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衰弱是一种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不佳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其病因一般是由于神经系统过度紧张,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以及生活忙乱无绪,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的破坏,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紧张和疲劳得不到恢复等原因所引起的。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衰弱症状,病人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  相似文献   

2.
神经衰弱是因为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思想负担过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等引起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既然是神经衰弱,很多人都认为神经衰弱表现为嗜睡、精神萎靡不振、机体软弱无力、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实,神经衰弱有很多类型。上述症状属于衰弱型神经衰弱,还有一种是兴奋型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3.
神经衰弱是因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并非是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现在欧美国家已取消了这一诊断名称,而我国目前仍在大量沿用。1994年我国制定了诊断标准,以脑功能衰弱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有易兴奋、易疲劳、情绪症状、紧张性头痛和睡眠障碍这5类症状中的任何3项;对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造成了不良影响;病程在3个月以上;排除了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其他神经症状和精神病,便可诊断为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4.
神经衰弱是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一种神经症。该病以青壮年发病较多,脑力工作者较常见,占门诊就诊神经症患者的半数以上。神经衰弱的表现与焦虑症、轻度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早期的症状有相似之处,需要正确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男子性功能活动。是一项涉及精神、身体、心理、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生理活动。 正常健康男性、对性生活有一定的要求,性欲如得不到满足可能导致某种身心障碍、但性生活过度。也可能引起疲劳和神经衰弱等现象。因此,怎样正确掌握性生活的时机和频度,就成为男子自身应当充分了解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功能和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乏,伴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性障碍.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引起大脑皮质兴奋功能和抑制功能紊乱,造成中枢神经递质失调,而引发神经衰弱.患者常因睡眠障碍、躯体不适而苦恼.常常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7.
社经衰弱病人的症状五花八门,主要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疲乏、记忆减退、烦躁易怒,对光、声敏感,心悸、耳鸣、眼花、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尿频、腰酸背痛、阳痿或遗精等。其中最突出的是易疲劳和失眠。 神经衰弱病人清晨起来就感到倦怠无力,这与一般正常人工作太累或用脑过度后产生的疲劳不同。后者一般经过适当休息就可消除疲劳。神经衰弱的病人常常是整天头脑昏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患者总认为自己“脑子坏了”。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问 神经衰弱与工业毒物所致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有何区别? 答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神经官能症,neurosis)。 神经衰弱的发病与内因(如性格等)和外因(过度劳累、精神刺激等)有关,是由于神经活动长期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动力平衡失调而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易疲劳,工作与学习效力减退,经休息亦不能好转;情绪障碍,易兴奋,激惹或急躁;躯体症状多样;睡眠障碍,如白天思睡,而晚间失眠、多梦、易醒,以致头昏、耳鸣、记忆减退、  相似文献   

9.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性障碍。患者常同时有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衰弱症状这是本病常见的基本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者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很多患者诉述做事常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相似文献   

10.
神经衰弱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失调症候群,一般会表现出失眠、健忘、焦虑等症状。是一些长期精神因素引起的大脑活动过度紧张使脑力活动能力减弱的现象。如果你经常出现失眠、健忘、焦虑,不妨测一测神经衰弱的程度吧。  相似文献   

11.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一种神经症。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大学生人群发病率较高,与学习、生活、情绪、精神、躯体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机理尚未明了。重度患者不仅存在肉体与精神痛苦,而且影响工作、学习、生活。采用综合疗法对385例大学生神经衰弱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按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简称CCMD-3)神经衰弱诊断标准[1],选择某医院2001~2004年门诊385例神经衰弱学生,其中男生198例,…  相似文献   

12.
神经衰弱是指在社会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引起神经调节等功能衰退的一类精神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按现代精神病学的认识,属于精神性疾病和神经官能症范畴。  相似文献   

13.
神经衰弱是神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特点是易兴奋、易疲劳,并伴烦躁、头痛、失眠等心理生理症状。 1诊断 1.1歌诀气质阴郁中间型,心理应激是诱因,自主神经功能乱,查体辅检无阳性,临床五型应明确,排除身体器质病。  相似文献   

14.
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精神活动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功能失调,精神活动能力受到影响。精神创伤是本病的诱因。凡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索,使神经活动过程长期而持久地处于过度的紧张状态。随之发生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极多,如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因之常丧  相似文献   

15.
体力疲劳发生机理的进展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力疲劳发生机理的进展与预防华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教研室詹承烈疲劳可能起源于心理因素,常与缺乏动力、兴趣或过度心理紧张等有关;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常与过度体力活动(含劳动与运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等有关。在此仅讨论以体力活动为主所致的疲劳,...  相似文献   

16.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一类以精神易兴奋和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状性障碍。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甚满意。我科于2003年2月至3月采用高压低频脉冲电位治疗神经衰弱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1994年7月中国精神疾病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7.
神经衰弱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并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精神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其患病率高,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已引起了国内神经精神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探讨其患病规律,分析患病原因,以便能为减少神经衰弱的发生提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疲劳对健康的危害往往不被人们重视或不能顾及或迫于无奈,古有成语"积劳成疾",说明我们的祖先对疲劳有损健康早有认识.诸葛亮为蜀国事无巨细昼夜操劳、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年仅54岁就英年早逝,病死于中军帐里,是慢性疲劳危害健康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由于极度疲劳而导致猝死的例子经常可听到或见到,如2004年夏天北京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司机行车途中突然猝死事件;北京马拉松比赛一位19岁大学生和一位50多岁中年人猝死于途中,都是急性精神和体力极度疲劳所致的典型例子.疲劳可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或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从时间上分又可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生理(体力)疲劳是指身体骨骼肌和各脏器超负荷工作导致的功能减低或甚至衰竭;心理(精神)疲劳是指精神过度负担、压力或创伤所导致的心理反应功能减低或甚至衰竭,而进一步导致生理功能减低或甚至衰竭;这两者往往又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急性疲劳是指几小时或几天之内超负荷工作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疲劳;慢性疲劳是指长时间的负担过重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疲劳.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尤其是中青年,工作、生活、家庭、社会交往等种种压力和负担,不堪重负,以致精疲力竭,最终积劳成疾.  相似文献   

19.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焦虑或脑力持续超负荷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之间发生冲突,导致抑制过程弱化和兴奋亢进,特别是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弱,从而出现过度兴奋与迅速疲劳、睡眠障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一系列症状。老年人多由于大脑功能减退,神经活动的功能障碍,出  相似文献   

20.
陈干华  张英根 《中国校医》1997,11(2):126-127
种经衰弱是大脑功能失调为表现的疾病,是d]各种因素引起穴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暂时失调而产生的c本病以青壮年、脑力劳动者、青年学牛尤为多见。全国大学生调查检出率jJZ%[人此病造成记忆力与工作能力减退、严重影响学习和_E作。目前此病在临床实际检查中缺乏客观依据。几年来我们对神经衰弱患者进行了脑电图(REG)检查,194例中67%有异常波出现,我们对有异常波出现和有神经衰弱症状的患者,采用了体育锻炼、心理疗法、药物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l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