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训练疲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疗法对恢复训练疲劳的作用。方法将40例海训后疲劳士兵,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20d,对照组为自然恢复。结果治疗组疲乏无力、关节酸痛、肌肉僵硬、头晕恶心、饮食减少等疲劳症状减少(P<0.01),血红蛋白量增加和血乳酸含量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促进训练疲劳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和电针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Acu-TEN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分别进行为期2个月,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的电针治疗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百分比等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9.36±2.21)、糖化血红蛋白(6.76±1.01,mmol/L)、BMI(23.96±1.85,%)、腰臀比(0.88±0.01,%)、体脂百分比(26.68±3.16,%)等指标与Acu-TENS组的餐后2h血糖(8.99±1.82)、糖化血红蛋白(7.14±1.13)、BMI(23.73±1.28)、腰臀比(0.89±0.02,%)、体脂百分比(26.60±2.40,%)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随访时,除电针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46±1.71%)与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外,电针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9.36±2.21,mmol/L)、BMI(25.96±1.98,%)、腰臀比(0.93±0.02,%)、体脂百分比(29.09±3.10,%)等指标与Acu-TENS组的餐后2h血糖(10.32±2.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7±1.72,%)、BMI(25.55±1.38,%)、腰臀比(0.93±0.01,%)、体脂百分比(28.78±2.48,%)等各项指标相比,虽有反弹,但是较治疗前仍有下降(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指标方面与电针治疗相比,具有相同甚至略优于电针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等穴经皮电刺激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0.0%与13.3%、43.7%,P〈0.01),且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3%与3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11)
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融合了我国传统针灸治疗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技术的一类重要的补充和替代医学方法,既抑制外周疼痛刺激信号上传,又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多项研究已证实TEAS在各类急慢性疼痛的镇痛疗效上至少与TENS具有等效性。TEAS可个体化的选择穴位和参数,在改善疼痛伴随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亟需开展优化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更全面体现其疗效优势,促进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力竭运动大鼠海马、中脑5-HT及代谢产物含量影响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抗运动性疲劳的中枢5-HT机制。方法: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和TEAS组,每组9组。应用跑台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TEAS治疗选用大鼠“后三里”穴(相当于人类的“足三里”穴),刺激参数:连续波、频率2Hz、强度5mA、时间30min,左右交替,每日1次,连续治疗7d。力竭运动后,记录力竭运动时间;用乳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乳酸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测定脑内5-HT、5-HIAA含量。 结果:TEAS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运动组(P<0.05);运动组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TEAS组(P<0.05);各组间海马和中脑5-HT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EAS组大鼠海马5-HIAA含量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运动组大鼠中脑5-HT/5-HIAA比值显著高于TEAS组(P<0.01)和安静对照组(P<0.05)。 结论:促进海马、中脑5-HT代谢速率可能是TEAS抗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7)。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TEA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H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LE、H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仅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HF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骨性关节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首,如何有效地治疗这种慢性疾病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慢性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舒适化医疗的倡导,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EAS)因其无创、安全、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延缓或逆转关节炎症等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综述TEAS及其联合疗法在骨性关节炎治疗和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TEAS在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严重烧伤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ES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TEAS组选用"足三里"穴在麻醉诱导30 min前开始至术毕持续进行TAES,术后连续3 d间断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次刺激时间30 min,两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别在术前(T1)、术毕(T2)及术后24(T3)、48(T4)、72h(T5)抽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TEAS组术毕24 h后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8含量明显下降(P<0.05);NK细胞活性亦有明显增强(P<0.05).结论:TAES可以促进严重烧伤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低频电穴位刺激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外伤偏瘫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和方法 脑外伤偏瘫患者 116例 ,男 84例 ,女 32例 ;年龄 3~ 6 5岁 ,平均 33.4岁 ;病程 7~ 6 3d ;车祸伤73例 ,刀砍伤 18例 ,物击伤 17例 ,跌伤 8例 ;按GCS分级 ,重度损伤 79例 ,中度 17例 ,轻度 2 0例 ;双侧偏瘫伴假性球麻痹 12例 ,伴运动性失语 13例 ,有 1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15例为单纯性硬膜外血肿 ,其余 10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额、顶、颞叶脑挫伤 ,脑内出血、脑软化灶形成。 10 5例行脑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平均住院 4 3.2d。入院后及出院时 ,均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肢体运动功能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TEA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FMA[(80.71±6.88)分]、MBI[(82.69±5.62)分]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51±3.95)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TEAS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AS)对肺癌化疗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进行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2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62例)、穴位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化疗常规护理,穴位组患者在化疗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电刺激足三里、期门穴及太溪穴,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常规护理基础上仅将电极片贴在相同穴位上,不给予电刺激。观察3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内生肌酐清除率(Cr)、尿素氮(BUN)等主要反映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疗第5天,穴位组患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Cr指标低于常规组;化疗第8天,穴位组患者AST、Cr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第14天,穴位组患者直接胆红素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可减缓肺癌化疗后肝肾功能的损伤进程,进而确保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TEAS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RCT,包括7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EAS组的SDNN[MD=12.95,95%CI(9.18,16.72),P<0.01]、RMSSD[MD=1.81,95%CI(0.10,3.53),P=0.04]、pNN50[MD=1.75,95%CI(1.02,2.48),P<0.01]、HF[SMD=0.27,95%CI(0.01,0.52),P=0.04]、LF/HF[MD=-0.07,95%CI(-0.12,-0.03),P<0.01]、ln-LF[MD=0.63,95%CI(0.25,1.01),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手术中瑞芬太尼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全麻下乳腺手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持续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对照组在穴位上贴电极,不进行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NRS评分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乳腺手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赵芯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5,25(3)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宫腔镜喉罩全麻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收诊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喉罩全麻+电刺激组)、对照组(喉罩全麻组)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喉罩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量、喉罩相关并发症,成功置入喉罩所用时长、留置喉罩时长、喉罩插入次数、喉罩周围漏气、喉罩带血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5min、10min、15min、20min咽喉痛疼痛(WAS)评分,观察咽喉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喉罩周围漏气、术后咽喉痛W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呛咳、吞咽困难、喉痉挛,全身并发症恶心呕吐、体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喉罩置入时间、喉罩留置时间、喉罩插入次数、喉罩带血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术中行喉罩全麻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降低喉罩全麻后咽喉痛的发生率,具有较好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皮电神经刺激术刺激正常老年人穴位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术(TENS)改善老年性痴呆(AD)患者记忆和行为的机制。方法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观察正常人大脑对经皮电神经刺激术(TENS)刺激穴位的反应,刺激部位为左腿的"足三里"、"涌泉"和"太冲"穴,对6名正常老年人进行了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每名受试者分别接受了160 Hz的TENS刺激。结果TENS刺激正常老年人左腿的"足三里"、"涌泉"和"太冲"穴,正常老年人大脑仅在刺激"太冲"穴时可见脑区激活,它们是:下丘脑、BA6区、BA7区、BA31区、BA32区、BA38区。结论TENS可能通过激活上述结构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治疗对轮班制失眠护士睡眠质量及昼夜节律的影响作用。方法在200名轮班护士中,筛选出30例失眠护士,对其进行14 d的TEAS干预治疗,采用腕式睡眠健康记录仪对受试者的睡眠质量进行监测,并检测其唾液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变化,采用余弦法分析其昼夜节律的周期、相位、中值、振幅的变化。结果受试者治疗前的平均入睡潜伏期为37.72 min,平均睡眠效率79.48%,唾液褪黑素节律中值(626.98±157.47)nmol/L,峰值相位时间(24.03±0.83)h,唾液皮质醇节律中值(1 088.39±297.43)nmol/L,峰值相位时间(9.04±0.64)h;而治疗14 d后,平均入睡潜伏期缩短至13.44 min,平均睡眠效率达到86.37%,唾液褪黑素节律中值升高至(835.36±160.23)nmol/L,峰值相位时间提前至(23.35±0.56)h,唾液皮质醇节律中值降低至(902.65±208.50)nmol/L,峰值相位时间提前至(8.10±1.20)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尿流率、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女性OAB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行为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6周、9周后进行OAB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尿流率测定及焦虑量表的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措施与时间在OABSS和生活质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流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焦虑评分下降,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在采用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行为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有效降低OABS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和尿流率,降低焦虑评分,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各7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干预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的E、NE和Cor水平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术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