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合成骨靶向性好的3-1 ,1 -双膦酸乙基-5-氟尿嘧啶。方法 将呋喃啶与亚乙烯基偕二膦酸四乙酯偶联,随后脱去偕二膦酸的酯基得到目标化合物,并采用羟磷灰石晶体吸附实验考察目标物的骨靶向性。结果和结论 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物4,并经1HNMR、IR和MS确证结构;体外骨靶向性实验结果显示目标物4有较好的骨靶向性。  相似文献   

2.
罗愈  海俐  吴勇 《中南药学》2006,4(2):91-93
目的合成N-(双膦羧次甲基)-6(5-氟-2,4-二氧代3,4-二氢-2H-嘧啶-1-基)-6-氧代-己酰胺,并进行初步体外骨靶向性实验。方法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经硅烷化、缩合、氢解3步合成6-(5-氟-2,4-二氧代-3,4-二氢-2H-嘧啶-1-基)-6-氧代-己酸(2),用二氯亚砜氯化后再与含氨基的偕二膦酸酯偶联,最后再用溴代三甲基硅烷特异性解离掉膦酸酯得到目标化合物L,并采用羟磷灰石晶体吸附实验考察目标物的骨靶向性。结果合成了目标物L,并利用^-1H—NMR、IR和MS进行了结构确证。结论体外骨靶向性实验结果显示目标物L有较好的骨靶向性。  相似文献   

3.
按肿瘤细胞靶向、肝靶向、脑靶向、骨靶向、结肠靶向等类别综述5-氟尿嘧啶靶向性前药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1,5-二取代吡唑-3-甲酰胺类化合物,并对其抗ALK5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取代的苯乙酮及草酸二甲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报告基因表达产物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计算化合物对ALK5的抑制率.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4g具有一定的抗ALK5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5-甲基-7,4′-二羟基异黄酮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的比较。方法 三氟化硼-乙醚催化的“一锅法”工艺制备母体化合物1,并通过甲基化和磺化反应合成衍生物2~4,常压耐缺氧试验评价其活性。结果 化合物3和4水溶性强,且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结论 新合成的水溶性化合物3和4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的载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测定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载药量,对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进行质量控制.色谱柱:Inertsil ODS-3,流动相:水(含0.15%三乙胺和0.15%乙酸)-甲醇(95∶5,v/v),紫外检测波长:265nm.线性范围为0.1~150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9%,RSD=1.1%.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经碱水解酸中和后测定的载药量为4.82%.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高,重现性好,能初步确证5-氟尿嘧啶-甲酰-果胶轭合物的结构,并快速有效的测定轭合物的载药量.  相似文献   

7.
WANG Yi  张智慧  WEI Su-ping  魏素萍 《中国药房》2008,19(23):1814-1815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氯膦酸二钠耐药的晚期骨转移疼痛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患者既往都用过氯膦酸二钠治疗≥2周期,以后骨痛再发或加重,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给药时间大于15min,唑来膦酸治疗每3~4周1次,至少连续2次。结果:对癌性骨转移疼痛止痛总有效率64.9%(24/37);体力状况改善总有效率67.6%(25/37)。主要不良反应为低热、食欲下降等,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唑来膦酸能有效缓解对氯膦酸二钠耐药的癌性骨转移疼痛,防止骨相关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5-甲基-7,4’-二羟基异黄酮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的比较。方法三氟化硼-乙醚催化的“一锅法”工艺制备母体化合物1,并通过甲基化和磺化反应合成衍生物2~4,常压耐缺氧试验评价其活性。结果化合物3和4水溶性强,且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结论新合成的水溶性化合物3和4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链极性的改变对氧代固醇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去氧猪胆酸为起始原料合成共22个(其中14个未见文献报道)侧链具一定极性、母环结构为3β,5a,6β-三羟基及3β,6β-二羟基-△^4-烯胆甾-24-酸衍生物,并以3β,5a,6β-三羟基胆甾烷(10)和3β,6β-二羟基胆甾-4-烯(11)为对照,比较其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少部分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比对照物稍强,大部分基本持平,少部分活性消失。希望从3β.5a,6β-三羟基及3β,6β-二羟基-△^4-烯胆甾-24-酸衍生物中找到比现有的氧代固醇抗癌活性更强的化合物的设想,目前尚未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羟基甾醇为起始物,先乙酰化保护3β-羟基,再烯丙位氧化引入7-羰基,该羰基分别用NaBH4-CeCl3和L-selectride还原成不同取向的羟基,最后水解除去保护基得到6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进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合成的6个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无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00 μmol·L-1),对丁酰胆碱酯酶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 32 μmol·L-1),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9.5 μmol·L-1).结论 7位羟基的取向和不同的支链结构对化合物1~6发挥丁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合成2-(E)-亚苄基-5-氨甲基环戊醇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以环戊酮为起始原料,通过Stork烯胺反应、Mannich反应、选择性还原制备目标化合物;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和IR确证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10个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结论目标化合物稳定性有所提高并且保留了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合成2-(E)-(4-甲磺酰基)亚苄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环戊酮、4-甲磺酰基苯甲醛及胺类化合物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0个新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9个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合成2-(E)-(4-甲磺酰氨基)亚苄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环戊酮、4-硝基苯甲醛及胺类化合物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1个新化合物,经IR、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6f、6i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合成罗苏伐他汀的关键中间体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胺基)嘧啶-5-羧酸甲酯。方法 以异丁酰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与对氟苯甲醛缩合、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环合、高锰酸钾氧化,再经甲胺基、甲磺酰基取代全盛的目标化合物。结果 5步反应总收率为25.0%。结论 改进了合成路线,有助于罗苏伐他汀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叔丁基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具有叔丁基结构的三唑醇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以及各种4-(4-烷氧基苯基)哌嗪侧链的引入对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氯频那酮、三氮唑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按国际标准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10个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有4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小于或等于0.125 mg·L-1,是氟康唑的4倍以上,与伊曲康唑相当.结论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疏水基团设计三唑醇类化合物,立体化学因素对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2-(E)-(4-环戊氧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体外试验.方法以环戊酮为原料,经Stock反应、Williamson反应、Mannich反应和芳胺交换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用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口腔癌细胞(KB)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初步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Ⅰ9具有较高的活性,对Bel-7402和KB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98、2.19 μmol*L-1,但低于阳性对照药氟脲嘧啶.结论在苯亚甲基环戊酮2位侧链氨基连接的苯环的2、3、4位引入供电子基,或者在对位引入,可提高化合物活性,但在对位引入诱导效应的卤素原子,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取代哌啶和环仲胺侧链的引入对三唑醇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9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红外光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化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5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小于或等于0.125μg.mL-1,是氟康唑活性的4倍以上,与伊曲康唑活性相当。结论立体化学因素的改变对该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抗心律失常活性化合物。方法以抗心律失常药物sotalol(索他洛尔)为先导化合物,拼合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活性的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药效基团,设计合成了9个N-2-(1-羟基-对甲磺酰基苯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确证。并经离体豚鼠心肌功能不应期测定进行抗心律失常活性的筛选。结果合成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Ⅰ3和Ⅰ7具有一定抗Ⅲ类心律失常活性。结论可用某些基团取代的四氢异喹啉替代sotalol结构中的异丙胺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合成2-(E)-取代苯亚甲基-6-取代胺甲基-1-取代苯基环己醇类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并对其抗炎镇痛、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以环己酮为起始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Mannich反应、Grignard反应制得目标产物;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测定该类化合物的抗炎及镇痛活性;采用MTT检测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CT-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活性;大部分化合物对HCT-15瘤株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Ⅲ9、Ⅲ12及Ⅲ13的抗炎活性优于对照药布洛芬,Ⅲ4的抗炎及镇痛活性均强于对照药布洛芬;大部分化合物在10 μg/mL时,对HCT-15瘤株的生长抑制率高于60%,其中Ⅲ9的抑制率达到86.3%,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艾他培南关键中间体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进艾他培南关键中间体(2S,4S)-4-乙酰硫-1-对硝基苄氧羰基-2-(3-烯丙氧羰基苯氨甲酰基)吡咯烷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反-4-羟基-L-脯氨酸为原料经氨基、羧基保护;羟基甲磺酰化和乙酰硫化;脱去羧基保护基;与3-氨基苯甲酸烯丙酯缩合得目标物。结果与结论反-4-羟基-L-脯氨酸经6步反应制得目标物,总收率为49·4%,各步反应不需繁琐的柱色谱分离,操作简便,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