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放线放线杆菌(A.c)是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A.a的传统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本文从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出发,就核酸探针的种类及其杂交、探针的标记、临床应用、评价及使用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A.a的前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伴放线放线杆菌全染色DNA探针,并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抽提标准菌株Aa Y4 DNA,经~(32)P标记后制成探针,然后用斑点杂交法鉴定探针性质。结果Aa全染色体DNA探针的灵敏性为8×10~2纯菌或1ng同源DNA,探针与口腔常见菌的杂交显示仅与嗜沫嗜血杆菌有较弱的交叉反应。提示~(32)P标记Aa全染色体DNA探针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方便实用,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一兼性厌氧、嗜CO_2、无动力的G-小杆菌。正常以少量寄居于口腔牙菌斑,现归于嗜血杆菌属。但其分类问题还有争论。最近的研究表明,A.a的感染不仅与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 periodontitis-JP)的关系密切,而且在快速进行性牙周炎(rapidly progressive periodontitis-RP)和活跃性成人牙周炎(adult periodontitis—AP)中也占有一定地位。提示了A.a与牙周炎的活动性和进行性破坏有关。本文仅就A.a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和免疫性作一综述。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为G-小杆菌,有的略弯  相似文献   

4.
经选择分离培养,从14例青少年牙周炎(JP)患者和35例成人牙周炎(AP)患者的牙周袋中鉴定出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a)14株,其中12株为白细胞毒素株。结果表明:A.a 的感染与IP 和 AP 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其白细胞毒株与临床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 illus actinomycetem com itans,A.a)在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颊黏膜中的分布。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AgP)、慢性牙周炎患者(CP)、牙周健康者口腔龈下菌斑和颊黏膜中的A.a进行检测,分析该菌分别在两部位的相对含量。结果:AgP组菌斑和颊黏膜样本中A.a阳性检出率均为41.7%,分别高于CP组(菌斑16.7%、颊黏膜10.0%)和牙周健康组(菌斑和颊黏膜均为0%)。AgP组A.a在菌斑和颊黏膜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5%和22.2%,高于CP组(菌斑19%、颊黏膜12.75%)。结论:A.a不仅存在于龈下菌斑中,也能够粘附于颊黏膜;A.a是AgP的主要优势菌也参与了CP的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6.
以伴放线放线杆菌(Aa)作为实验菌株,在国内口腔微生物学领域首次进行了细菌 DNA 的鸟嘌呤和胞嘧啶克分子百分比(G+C mol%)的测定和 DNA-DNA 分子杂交的研究。用 Marmur 的方法提取 DNA,以热变性(Tm 法)测定 DNAG+C mol%;DNA-DNA 分子杂交采用 DeLey 的光学方法.结果表明:Aa 的 DNAG+Cmol%不同于嗜沫嗜血杆菌,两者间的 DNA 同源性也较低(33.9%)。为了正确鉴定牙周袋内的微生物,必须积极进行细菌的核酸分类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PCR法检测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etemcomitans,Aa)临床分离菌株血清型,分析其与flp-1基因型的关系。方法用血清型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PCR和多重PCR的方法对60株Aa临床分离菌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与flp-1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60株Aa临床分离菌株中血清型c型63,33%,e型23.33%,b型6.67%,a,f型各占3.33%,未检测到d型菌株;在24名被检测者中,15名检测到c型An菌株,3名检测到b型菌株,各有2名分别检测到a、e、f型菌株。fip-1基因型Ⅰ型菌株的血清型均为a型,40株Ⅱ型菌株中38株为c型,Ⅳ型菌株均为b型,11株Ⅴ型菌株中9株为e型,Ⅵ型菌株均为e型。结论 Aa血清型分布以c型为主,fip-1基因型与菌株血清型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伴放线放线杆菌在全身血液感染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29株从全身感染患者血液中分离培养的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株进行血清型分析,采用ATCC 29523(血清型a)、ATCC 43718(血清型b)、ATCC 33384(血清型c)、IDH781(血清型d)、IDH1705(血清型e)以及CU1000(血清型f)作为伴放线放线杆菌参考菌株。根据伴放线放线杆菌不同血清型特异性多糖抗原基因序列设计6对不同的寡核苷酸引物,用这6对引物分别对上述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结果每一对引物均针对相应血清型的参考菌株产生特异性单一条带PCR产物,血清型a、b、c、d、e、f菌株的PCR产物大小分别为428、298、559、690、211、232bp。29株血源性临床分离菌株中血清型b16株(55%),血清型a和c各4株(14%),血清型d和f各2株(7%),还有1株无法鉴定为上述任何一种血清型。结论血液中分离培养的伴放线放线杆菌以血清型b为主,其次是血清型a和c。  相似文献   

9.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牙周主要致病菌之一,近年对其研究较多,并取得不少进展,本文着重描述了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的一些重要特性,包括其传播特征、分类、毒性特征、检测方法、与牙周炎的关系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3个磷酸胆碱阳性的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株在蛋白酶K作用后电泳结果的变化,分析磷酸胆碱抗原在细菌中的附着结构.方法 将培养收集的伴放线放线杆菌破碎处理后,加入蛋白酶K水解,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考玛斯亮蓝染色显示蛋白条带的分布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胆碱的分布情况.结果 伴放线放线杆菌的3个菌株SA716、SA1398、SA2791通过SDS-PAGE电泳,可见未经蛋白酶K处理的细菌悬液显示连续分布的蛋白条带,而蛋白酶K处理后,只显示1条蛋白条带,该条带在只有等量蛋白酶K的对照组也出现,而在未经蛋白酶K处理的细菌悬液中无该条带,可以确定这一条带是蛋白酶K,细菌蛋白都已经被分解.未经蛋白酶K处理的菌株通过SDS-PAGE电泳和磷酸胆碱免疫印迹检测,磷酸胆碱显示阳性结果,磷酸胆碱附着结构分子量大小约为9 kDa,而蛋白酶K处理后,显示阴性结果,磷酸胆碱信号消失.结论 伴放线放线杆菌磷酸胆碱信号在蛋白酶K处理后消失,提示该抗原的附着结构为蛋白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10名全身及牙周组织健康受试者,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有/无伴放线放线杆菌情况下培养0—96h,用荧光探针(AnnexinV—FITC、PI、CD69-TC7)进行标记,并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全淋巴细胞加伴放线放线杆菌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在48h、72h、96h分别为13.42±2.88、22.74±2.18、46.92±4.28,全淋巴细胞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在48h、72h、96h分别为8.46±2.53、6.36±2.36、9.36±2.67,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CD69加淋巴细胞加伴放线放线杆菌组和CD69+淋巴细胞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除48h外的4个时间点上都无明显差异(P〉0.05)。CD69+淋巴细胞加伴放线放线杆菌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在各个时间点上都明显高于全淋巴细胞加伴放线放线杆菌组(P〈0.01)。结论伴放线放线杆菌能够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并且能够通过活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伴放线放线杆菌与牙周炎,特别是与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有着密切的关系.伴放线放线杆菌外膜蛋白作为其重要毒力因子,在牙周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伴放线放线杆菌外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外膜蛋白的表现型、外膜蛋白与血清型、外膜蛋白的致病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牙周主要致病菌之一,近年对其研究较多,并取得不少进展,本着文重描述了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的一些重要特性,包括其传播特征,分类,毒性特征,检测方法,与牙周炎的关系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伴放线放线杆菌诱导母鸡产生特异性IgY抗体情况,以及其抑制伴放线放线杆菌(A.a)和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g)生长效果。方法:应用免疫接种法、水稀释法、盐析法、液体培养抑菌法、以及ELISA法,诱导、提取和纯化IgY抗体,取一定量抗体与细菌共同培养,测定抑制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生长效果。结果:两步硫酸铵盐析沉淀的IgY抗体纯度达85.6%~90.3%;抗原结合效价为1∶32000;抗伴放线放线杆菌IgY抗体与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交叉免疫反应的抗原结合效价为1∶8000;当抗伴放线放线杆菌IgY抗体浓度在5.0、1.0、0.1g/L时,细菌浓度在5×108CFU/L培养24h其抑菌率分别为31.60%(P=0.004)、10.24%(P=0.024)、-3.30%,培养72h其抑菌率分别为64.20%(P=0.004)、53.21%(P=0.002)、11.20%。细菌浓度在1×108CFU/L培养24h其抑菌率分别为35.71%(P=0.004)、30.95%(P=0.012)、11.11%,培养72h其抑菌率分别为65.11%(P=0.005)、54.04%(P=0.002)、16.17%;5.0g/L的抗伴放线放线杆菌IgY与1×108CFU/L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培养24h其抑菌率为41.61%(P=0.005),培养72h抑菌率为86.99%(P=0.014)。结论:伴放线放线杆菌能够诱导母鸡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IgY抗体,该抗体在一定的浓度内有抑制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生长的作用;伴放线放线杆菌与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存在着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伴放线放线杆菌形态变化对白细胞毒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粗糙型和光滑型伴放线放线杆菌各8株,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液体培养12、24、48、60、72h的菌体及培养上清液中116kDa大小白细胞毒素蛋白条带的情况,应用超滤法分离纯化培养上清液蛋白,应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检测上清液蛋白白细胞毒素活性。结果粗糙型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株液体培养12、24、48、60、72h菌体蛋白电泳均可见116kDa大小的蛋白条带,培养上清液蛋白电泳结果显示116kDa大小的蛋白条带均出现于培养24和48h;光滑型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株液体培养12、24、48、60、72h菌体蛋白电泳结果均缺少116kDa大小的蛋白条带,培养上清液蛋白电泳结果显示116kDa大小的蛋白条带出现于培养12和24h;实验菌株培养上清液提取蛋白均具有白细胞毒素活性。结论伴放线放线杆菌粗糙型和光滑型菌株均可分泌具有直接杀灭人多形核白细胞活性的白细胞毒素,但粗糙型菌株分泌白细胞毒素的时间晚于光滑型。  相似文献   

16.
伴放线放线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可疑致病菌,菌毛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本文对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毛的形态、相关基因和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调控、致病作用以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DNA探针鉴定伴放线放线杆菌(Aa)的价值,探讨Aa与牙周炎临床表现间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成人牙周炎患者59个部位龈下菌斑经Aa选择性培养后,菌落分别用DNA探针法及生化法鉴定,并根据探针法的检出率探讨Aa感染与牙周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DNA探针法与培养法有一致性(P〈0.01,r=0.78但探针法的检出率(26/59)明显高于培养法(19/59)(P〈0.05);Aa的检出率与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鉴别伴放线放线杆菌的6种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采用PCR的方法对伴放线放线杆菌的不同菌株进行血清型分类。方法:根据伴放线放线杆菌不同血清型特异性多糖抗原基因序列设计6对不同的寡核苷酸引物,用这6对引物分别对所选择伴放线放线杆菌6种不同的血清型菌株各3株,共18株,其中参考菌株6株,系ATCC29523(血清型a),ATCC43718(血清型b),ATCC33384(血清型c),IDH781(血清型d),IDH1705(血清型e)以及CU1000(血清型f),其余12个菌株均为临床分离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结果:每一对引物均针对相应的血清型产生特异性单一条带PCR产物,产物大小分别为428bp(a),298bp(b),559bp(c),690bp(d),211bp(e),232bp(f)。全部18个菌株均能够被准确识别,无交叉反应。结论:PCR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伴放线放线杆菌目前已知的全部6种血清型。  相似文献   

19.
伴放线放线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可疑致病菌,菌毛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本文对伴放线放线杆菌菌毛的形态、相关基因和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调控、致病作用以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应用荧光试剂检测放线共生放线杆菌与嗜沫嗜血杆菌,简便、快速、明确。可用于两种细菌的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