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CD4 4V6和rasp2 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其中 31例有颈淋巴结转移 ,2 5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 )和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D4 4V6和rasp2 1的检测。结果 :癌肿组的CD4 4V6和rasp2 1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 4V6和rasp2 1的阳性率也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CD4 4V6、rasp2 1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指标 ;CD4 4V6、rasp2 1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在I型、Ⅱ型、Ⅲ型及包膜内型、包膜外型、腺外型之间的表达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30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0例甲状腺腺瘤(TA)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NTT)进行了CD44v6检测。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E-cadherin、CD44v6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E-cadherin(E-cd)、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PTC标本中E-cd、CD44v6的表达。结果:E-cd、CD44v6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3%(31/70),67.1%(47/70),二者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E-cd、CD44v6阳性率分别为27.6%,82.8%,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6.1%,56.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TC中E-cd、CD44v6的表达有助于其转移潜能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FTC)中CD44v6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CD44v6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C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CD44v6和VEGF-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VEGF-C可能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CD44v6和VEGF-C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与转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仇玲玲  付琼  黄雅萍  翟梅娟  杨俊杰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40-641,654,F0003
目的探讨CD147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47和CD44v6在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TC中CD147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46.3%和76.3%,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的13.3%和23.3%,正常甲状腺组织均阴性表达;腺外浸润组CD147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和83.3%,显著高于无浸润组的25%和55%;淋巴结转移组CD147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9%和83.9%,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的16.7%和58.3%。CD147和CD44v6的阳性表达与PTC浸润与转移呈正相关(=0.282,<0.05)。结论 CD147和CD44v6在促进PTC的浸润与转移中呈互补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以及肿瘤浸润转移的判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和CD44 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0例乳头状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和CD44v6的表达,分析HIF-1α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关系。结果两种因子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甲状腺腺瘤(P<0.05),HIF-1α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IF-1α和CD44 v6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v6和LN-R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 v6和LN-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6v 和LN-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73.6%(42/57)、79.8%(46/57),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Ⅱ-Ⅲ级IMPC中表达显著高于Ⅰ级(P<0.05),在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的IMP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不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的IMPC(P<0.05),不同年龄组、肿瘤所占比例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CD44v6和LN-R蛋白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和LN-R蛋白在IMPC中高表达,组织学级别越高或淋巴结转移数越多,其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Envision法对36例伴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LNM)、1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甲状腺滤泡型癌(F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NT)各21例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CD44V6表达,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滤泡型癌中均有CD44V6表达,但MTC+LNM组的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MTC组和FTC组(P<0.05,P<0.01)。结论 CD44V6在甲状腺髓样癌中有异常表达,且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CD44V6高表达,说明CD44V6阳性表达与其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颈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D44V6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乳腺癌中CD44V6表达总阳性率为62.7%。不同年龄、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患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erbB2/neu的表达产物HER2表达患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中CD44V6的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对患者术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 osteopontin,OPN) 与CD44 v6 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头
状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 检测癌组织和相癌旁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骨桥
蛋白与CD44 v6 的表达。结果: ( 1) OPN 与CD44 v6 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结节性甲状
腺肿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 ; ( 2) OPN 和CD44 v6 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无关,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0.05) ,OPN 和CD44 v6 的表达与微钙化、淋巴结转移、临床TNM 分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
意义( P<0.05) ; ( 3) OPN 和CD44 v6 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 P<0.01,r = 0.559) 。结论: ( 1) OPN
和CD44 v6 可能参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生; ( 2) OPN 和CD44 v6 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及局部浸润有
关; ( 3) 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OPN 和CD44 v6 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OPN 和CD44 v6 共同参与了乳头
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D44v6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规律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粘液表皮样癌、14例多形性腺瘤和9例正常涎腺组织的表达进行检酗。结果 CD44v6在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腺瘤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4.6%、50.0%和0.0%(P<0.01);其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0.025)、年龄(P<0.025)和预后(P<0.05)成负相关;与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成分有关。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粘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参与了粘液表皮样癌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0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50例,阴性50例)以及20例甲状腺腺瘤中CD44V6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2%,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组的20%;淋巴结转移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9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的54%;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生存期甲状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结论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估计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bcl-2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髓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18例甲状腺髓样癌中bcl-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18例甲状腺髓样癌中bcl-2和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56%。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髓样癌CD44v6阳性例数(7/10)多于无转移髓样癌(3/8),而bcl-2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呈阳性表达,癌旁甲状腺组织阴性。结论bcl-2在甲状腺髓样癌中高表达,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的标记物之一;CD44v6蛋白过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CD44v6、CE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中CD44v6、CEA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52例直肠癌组织中CD44v6、CE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CD44v6、CE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新鲜直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远处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1%(35/52)和25.00%(13/52),CE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7/52)和19.89%(12/52),两项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CD44v6和CEA的表达阳性率与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检测直肠癌组织中CD44v6、CEA的表达对判断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价值,CD44v6、CEA可作为预测直肠癌转移潜能和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粘附分子 CD44S 和 CD44V6 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CD44S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4例人胃癌组织及其27例转移淋巴结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CD44S和CD44V6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4%(16/44)和38.6%(17/44),且CD44S的表达与Lauren分型有关,其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3.6%(7/11)明显高于肠型胃癌27.3%(9/33) (P〈0.05),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N)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26例大肠腺瘤组织及1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LN和CD44V6的表达,并分析LN和CD44V6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大肠粘膜逐步发展为大肠癌的过程中,基底膜缺损率和CD44V6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P<0.05,P<0.01).大肠癌LN和CD44V6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无关,与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LN和CD44V6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大肠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肺癌组织标本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且鳞癌高于腺癌(χ2=5.82,P<0.05);10例小细胞肺癌的CD44v6 表达均为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86.96% vs 55.56%,P<0.05),CD44v6的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依次增加,呈正相关(r=0.529,P<0.01).结论 CD44v6的表达同肺癌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半数以上患者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1].国内外研究显示,甲状腺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的具体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还尚未完全揭示.CD31,即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是内皮细胞的标志物,在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20.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44V3与CD44V5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V3与CD44V5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BTCC患者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CD44V3与CD44V5表达,并根据随访结果,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COX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D44V3、CD44V5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BT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4V3的高表达同CD44V5表达增强显著相关;CD44V3和CD44V5低表达是BT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D44V3和CD44V5同步表达患者比非同步表达或表达缺失患者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和较长的生存期。结论:CD44V3、CD44V5在BTCC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对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对拟定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