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系统的生成有两种途径,即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血管发生是指胚胎时期中胚层细胞分化形成内皮细胞的前身——成血管细胞,并构成胚胎的原始血管系统。而血管生成是从原有已存在的大血管长出新的小血管。在成人组织器官中,除了女性生殖系统外,很少有新的血管生成。但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缺血、炎症、伤口愈合、肿瘤生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有新生血管形成。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外周血管病引起的心肌或肢体缺血的患者,诱导新的血管生成(侧支循环的形成),以增加缺血器官的血供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肢体缺血的临床前试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在原有微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出芽或其它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有局部的新血管生成;而血管的异常增生则与许多疾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频  阎钧  汪昱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2):151-153
回顾第一个组织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crine glands-cteriveclvascular endothelial gmwth factor EG-VEGF)的研究与进展,发现EG-VEGF仅对有内分泌因素存在的靶器官、靶细胞产生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蛋白激酶p44/42和磷脂酰叽醇3-激酶信号通路来发挥功能,以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细胞扩增和转移。以EG-VEGF为靶位点的治疗方法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是夫肠癌生长、转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大肠癌治疗中一个很有希望的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肿瘤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已研究出多种治疗策略来抑制VEGF途径,早期研究显示针对VEGF的单抗Bevacizumab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特别是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血管生成。受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肿瘤血管在形态、功能、蛋白表达、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性,以及在遗传学水平上与正常血管存在差异。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能动态的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不同肿瘤,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长部位,同一条脉管不同区域,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均表现出异质性。了解肿瘤血管的异质性,不仅可以提高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减少药物副反应,也为了解肿瘤组织中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形成活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形成活性的研究方法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重庆市630042)刘胜春综述吴凯南审校肿瘤血管形成(Angiogenesis,又称血管生成)是指在肿瘤内或向肿瘤内生长的新形成的血管,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作用。缺乏血管形成的肿瘤,由...  相似文献   

7.
肿瘤需要获得血供以维持生长与转移。拟血管生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不依赖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脉管生成方式,有助于解释一些经典的血管生成理论难以说明的现象,体现了肿瘤细胞的可塑性,对于发展新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主要的效应肽,介导了维持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和体液平衡的激素效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大量实验表明,AngⅡ通过其1型、2型受体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浸润和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形成了肿瘤治疗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侵袭脉管是血行转移的生物学基础,癌细胞离开原发病灶,侵入脉管或癌组织内的新生血管中,随着血液流动移行,在其他脏器血管内停留,脱逸出血管外,在其它组织内形成新的转移灶,尽管癌细胞转移详细机理有许多不明之处,没有癌细胞侵袭脉管这一过程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当原发癌灶增长到1~3mm以上时,即可刺激周围组织新生血管以供应其营养,癌细胞刺激新生的血管在结构、功能、微循环特征上与正常组织都是不同的。癌细胞侵  相似文献   

10.
NF-κB与肿瘤的浸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其恶性程度的标志之一,瘤细胞首先与胞外基质(ECM)的黏附蛋白结合,随后分泌蛋白酶水解基质并迁移出原发灶,一部分癌细胞穿透内皮基底膜进入淋巴管及血管,随循环到达新的脏器,黏附脉管内皮细胞并穿出,再重新黏附,进而形成转移灶。在这个序贯连续的过程中要求肿瘤细胞自身产生足够的生长信号并逃逸凋亡和免疫系统的监视,  相似文献   

11.
黄玮  钟捷 《肿瘤》2007,27(2):162-163,16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机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内分泌网络,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作为其中主要效应的分子,除了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浸润和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药物靶点。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1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抗血管生成联合放化疗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中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在临床试验中其单一疗效并不理想。根据抗血管生成和放化疗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有计划合理地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和放化疗可提高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肿瘤血管新生化的主要方式包括血管生(angiogenesis)、血管发生(vasculogenesls)口淋巴管生成(Iynlphangiogenesis)。1999年,Maniotis等描述了一种存在于高侵袭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血液流通管道,即血管生成拟;惫(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VM管道中肿瘤细胞被覆管道的表面但是并没有表现出血管内皮的特点,肿瘤干细胞和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发现给经典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带来了冲击。肿瘤千细胞可能不仅影响着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同时可能影响着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COX-2、VEGF的表达,并用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微血管生成状况。结果COX-2在70.0%(21/30)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VEGF在56.7%(17/30)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和VEGF表达相关;COX-2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相关。结论COX-2和VEGF过表达均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曾辉 《世界肿瘤杂志》2006,5(4):286-291
新生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预先存在的毛细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都涉及了新生血管生成包括胚胎发育、月经周期、伤口愈合、肿瘤、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而在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起着及其关键的作用。本文就VEGFR-2的结构、功能、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应用前景作一介绍。对VEGFR-2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设计包括新生血管生成在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其受体-3(VEGFR-3)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0例正常胃组织和98例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71.4%(70/98),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9.2%(9/98)和5.0%(1/20)。98例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血管浸润以及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VEGF-C及其受体系统是淋巴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于胃癌区域淋巴管生成、淋巴转移途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Jiang ZQ  Zhu FC  Qu JY  Zheng X  You CL 《癌症》2003,22(2):178-184
背景和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MMP-9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ICC)、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15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中MMP-9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标记指数(Ki-67标记)。结果:在宫颈癌中,MMP-9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膜和/或细胞浆;Ki-67主要表达于癌细胞核;CD34主要表达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从正常宫颈上皮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再到宫颈浸润癌,MMP-9、Ki-67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均逐步显著升高(P<0.05)。MMP-9在ICC中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γ=0.287,P<0.05)。MMP-9在ICC中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Ki-67表达有关(P<0.05或P<0.01);而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突破深层间质浸润、FIGO分期为Ⅱ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Ki-67高度表达者,其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浸润深度在浅层间质以内、FIGO分期为I期、组织学分级未超过Ⅱ级及Ki-67表达在中度以内者(P<0.01或P<0.05)。结论:MMP-9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MMP-9过度表达者,宫颈癌血管生成能力显著增强、癌细胞增殖活跃、更易发生侵袭转移,但并非惟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中MMP-9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其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异源二聚体,在机体缺氧、缺血状态下被诱导表达增加,可上调VEGF、EPO、GAPDH、COX.2、iNOS的活性,参与缺氧条件下血管生成、能量代谢及细胞的凋亡。研究证实HIF-1在肝癌等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对HIF-1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将为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包括早期原发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落并侵人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瘤继续扩散等多个步骤。在此过程中,肿瘤细胞与机体许多因素相互影响,其中许多细胞因子如IL-8、IL-18、TNF-α等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其DNA于1984年克隆成功。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骨髓的多灶性浆细胞肿瘤,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延长了患者总体的生存率,但是由于内在或获得性化疗的耐药性,MM仍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骨髓中MM细胞和骨髓间质细胞(SC)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了一些具有血管生成潜能的细胞因子(VEGF、IL-6等)的过度增生,它们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途径促进MM细胞的生存和增生。有学者认为,血管发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前提,而丰富的临床前和临床资料证明了血管发生在MM中的重要性。对MM中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具有血管生成抑制功能的新型药物进行概括,以更清楚地了解M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