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再灌注时,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万U/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采用逆转录(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AIF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色素C、AIF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但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色素C、AIF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AIF的表达,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线粒体通路的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清洁SD大鼠按随机平均原则分成3组:假手术组(12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12只)、脑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组,12只)。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JNK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JNK的表达明显升高,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JNK的表达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下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JNK的表达并抑制其细胞凋亡,乌司他丁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JNK传导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胰岛素的给药时间不同共分成2大组,第1大组再分为A、B、C、D4组,第2大组再分为2组.在第1大组检测各组不同时限的血糖,测量计算脑梗死灶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2大组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在6 h内给予胰岛素治疗可使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TUNEL阳性细胞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再灌注后细胞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U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右侧中动脉建立脑缺血损伤模型.U组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000 U/kg,再灌注3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  相似文献   

5.
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B组 ) ,EGb76 1治疗组 (C组 ) ,每组 15只。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 10只缺血 6 0 min再灌注 6 0 min后断头处死 ,取脑测定 NO、NOS、MDA和 SOD变化 ,其余 5只缺血 3h再灌注 2 4h后断头处死 ,观察常规病理、Niss小体及凋亡细胞变化。C组于实验前 3天开始灌胃给 EGb76 1(15 0 mg/ kg,每日 2次 ,术前 1h、术后 12 h灌 EGb76 115 0 mg/ kg)。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B组 NO、MDA含量 ,NOS活性较 A组升高 ,SOD活性降低 (P<0 .0 5 ) ,病理变化明显 ,凋亡细胞增多。C组 NO、MDA含量及 NOS活性降低 ,SOD活性升高 (P<0 .0 5 ) ,C组病理变化减轻 ,凋亡细胞减少 (P<0 .0 5 )。结论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按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分为 4组 ,检测各组不同时限的血糖、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 ,并在电镜下对缺血边缘区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在 6h内给予胰岛素治疗 ,可使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 ,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 ,缺血边缘区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在有效治疗时窗内 (6h) ,胰岛素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管内尼龙线栓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通过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脑血流来证实。所有动物均缺血1h再灌注24h,动物分为4组:实验一组(3-CP100m g/kg;n=6),实验二组(3-CP10m g/kg;n=6),实验三组(3-CP1m g/kg;n=6)和对照组(0.9%生理盐水,n=5)。3-CP和生理盐水均在再灌注开始1m in内注射入血管。脑梗塞体积用TTC染色法显示,用图象分析软件计算梗塞体积。结果实验一、二、三组和对照组脑梗塞体积分别为(44.4±16.5)m m3、(39.5±20.3)m m3、(107.0±18.3)m m3和(146.0±63.6)m m3,实验一、二组和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100m g/kg3-CP和10m g/kg3-CP剂量的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8、ICAM-1浓度的测定,观察乌司他丁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乌司他丁治疗组(25只,线栓3h后给药)、未用药组(25只)、结扎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25只),应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后3组在4h(各5只)、12h(各5只)、24h(各5只)、48h(各5只)、72h(各5只)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8、ICAM-1的含量.结果 结扎组与空白组IL-8及ICAM-1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与结扎组相对应的时间点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与未用药组相应时间点数据具有明显差异(除72h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 Caspase-3激活的 DNA酶 (CAD)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 RT-PCR技术检测MCAO再通后不同时相缺血半暗带皮质 CAD基因的表达 ,同时利用 TU NEL法观察对应区域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6h,半暗带皮质 CAD m RNA显著升高 ,密度比值为 0 .74± 0 .0 4,再灌注 2 4h达到高峰 (1.13± 0 .11)。对应各时相均可见神经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以再灌注 48h组为最高 (113 .10± 13 .88)。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致 CAD基因表达上调 ,可能参与了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拟采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后,测定缺血2h再灌注24h时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合酶(NOS)活性。结果 发现甘草总黄酮能促进大鼠MCA,缺血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恢复,甘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提高体内SOD的活性。结论 提示中药甘草总黄酮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全脑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研究神经元核周体损伤。应用免疫组组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类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微管相关蛋白tau—1表达,定量研究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结果牛磺酸能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P<0.01),保护灰质。牛磺酸能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总的APP分数(P<0.01)和含tau—1免疫反应阳性少突胶质细胞体积(P<0.01),对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有保护作用。结论牛磺酸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缺血区灰质和白质的损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全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具体机制。方法 BALB/c小鼠27只,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组)、损伤组(TBI组)和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利用小鼠神经功能评分(NSS)法判断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athepsin B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e组比较,TBI组的cathepsin 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UTI组cathepsin 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UTI组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能通过调控cathepsin B减轻细胞死亡,从而有效改善脑损伤后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0.5~24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结合组织学和SP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缺血不同时间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形态.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周长和积分光度值的改变。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极为敏感;缺血灶周边区和对侧半球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区神经元损伤较轻。结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保护及促进损伤神经元修复。  相似文献   

14.
bFGF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制剂 EGb76 1(含 2 4 %黄酮甙和 6 %萜烯 )对细胞凋亡以及脑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 健康 Wistar大鼠 2 0只 ,体重 2 5 0~ 30 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组 (B组 ) ,生理盐水组治疗组 (C组 ) ,EGb76 1治疗组 (D组 ) ,每组 5只。1.2 实验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 ,不插尼龙线。 D组于实验前 3d开始灌胃给 EGb76 1(Ginaton) ,15 0 mg/ kg,每日 2次 ,术前 1h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拟采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再灌注模型 ,并用 3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后 ,测定缺血 2h再灌注 2 4h时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结果 发现甘草总黄酮能促进大鼠MCA、缺血再灌注 2 4h后神经功能恢复 ,甘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 ,提高体内SOD的活性。结论 提示中药甘草总黄酮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癫痫发作时大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对Wistar大鼠建立癫痫模型,建模成功后并对其进行4种分组处理,即A组注射生理盐水; B组注射卡马西平; C组注射卡马西平和少量乌司他丁(10 000 U/kg); D组注射卡马西平和大量乌司他丁(70 000 U/kg); 测量每组达到惊厥标准后24、48、72、96 h不同时间段的S100β蛋白和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及96 h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IL-1β水平;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 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 用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通过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间对比分析乌司他丁对癫痫大鼠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全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注射乌司他丁能够降低S100β和NSE水平,并且大剂量乌司他丁效果更显著(P<0.05); 乌司他丁对TNF-α与IL-1β表达进行抑制,且大剂量乌司他丁效果更显著(P<0.05); 注射乌司他丁后caspase-3与bax的阳性细胞减少而bcl-2的阳性细胞增加,且大剂量乌司他丁效果更显著(P<0.05); 注射乌司他丁能够减少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且大剂量乌司他丁效果更显著(P<0.05); 注射乌司他丁能够改善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且大剂量乌司他丁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和caspase-3与bax的激活,促进bcl-2蛋白激活,并减少神经元凋亡来对癫痫大鼠的大脑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脑保护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接近缺血核心区出现Bax蛋白阳性表达,6 h后表达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TUNEL阳性细胞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健康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72 h亚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检测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各组非缺血侧相应区域神经元胞质中Bcl-2均有微弱表达.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于再灌注3 h开始出现Bcl-2和Bax蛋白微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元内Bcl-2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24 h后Bcl-2表达达高峰,假手术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不仅存在变性坏死,还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在大鼠I/R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I/R可诱导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且其表达呈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细胞凋亡与c-fos表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凋亡细胞在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的时空表达方式及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以期探讨脑缺血时c-fos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DNA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缺血侧鼠脑凋亡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额顶叶皮层与纹状体,以梗死灶边缘区密度最高。正常组、假手术组未见c-fos表达,缺血及再灌注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