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酶连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是70年代出现的新的免疫测定技术。在这种测定中应用两种试剂:一种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载体上成为免疫吸附剂,另一种是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这两种试剂与标本中的待测物(抗体或抗原)起特异的免疫学反应,最后用测定酶活力的方法来增加测定的敏感度,可使之达到与放射免疫测定相接近的水  相似文献   

2.
对药物或激素小分子半抗原作免疫测定,不仅需要能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还需要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的标示物,使结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可以被测出。按使用不同的标示物,可将免疫测定分为:酶免  相似文献   

3.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生物芯片 (biochip)是指采用微量点样等方式 ,将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组织切片和细胞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定于支持物 (如玻片、硅片、尼龙膜等载体 )的表面 ,组成密集二维阵列 ,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的靶分子进行杂交、或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技术使待检分  相似文献   

4.
量子点是一种新型荧光标记材料,与传统荧光染料相比具有激发波长宽,发射波长窄而对称,不同粒径和组成的量子点其发射波长不同等优点.应用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对不同的待检分析物同时进行标记,可以达到多个指标同时检测的目的.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已在免疫分析领域及医学诊断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1962年第一具生物传感器问世,因其具有快速、特异地检测分析样品,不需要试剂等优点,得以在科学各领域中迅速地发展。免疫传感器特别是荧光毛细管填装器(FCFD,The flourescent capillary filldevice)的发展更令人瞩目。本文初步报道了FCFD用于检测血清、血浆和全血样品中风疹抗体的可行性及其检测结果。 FCFD应用了抗原抗体竞争结合的原理。将风疹病毒抗原以共价键方式固定在膜上,待测样品和一定量的异硫氰酸标记的风疹病毒单克隆抗体同时与抗原反应。待测样  相似文献   

6.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就是利用碱基序列已知的带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切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同源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样品中待测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和相对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标记物性质不同,可分为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前者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虽有较高灵敏度,但它却有不稳定、相对不安全、自显影时间长、废物难以处理及昂贵等缺点,故发展了一种较灵敏、安全、快速、简便及价廉的非放射性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它的原理、方法、发展过程、不同的标记检测体系的比较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游离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金标记技术(结合微波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金标记技术较免疫荧光、免疫酶标等技术有更大的优越性,它能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精确、细致地定位,特异性强,因此在一些研究工作和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标记时仍然存在既要固定好细胞的微细结构,又不能因固定而丧失待测物质的生物活性这个矛盾,我们在固定时采用微波幅照方法以短时迅速的固定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每一种生物大分子对固定剂等各种因素的耐受性有所不同,因而只能逐个加以模索.作者对游离细胞表面标记结合微波固定技术进行了一些工作,对血细胞和疟原虫等表面抗原免疫金标记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此方法得出的结果阳性率高、非特异性反应少.现概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1.FISH的原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原位杂交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一种高度灵敏、高特异性以及分辨率强的基因和染色体分析技术,它通过标记核酸探针(已知碱基顺序)与细胞内的末知待测的核酸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特异性原位结合(即杂交),然后通过荧光显色,直接观察和确定细胞核中或染色体上的核酸序列的有无、相互位置和相对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名词解释     
差别PCR技术差别PCF(differentialPCR,D-PCR),是一种半定量PCR技术,用以检测基因拷贝数改变的快速方法.其特点为将待测的靶基因与单拷贝参照基因同一反应管中作PCR扩增,以其产物带光密度的比值,评估待测基因扩增或缺失的程度。目前多用于癌基因的研究。名词解释  相似文献   

10.
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分析张丽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海200433化学发光标记(CLL)及发光免疫分析(LIA)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无放射危害的分析技术。七十年代末以来,CLL及LIA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该项技术的机理、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1.
磁性分离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孕酮,睾酮和垂体泌乳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性分离酶标免疫分析技术是80年代中期由瑞士Serono诊断中心发明的一种非同位素免疫检测先进技术,又称为磁性抗体免疫分析技术(MAIA)[1]。该技术使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技术在游离型标记抗体和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中具有完全和快速的优点。我们在用...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发光和发光标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继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后建立起来的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标记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关键技术,不仅在小分子、大分子物质的标记分析中用于标记物的制备,而且在基因探针标记、肿瘤标记和诊断以及导向药物研究中广为采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发光和发光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组织化学(IHC)或免疫细胞化学是一种方法学。自Coons创建免疫荧光组化技术以来,不断推出更为敏感的方法。由最初的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逐步出现了间接法、免疫酶法、亲和细胞化学方法,免疫胶体金法,多聚物酶法(或称非生物素放大法),CSA法、ELF(酶标记荧光)法和原位免疫PCR法及循环放大(RCA)法等。  相似文献   

14.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CD45/SCC设门技术和三色荧光标记抗体 ,检测外周血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对检测标本以CD45- Percp/SSC设门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技术 ,采用单克隆抗体三色标记对白血病患者的细胞群体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95例白血病患者 ,其中急性白血病 14 4例 ,慢性白血病 51例。 14 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13 7例出现可供分析的白血病细胞独立群体。免疫分型结果ALL 66例 ,AML 67例 ,未能分型 4例。 2 7例AL表达 2个不同系列的免疫标记 (2 0 % )。分析了各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的特征 ,AL共表达不同系列的抗原是一种常见现象。结论 :利用CD45 Percp/SSC设门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技术 ,可对白血病细胞群体进行准确的免疫表型检测和研究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双相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汉族人DR2、DR9抗原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待检细胞用^35-S--蛋白氨酸代谢性标记,提取膜蛋白,对抗DR单态性抗血清做免疫,沉淀物用双相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根据DR抗原β肽链电泳图谱差异,6例DR2纯合细胞图谱可分为四种类型。6例DR9纯合细菌图谱可分为两种类型,提示为不同的DR抗原亚型。  相似文献   

16.
免疫-PCR结合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PCR的高敏感性,是一种极为敏感的抗原检测技术,并适合于各种微量抗原的检测。免疫-PCR的关键在于形成抗体-标记DNA偶联物,作为桥梁连接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PCR的高扩增能力。本文简述了免疫-PCR的基本流程以及抗体与标记DNA相偶联、PCR产物检测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研究的新进展高平,李振甲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TrFIA)是当代最灵敏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自80年代初问世以来,该技术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18.
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位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质膜上,由糖蛋白和神经节苷脂组成.TSH-R具有高、低两种亲和力,糖蛋白为高亲和力的识别部位,也是一种异质性受体,能特异地与TSH结合,可以代替TSH抗体,建立放射受体分析(RRA),检测待测物生物活性,而RIA测定待测物免疫活性. 1 TSH-R的制备 取人或牛的新鲜甲状腺,剪碎,组织匀浆,用0.1mol/L二碘水杨酸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获粗制受体液.再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得分子量为280、160、75、15-30kD的四种具有结合TSH活性的TSH-R,又称为增溶受体.最后经胰蛋白酶水解成15-30kD的纯TSH-R蛋白.  相似文献   

19.
组织细胞的原位杂交技术是指利用碱基序列已经明了的、带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切片或细胞中的待测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组织细胞中的待测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和相对性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两个核酸分子的碱基序列如果互补,就可形成稳定的杂交分子。这一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组织细胞中mRNA以及病毒DNA和RNA的检测,它在病毒学、神经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内分泌学以及病理学中均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IgG3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探讨IgG3在炎症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兔抗人IgG3的多克隆抗体包被成固相酶标板,以识别结合待测标本中的IgG3,再用此多克隆抗体标记生物素(Bio-Ab),用亲和素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A),向固相酶标板中加入标准品或待测品,反应、洗涤后,加入Bio-Ab,反应、洗涤后,加入HRP-A,反应、洗涤后,酶标板上形成Ab-Ag-Ab-Bio-A-HRP复合物,加酶底物显色,用酶标仪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光密度(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标本中的IgG3含量.结果:该法测定范围为(1.875~60)ng/ml,最低检出量1.5ng/m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析<8%和10%.用该法测得正常青年人血清IgG3含量为(12.91±4.25)ng/ml(n=64),风湿病患者为(11.23±4.64)ng/ml(n=64),肺部感染患者为(9.32±2.00)ng/ml(n=24),后两组血清IgG3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青年人(P<0.05).结论:我们建立的IgG3 ELISA方法稳定、简便,特异性和灵敏度高,适于检测人血清IgG3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