点 ,方法简单 ,位置较恒定 ,临床使用方便。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 6~ 1 0mm ,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剩余牙槽嵴吸收是影响缺牙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年来各国学者探索和应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修复重建,本文综述了骨移植,生物陶瓷材料骨膜下植入,种植体,膜引导组织再生,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技术,并且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剩余牙槽嵴的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牙槽嵴吸收是影响缺牙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年来各国学者探索和应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修复重建。本文综述了骨移植、生物陶瓷材料骨膜下植入、种植体、膜引导组织再生、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技术,并且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鼠下颌切牙拔出后剩余牙槽嵴吸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切牙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局麻下齐龈缘磨除右下颌切牙牙冠,每3天磨除1次,共3次,最后磨除后3d拔除右下颌切牙,术后0、1、2、4、8、12周分别处死大鼠。用软X线摄片测量大鼠下颌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和保存率,组织学方法评价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对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磨除牙冠后的不同时期牙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牙槽嵴长度:4、8、12周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相比明显降低(P<0.05);拔牙4周后牙槽嵴保存率明显降低。组织形态学:拔牙后2周,拔牙窝内可见新生骨,残存的血凝块减少;拔牙后4周骨改建活跃;拔牙后8周,拔牙窝内充满新生骨;拔牙后12周,新生骨和周围牙槽骨界限不清。牙冠磨除后,牙周组织出现水肿,主纤维束断裂,丧失功能排列,血窦增加,随时间改变逐渐加重。结论:可以采用拔除大鼠切牙的方法建立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剩余牙槽嵴增高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天然牙缺失后剩余牙槽嵴的持续性吸收,采用各种增高牙槽嵴的技术,包括各种外科手术方式增高骨嵴,同种或异种材料的移植,膜引导组织再生、牵张成骨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咨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对下颌无牙颌严重萎缩牙槽嵴的修复方法,以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CDIC种植体,对下颌无牙颌进行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结果:经过5年的临床观察.种植体稳固,义齿功能优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下颌无牙颌严重萎缩牙槽嵴的患者,采用种植覆盖义齿进行修复,通过精心的设计和优良的手术,能有效地恢复功能,并能使种植体长期稳固于口腔内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回顾性影像学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带有Laser-Lok(微结构(8~12μm的微槽)的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既往研究已经应用组织学、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结缔组织纤维在Laser-Lok种植体领口的物理性附着.本研究对49枚种植体的分析表明,在修复完成2年后牙槽嵴顶骨水平平均下降0.44mm,3年下降0.46a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无牙颌牙槽嵴牙位划分方法,为测量分析下颌牙槽嵴形态及其对义齿稳定影响提供定位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下颌无牙颌患者模型302例,从中随机选取50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石膏模型牙槽嵴表面数据,运用SolidWorks软件确定咬合平面、并在牙槽嵴顶线的投影上利用各天然牙中点至中切牙近中面长度占同侧天然牙列近远中长度(正中切牙近中面至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百分比值确定各牙位,标记并连接各测量点:牙槽嵴顶中央点投影(A),左侧磨牙后垫前缘投影(L),右侧磨牙后垫前缘投影(R),左右磨牙后垫前缘投影连线(LR)的中点(M),连接A、M并标记AM中点C;连接C到各牙位中点标记点,并连接M到后牙区各牙位中点标记点,测量各连线与AM的夹角;统计分析测量的数据.结果:在前牙区,C点到各个牙位中点连线近似位于同心圆上,连线与AM的夹角稳定性高(C.V<5%);在后牙区,M点到各个牙位中点连线与AM的夹角较C点连接角度的方差和极差更小,稳定性更高(C.V<5%);同时,利用AM与LR的比值作为定位角度参数建立预测方程,可有效较正各牙位定位偏差.结论:选择下颌牙槽嵴中央线上不同的牙位划分线原点,使用划分线与矢状线的夹角平均值,并通过咬合平面上牙槽嵴顶线投影的高宽比作为参数建立牙位划分角度预测方程,可在下颌牙槽嵴顶线上较稳定地划分各牙牙位.  相似文献   

9.
10.
剩余牙槽嵴吸收的研究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缺失后剩余牙槽嵴的不断吸收给义齿修复带来很大困难。剩余牙槽嵴吸收为多因素所致。动物实验能集中到特定生物学因素上评价多因素中各因素的作用,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剩余牙槽嵴吸收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剩余牙槽嵴吸收的治疗应以临床预防骨吸收为主,亦可采用手术方法增高牙槽嵴,改善组织固位形,以获得良好的义齿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种植覆盖义齿逐渐成为无牙颌患者恢复美观和功能的常规修复方式,其提高了无牙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种植覆盖义齿的种植体因素、附着体因素、咬合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对剩余牙槽嵴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研究提示医师在进行义齿设计时,首先需要在术前考虑患者的口腔黏膜及颌骨条件,选择适宜尺寸的种植体以确保种植体周围余留充足的骨量;其次在选择附着体类型时应充分考虑种植体的数目、位置及A-P距,并适当降低牙尖斜度以避免过大的侧向力对牙槽嵴造成危害;最后还应在术后定期复查,以维持义齿更长久的使用时间及无牙颌患者更充足的骨量。然而影响颌骨吸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未来还应对患者戴义齿的习惯和次数,口腔卫生和营养状况,全身疾病和服药情况等多种因素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曲面体层X线摄片测量,对男女两组共46例无牙颌患者下颌角皮质骨厚度与剩余牙槽嵴高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下颌角皮质厚度与剩余牙槽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男性组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及剩余牙槽嵴高度虽均大于女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该结果提示全身性因素对剩余牙槽嵴吸收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曲面体层X线摄片测量,对男女两组共46例无牙颌患者下颌角皮质骨厚度与剩余牙槽嵴高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下颌角皮质骨厚度与剩余牙槽嵴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男女两组均为P<0.01);男性组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及剩余牙槽嵴高度虽均大于女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该结果提示全身性因素对剩余牙槽嵴吸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在翻译一部分专业术语时 ,发现国内教科书中对于“牙槽嵴”一词的使用较为含糊或不妥。  目前教科书中 ,除了牙周病学之外 ,无论是口腔解剖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外科学等均未能区别“牙槽嵴”与“牙槽脊”的涵义 ,大多是以前者取代了后者。在辞海一书中 ,“嵴”仅指“山脊” ,别无他意 ;而“脊”的涵义较多 ,主要是指突起部分。另外 ,在英语中“CREST(嵴 )”与“RIDGE(脊 )”是有明显区别的 ,而国内教科书几乎均将“RIDGE”译成“嵴” ,并标以英语原文以示正确 ,尤其是口腔解剖学与口腔修复学中标注最多。  经查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与临床相符的下颌重度牙槽嵴萎缩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其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在距下颌第三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釉牙骨质界8 mm处的牙槽嵴上水平磨一凹线,咬骨钳去除该线上方的牙槽骨,用骨凿将去骨区域修平,形成25 mm×8 mm大小的箱状缺损洞形,置入无菌硅胶假体,严密缝合后,待其自然愈合.术后8周行锥形束CT检查.结果 骨改建8周后术区牙槽嵴顶呈圆弧形,嵴顶最低点至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平均2.5 mm.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eagle犬下颌重度牙槽嵴萎缩动物模型,为进行垂直骨增量相关实验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牙齿拔除后,剩余牙嵴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约需8—10周方达基本稳定期。10周后改建仍未停止,实际上持续一生。义齿配戴,咀嚼习惯以及全身因素,对剩余牙嵴的吸收和沉着有显著影响。为了对形成剩余牙嵴的骨型作进一步研究,作者选择了120个成人颅骨标本,均有一颗至数颗缺失三月以上的牙齿,以邻近牙的牙槽突作为判断牙槽突改建的量和方向的基础。全部标本均进行肉眼和射线照片检查,10个标本在剩余嵴处作颊舌向切断,以  相似文献   

17.
无牙颌病人牙槽嵴广泛吸收,使牙槽嵴变低变窄、凹陷或呈刀刃状,义齿基托与牙槽嵴附着面缩小,影响义齿固位,不能达到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当下颌骨严重萎缩时,下颌骨下缘厚度可少于1 cm,甚至经不起正常咀嚼压力,而出现自发性骨折。这些病人需要用手术的方法使牙槽嵴加高,才能获得满意的义齿修复效果。近年来,对口腔硬、软组织的各种矫正方法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了镶牙一手术联合修复的方法,为支持义齿行使功能提供一个合适的硬、软组织结构。本文将近年来前庭沟成形术和牙槽嵴加高术的发展和外科手术方法作一介绍。一、牙槽骨萎缩的原因无牙颌病人牙槽骨吸收的速度,与失牙原因、失牙时间、骨质致密程度以及全身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牙槽嵴黏骨膜扩增术对牙槽嵴增高的长期或短期效果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7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萎缩性牙槽嵴模型和卵巢切除术模型 ,按牙槽嵴黏骨膜扩张模式和类型随机分成 18组 ,采用Teflone扩张器进行黏骨膜扩张 ,并对各观察时段牙槽骨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植入区牙槽嵴软硬组织的变化与扩张强度和扩张频率呈正相关性 ,卵巢切除组各观察时段内牙槽嵴软硬组织变化均显著高于非卵巢切除组。结论 :黏骨膜扩增术对植入区牙槽嵴软硬组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适宜的黏骨膜下扩张模式的选择对于牙槽嵴增高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甲状旁腺素与无牙颌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关系。方法通过配对,选择20例女性无牙颌患者分为牙槽嵴萎缩组和丰满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测定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并测量下颌角度质骨厚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下颌前部牙槽嵴延伸术的一种改进方法。 方法 下颌前部及下唇局部浸润麻醉显效后,翻开下唇,在下唇粘膜上距附着粘膜10~12mm处作切口,另在牙槽嵴上附着粘膜与非附着粘膜交界处作切口(不切开骨膜),由此获得双蒂唇牙槽粘膜瓣,在骨膜之上剥离,切除粘膜瓣下部分软组织,无菌盐水冲洗创口,彻底止血,将粘膜瓣引至预定位置,上置聚乙烯管,经皮缝合固定。粘膜瓣边缘分别与骨膜及下唇水平褥式缝合,暴露创面涂以抗生素油膏,待肉芽组织生长。 术前应对患者仔细检查,粘膜应健康,X线片示牙槽骨无病变、残根等。术前、术后均测量自牙槽嵴顶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