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56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5893%,比收缩功能障碍(1429%)更为常见。老年人,梗塞面积大,梗塞前有高血压,梗塞后心肌缺血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多无左心衰症状,被称为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以区别于有左心衰症状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96例,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雷米普利组49例,卡托普利组47例,治疗2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指标、心脏结构变化。结果:雷米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对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且有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改善心室重构作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轻微。结论:雷米普利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且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于发病后72h行彩色超声心动检测左室重构发生率及舒缩功能。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及对照组,30d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苯那普利组明显改善,但对收缩功能改善不明显。苯那普利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但对心率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苯那普利是预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核素心室造影技术,分析18例单纯性左前半分支传导阻滞(LAH)病人的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结果显示,单纯性LAH病人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EF、RVEF、局部EF、1/3 EF以及舒张功能指标1/3 FF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的LAH不影响病人心功能状态,LAH的临床意义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原有疾病。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采用核素心室造影(RNV)分析了冠心病组21例的左心整体及局部功能,同时以X线左室造影(CINE)做对照,旨在探讨RNV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结果发现:用CINE及RNV测得的射血分效及短轴(半径)缩短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为高度相关(γ分别为0.86及0.84,<0.0001);其中EF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0%。说明RNV的EF指标是公认的评价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之一,TRS是定量诊断RWMA的可靠指标之一,它们能敏感及特异的反映CA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局部室壁运动失常,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CINE。 相似文献
10.
核素心室造影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CRI患者按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4组,行SPECT核素心室造影,测量左室短轴直径及心功能参数,与25例健康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除肾贮备功能下降组各参数无明显变化外,肾功能不全组PFR减低;肾功能衰竭组左室肥大,PFR减低、TPFR延长;尿毒症组左室肥大,EF和PFR均减低、TPFR延长。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RI患者不同分期对左心室功能影响不同,核素心室造影能准确、实时地反映CRI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将90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急诊PCI组(30例)、溶栓开通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发病后1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左心功能情况。结果:发病后12周,急诊PCI组和溶栓开通组的左室收缩末容积(46.37ml±16、01ml;50、92ml±22.52ml),左室射血分数(62.07%±7.92%,59.30%±9.99%),A峰(0.61m/s±0.11m/s;0.68m/s±0.12m/s)、E/A(1.38±0.22,1.17±0.1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对比急诊PCI组的A峰(0.61m/s±0.11m/s)、E/A(1.38±0.22)和溶栓开通组的A峰(0.68m/s±0.12ml)、E/A(1.17±0.17)发现与溶栓开通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PCI和药物溶栓治疗均可较常规药物治疗改善AMI患者左心功能,且急诊PCI优于药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薛铮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和早期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别进行了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溶栓再通组15例.未溶栓组10例。结果:心肌断层显像结果显示:溶栓组积分由溶栓前9.4±3.0分降至3.5±2.8分(P<0.01),而未溶栓组变化不大;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未溶栓组LEDVI、LESVI分别由58.4±5.6增高至68.9±6.1ml/m2(P<0.05)。由33.8±6.5增高至41.0±4.6ml/m2(P<0.05s,而溶性组无明显差异。EF值在早期两组均无统计学呈异.12周时溶栓组由48.1±1.3增高至51.2±1.3%(P<0.05),而未溶栓组变化不大。结论: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而早期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梗塞部位血液供应,防止心室重构,提高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磷酸肌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治疗组(20)。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sumSTR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CI后4周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LVEF均比3d时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术期静脉应用磷酸肌酸注射液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启动时间及用药后对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不同启动时间(3、6、12h)分为三组各20例。于发病后第7天采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溶栓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间隔收缩幅度(LVPWae)、左心室后壁收缩幅度(IVSae)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三组间以上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于发病3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此时间内用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PCI组(n=45)和对照组(n=50)。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0 d对梗死相关动脉及其他严重狭窄的血管行PCI,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发病后1、12、24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防半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24周随访,PCI组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g)、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CI组患者12、24周LVMWg、EDV、ESV、EF、WMSI与1周相比显著改善。PCI组患者半年后在心力衰竭和复合终点事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AMI后延迟PCI可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生的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梗死面积和左室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AMI患者按发病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48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NIP组,4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左室功能指标、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及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组的心肌酶CK及CK—MB峰值、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均低于NIP组,IP组梗死后左室功能亦优于NI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的损害及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将 2 2 2例首次AMI患者分为 4组 :A组 :非糖尿病缺血预适应组 (4 3例 ) ,B组 :非糖尿病无缺血预适应组 (5 2例 ) ,C组 :糖尿病缺血预适应组 (60例 ) ,D组 :糖尿病无缺血预适应组 (67例 ) ;比较缺血预适应对肌酸激酶 (CK)峰值浓度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CK、CK MB峰值浓度A组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均 <0 .0 1 ) ,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 /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比值 (E/A比值 )A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或P <0 .0 1 ) ,E/A比值 <1的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均 <0 .0 1 ) ,而其余各组间这些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 :缺血预适应对无糖尿病的AMI患者能够限制梗死面积 ,保护左室舒张功能 ,而对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临床确诊的2 9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快速充盈期(E) ,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组几乎各节段VE、VA、VE/VA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舒张期功能参数平均VE/VA与二尖瓣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0 .6 2 ,P <0 .0 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客观定位定量的反映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的舒张功能,又能体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整体舒张功能,为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71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61例有病理性Q波患者中,56例(92%)示梗塞区收缩减低。10例Q波自行消退患者中,仅1例心壁活动异常。前壁心肌梗塞伴ST段持续抬高时,梗塞区常有严重室壁活动异常(95%),且预测室壁瘤形成的敏感性为58%,特异性为100%,心肌梗塞后心电图对估价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直接PCI(primary 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ST段变化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 91例前壁STEMI直接PCI患者,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急诊PCI术后前向血流达TIMI 3级.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病例组(n=41);心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50).结果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67),而心功能正常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显著降低(P=0.001).术后1h,心功能正常较心功能不全患者的ST段回落明显(P=0.001).心功能正常患者ST段回落<50%占18%(9/50),ST段进一步抬高的占8%(4/50);心功能不全患者ST段回落<50%占68.3%(28/41),ST段进一步抬高的占31.7%(13/41)(P=0.001).术后2周,心功能正常患者的ST段基本回落至等电位线,其中ST段回落<50%的患者占12%(6/50),室壁运动改善;而心功能不全患者ST段抬高数值为0.22±0.07mv,ST段回落<50%的患者占36.6%(15/41),室壁运动减弱,积分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左心室扩张(P=0.001).直线回归方程提示: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呈正相关(r=0.65, P=0.001);心功能正常患者两者亦呈正相关(r=0.7, P=0.001).结论 前壁STEMI直接PCI术后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评估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