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贬值"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就是指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产生了抵抗.胰岛素"贬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防治对策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甲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6例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乙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均有明显下降(P〈0.05);患者卵巢内小卵泡数量、血清性激素均有明显下降(P〈0.05);乙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排卵率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体内代谢及内分泌紊乱,治疗难度相较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大。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Ins)在周围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是许多临床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DM)、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从防治I R及其派生糖脂代谢紊乱入手,可防治多种疾病.这有利于利用社区防治网一网多用,收到节约卫生资源又获得更大受益的效果.现将有关防治措施扼要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是指给予病人糖负荷后表现出的异常胰岛素血症现象,伴有胰岛素介导的降血糖作用减弱。高血压病人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解除因素。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可能机制有:离子转运异常、肥胖、血流动力学改变、交感神经功能改变、遗传等。胰岛素抵抗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与阐明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6.
孙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50-151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收治的PCOS患者60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情况分为A组(非胰岛素抵抗)、B组(胰岛素抵抗)各30例,A组对症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比较治疗后2组性激素水平、血脂及BMI水平。结果性激素水平上,2组E2、F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的LH水平则明显低于A组(P〈0.05);血脂及BMI水平上,2组在TC、LDL-C上差异不大,但A组的TG、HDL-C水平明显高于B组,BMI水平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性激素、血脂水平、BMI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对胰岛素抵抗患者要进行积极的降糖、降胰岛素水平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兰凤贺  冯丽英 《河北医药》1994,16(4):225-227
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兰凤贺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冯丽英山西省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李桂芝60年代初一些研究者发现高血压、肥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脂质代谢异常、冠心病等病人均存在高胰岛素血症(Hvnerinsulin...  相似文献   

8.
9.
李萍  马博清  陈金虎  刘晶 《河北医药》2012,34(24):3798-3799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重要的Ca2+贮存器,同时也是蛋白质合成与翻译后修饰、多肽链正确折叠与装配的重要场所。低氧、高糖、化学毒物或突变等多种因素通过耗竭ER腔内Ca2+、抑制蛋白糖基化、引起二硫键错配、减少蛋白质从ER向高尔基体转运,导致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质在ER腔内蓄积等,均可使ER功能发生改变,即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又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肥胖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健  徐杰 《河北医药》1995,17(6):325-327
通过检测高血压病80例,其中非肥胖组26例,肥胖组30例,新发未治组24例,对照组23例口服葡萄糖耐量前后血糖、血胰岛素变化。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空腹IS水平较高,高血压病人对葡萄糖刺激后的反应和胰岛素释放试验高于对照组,30例肥胖高血压组的胰岛素水平更高;空腹胰岛素水平和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甘油三酯呈相关,提示高血压病人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抵抗,伴有肥胖的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Ins)在周围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是许多临床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DM)、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从防治IR及其派生糖脂代谢紊乱入手,可防治多种疾病。这有利于利用社区防治网一网多用,收到节约卫生资源又获得更大受益的效果。现将有关防治措施扼要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4,(15):208-208
目的分析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对照组为胰岛素抵抗患者,给予患者在常规治疗治疗基础上添加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各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血脂水平以及性激素水平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2与FSH均显著降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LH水平较治疗组下降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TG、HDL-C和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和LDL-C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以及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治疗组患者LH水平提高,对照组患者容易出现血脂代谢异常,所以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要有效调整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血脂代谢出现异常状况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胰岛素抵抗是 2型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但它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近年来发现在许多胰岛素抵抗状态均伴随着游离脂肪酸 (freefattyacids,FFA)水平的升高,逐渐引起了人们注意,FFA不仅可以干扰葡萄糖代谢的不同环节,重要的是在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的信号转导方面发挥作用,降低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近年来上市的胰岛素增敏剂,其主要效应之一就是降低FFA水平。可见,以控制FFA代谢紊乱为目标设计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将会使胰岛素抵抗和 2型糖尿病的治疗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4.
史道华  陈鹭颖 《中国药师》2005,8(7):598-600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现象,表现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肌肉、脂肪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效应减弱,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代偿.目前全世界约有5%的人口存在IR,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IR的发生率将越来越高.IR是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现象,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IR已成为世界医学界关注的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晶  宋光耀 《河北医药》2012,34(22):3467-3468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能力降低,机体为了保持内在环境稳定和血糖正常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因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IR是多种  相似文献   

16.
毕艳  朱大龙 《江苏医药》2003,29(3):204-205
2型糖尿病,在当前工业化社会具有流行化特征,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是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代偿周围组织如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抵抗(IR),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中,可以观察到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两者间关系密切,但是有关IR和增多的脂肪组织之间的联系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新一类抗糖尿病用药TZDs作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也会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产生一定的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本研究主要从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相互关系的机制和治疗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逐渐得到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关注。自2002年6月-2004年1月对60例正常体重指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测定,证明高血压病患者确实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张静  赵春江  蔡辉 《安徽医药》2018,22(2):207-211
临床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产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在简要分析胰岛素正常生理作用的基础上,从胰岛素抵抗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的影响三方面试析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总结提出关于胰岛素抵抗导致靶器官损害的三点基本认识:胰岛素抵抗的"蓄积"效应、"局部胰岛素抵抗效应"和"靶器官损伤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