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放线放线杆菌(A.c)是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A.a的传统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本文从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出发,就核酸探针的种类及其杂交、探针的标记、临床应用、评价及使用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A.a的前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寡核苷酸探针检测龋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伴放线菌放线杆菌在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方法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对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60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10个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菌放线杆菌进行检测。结果60个患病位点中有19位点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检出率为31.67%,在健康部位未检测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患者的年龄是(28.68±7.33)岁,未检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的患者的年龄是(44.48±12.48)岁,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放线菌放线杆菌与年轻患者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伴放线放线杆菌全染色体DNA探针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医学纵横》1997,13(1):11-13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伴放线放线杆菌全染色DNA探针,并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抽提标准菌株Aa Y4 DNA,经~(32)P标记后制成探针,然后用斑点杂交法鉴定探针性质。结果Aa全染色体DNA探针的灵敏性为8×10~2纯菌或1ng同源DNA,探针与口腔常见菌的杂交显示仅与嗜沫嗜血杆菌有较弱的交叉反应。提示~(32)P标记Aa全染色体DNA探针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方便实用,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DNA探针鉴定伴放线放线杆菌(Aa)的价值,探讨Aa与牙周炎临床表现间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成人牙周炎患者59个部位龈下菌斑经Aa选择性培养后,菌落分别用DNA探针法及生化法鉴定,并根据探针法的检出率探讨Aa感染与牙周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DNA探针法与培养法有一致性(P〈0.01,r=0.78但探针法的检出率(26/59)明显高于培养法(19/59)(P〈0.05);Aa的检出率与  相似文献   

6.
伴放线放线杆菌与牙周炎,特别是与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有着密切的关系.伴放线放线杆菌外膜蛋白作为其重要毒力因子,在牙周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伴放线放线杆菌外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外膜蛋白的表现型、外膜蛋白与血清型、外膜蛋白的致病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伴放线放线杆菌菌落生长形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从粗糙型到光滑型的转变过程,认别Aa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生长形态。方法:从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班中分离出的原代菌株8株,应用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液体培养每次传代的同时接种固体培养基观察相应的菌落形态。结果:液体培养获得3株光滑型转变株。菌落的变化从粘附的小菌落到沉淀的大菌落到完全的均匀生长,转化过程大约需要7-8代。在这一过程中相应传至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Aa从粘附的半透明的小菌落变大、不透明并失去粘附的特性,又随着边缘的扩散变为扁平,透明度也增加;与此同进内部的星形结构逐渐变简单、变小,最后消失。固体培养未获得典型的转变株。结论:Aa从粗糙型到光滑型的转变是一个菌落湿度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增大,并逐渐失去内部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可以看到半透明突起的粗糙型,不透明突起的光滑型和近乎透明的扁平光滑型3种菌落形态。  相似文献   

8.
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关系密切。该菌的多种毒力因子中,白细胞毒素的研究最深入。菌株编码白细胞毒素的操纵子中启动子区的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产生白细胞毒素的量,形成致病力强的高毒株,并与不同人群中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发病情况相关。本文就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局限性青少年牙周为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伴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a)表面相关物质(SAM)的提取,纯化,研究其潜在的骨吸收活性,以揭示SAM在牙周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Aa国际标准菌株培养,SAM提取,过Sepharyl-S200层析柱和DEAE-Sephacel层析柱,所有的管用酚硫法测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纯化后鉴定其骨吸收活性.结果:冻干的Aa(1.0g)产生0.1375g粗提物,通过Sepharyl-S200时出现单峰,通过DEAE-Sephacel出现两个峰,骨吸收实验证明SAM有骨吸收活性。结论:Aa的SAM在骨吸收方面具有极大潜能,提示SAM在牙周病骨损害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PCR法检测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etemcomitans,Aa)临床分离菌株血清型,分析其与flp-1基因型的关系。方法用血清型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PCR和多重PCR的方法对60株Aa临床分离菌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与flp-1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60株Aa临床分离菌株中血清型c型63,33%,e型23.33%,b型6.67%,a,f型各占3.33%,未检测到d型菌株;在24名被检测者中,15名检测到c型An菌株,3名检测到b型菌株,各有2名分别检测到a、e、f型菌株。fip-1基因型Ⅰ型菌株的血清型均为a型,40株Ⅱ型菌株中38株为c型,Ⅳ型菌株均为b型,11株Ⅴ型菌株中9株为e型,Ⅵ型菌株均为e型。结论 Aa血清型分布以c型为主,fip-1基因型与菌株血清型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关系密切。该菌的多种毒力因子中,白细胞毒素的研究最深入。菌株编码白细胞毒素的操纵子中启动子区的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产生白细胞毒素的量,形成致病力强的高毒株,并与不同人群中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发病情况相关。本文就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伴放线放线杆菌能产生一种热不稳定蛋白——细胞致死膨胀毒素。该毒素主要由三个相邻的基因编码,分别为cdtA,cdtB,cdtC,对应的蛋白产物分别是CDTA,CDTB,CDTC,它们构成三聚体的全毒素。它能引起细胞体积膨胀,使细胞停滞在G2/M周期而不能进入分裂期,通过线粒体途径导致淋巴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由于该毒素具有多种细胞毒性,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伴放线放线杆菌(Aa)作为实验菌株,在国内口腔微生物学领域首次进行了细菌 DNA 的鸟嘌呤和胞嘧啶克分子百分比(G+C mol%)的测定和 DNA-DNA 分子杂交的研究。用 Marmur 的方法提取 DNA,以热变性(Tm 法)测定 DNAG+C mol%;DNA-DNA 分子杂交采用 DeLey 的光学方法.结果表明:Aa 的 DNAG+Cmol%不同于嗜沫嗜血杆菌,两者间的 DNA 同源性也较低(33.9%)。为了正确鉴定牙周袋内的微生物,必须积极进行细菌的核酸分类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伴放线放线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可疑致病菌,菌毛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本文对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毛的形态、相关基因和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调控、致病作用以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伴放线放线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可疑致病菌,菌毛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本文对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毛的形态、相关基因和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调控、致病作用以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伴放线放线杆菌能产生一种热不稳定蛋白——细胞致死膨胀毒素。该毒素主要由三个相邻的基因编码,分别为cdtA,cdtB,cdtC,对应的蛋白产物分别是CDTA,CDTB,CDTC,它们构成三聚体的全毒素。它能引起细胞体积膨胀,使细胞停滞在G2/M周期而不能进入分裂期,通过线粒体途径导致淋巴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由于该毒素具有多种细胞毒性,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3个磷酸胆碱阳性的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株在蛋白酶K作用后电泳结果的变化,分析磷酸胆碱抗原在细菌中的附着结构.方法 将培养收集的伴放线放线杆菌破碎处理后,加入蛋白酶K水解,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考玛斯亮蓝染色显示蛋白条带的分布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胆碱的分布情况.结果 伴放线放线杆菌的3个菌株SA716、SA1398、SA2791通过SDS-PAGE电泳,可见未经蛋白酶K处理的细菌悬液显示连续分布的蛋白条带,而蛋白酶K处理后,只显示1条蛋白条带,该条带在只有等量蛋白酶K的对照组也出现,而在未经蛋白酶K处理的细菌悬液中无该条带,可以确定这一条带是蛋白酶K,细菌蛋白都已经被分解.未经蛋白酶K处理的菌株通过SDS-PAGE电泳和磷酸胆碱免疫印迹检测,磷酸胆碱显示阳性结果,磷酸胆碱附着结构分子量大小约为9 kDa,而蛋白酶K处理后,显示阴性结果,磷酸胆碱信号消失.结论 伴放线放线杆菌磷酸胆碱信号在蛋白酶K处理后消失,提示该抗原的附着结构为蛋白成分.  相似文献   

18.
伴放线放线杆菌血清型b菌株中磷酸胆碱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伴放线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血清型b菌株细胞中是否存在磷酸胆碱。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狭线印迹法、十二烷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等方法,用磷酸胆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TEPC-15作为检测抗体,检测12株Aa血清型b菌株中的磷酸胆碱。结果通过狭线印迹法在Aa中可以检测到磷酸胆碱,12个血清型b菌株中,5个菌株为磷酸胆碱阳性,占总数的41.7%;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提示该结构位于Aa的表面,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显示,磷酸胆碱附着的结构分子量大小约为9 kDa,免疫荧光显微镜和电泳免疫印迹法的阳性菌与狭线印迹法的阳性菌相同。结论 Aa血清型b菌株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磷酸胆碱,该结构可能位于Aa的表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 illus actinomycetem com itans,A.a)在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颊黏膜中的分布。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AgP)、慢性牙周炎患者(CP)、牙周健康者口腔龈下菌斑和颊黏膜中的A.a进行检测,分析该菌分别在两部位的相对含量。结果:AgP组菌斑和颊黏膜样本中A.a阳性检出率均为41.7%,分别高于CP组(菌斑16.7%、颊黏膜10.0%)和牙周健康组(菌斑和颊黏膜均为0%)。AgP组A.a在菌斑和颊黏膜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5%和22.2%,高于CP组(菌斑19%、颊黏膜12.75%)。结论:A.a不仅存在于龈下菌斑中,也能够粘附于颊黏膜;A.a是AgP的主要优势菌也参与了CP的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的粘附特性及菌毛结构基因tip-1的遗传多样性对菌株粘附活动的影响。方法检测不同孵育条件下5种tip-1基因型临床分离菌株和光滑型菌株的粘附活动。结果临床分离菌株的粘附量随菌液浓度,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tip-1基因型Ⅱ型菌株的粘附量高于其它4型菌株,光滑型菌株的粘附量低于临床分离菌株。生理温度下菌株粘附数高,低温下明显降低。厌氧条件和有氧条件下的粘附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伴放线放线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粘附存在时间和菌量依赖性,并要求一定新陈代谢活性,粘附效率在氧浓度改变时没有明显变化。伴放线放线杆菌表型影响菌株的粘附作用。不同tip-1基因型菌株粘附能力存在差异,Ⅱ型菌株粘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