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改良抗酸染色法查稀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共检查239人,感染211人,总感染率为88.28%,共查到9种寄生虫,各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鞭虫71.55%,蛔虫66.95%,钩虫9.21%,微小内蜒阿米巴3.77%,蓝氏贾第鞭毛虫2.51%,哈氏内阿米巴1.67%,溶组织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和布氏嗜碘阿米巴均为0.42%。钩虫虫种为美洲钩虫,蛲虫和隐孢子虫均未检出。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度均以轻度感染为主。性别、年级和民族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来源于龙元村委会的学生感染率最高,为95.45%(21/22),马库学生的肠道感染率最低,为30.00%(3/10),各地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当地卫生环境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学校的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缺乏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腹泻树鼩肠道中阿米巴原虫携带情况,查找可能导致树鼩腹泻的寄生虫类病原,为实验树鼩的寄生虫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78只腹泻树鼩新鲜粪便和全血,分离血清,其中野生来源样本45份,人工繁育样本33份.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进行阿米巴原虫形态学检测,采用ELISA方法进行粪便中阿米巴抗原和血清中IgG抗体检测.结果 形态学镜检结果显示,野生来源和人工繁育腹泻树鼩肠道中阿米巴原虫携带率分别为42.22%(19/45)、33.33%(11/33);经ELISA检测粪便中阿米巴抗原,阿米巴原虫携带率分别为64.44%(29/45)、42.42%(14/33).采用ELISA粪便抗原检出率高于形态学镜检法.经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30/45)、63.63%(21/33).结论 腹泻树鼩对阿米巴原虫的携带率较高,该原虫可能是导致树鼩腹泻的病原之一.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阿米巴病的监测和防治,防止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就诊者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酸-醚离心沉淀法处理粪便标本,取沉渣做直接涂片和碘染涂片,显微镜下检查肠道寄生虫,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群寄生虫感染特征.结果 共检出10种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华支睾吸虫,其后依次为人芽囊原虫、钩虫、鞭虫和蛔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188,1261.928,129.386,P<0.01);2013和2005年总感染率分别是37.08%和41.07%,2013年感染率低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00,P<0.01);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男性感染率最高为华支睾吸虫,女性为人芽囊原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59,313.621,95.293,P<0.01);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年龄组均为31~和41~(x2=3.121,15.138,P<0.01);人芽囊原虫感染率最高年龄组2005年是0~、11~、21~、31~(x2=8.322,P<0.05),而2013年是0~(x2=6.556,P<0.05);钩虫感染率最高年龄组均为61 ~(x2=5.593,3.922,P<0.05).结论 南宁市就诊者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与8年前比较虽有所下降,但还是偏高,种类多;感染的优势虫种仍是华支睾吸虫和人芽囊原虫,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降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儿童新鲜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调查1996份粪便样品,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5%,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环孢子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和粪类圆线虫5种肠道寄生虫,其感染率分别为0.6%、0.5%、0.1%、0.3%和0.1%。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阿米巴原虫主要发现于春季和冬季,隐孢子虫和环孢子虫仅发现于夏季和秋季。结论郑州地区儿童土源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以机会性原虫感染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健康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2002级新生17个班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整群随机抽样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和芦戈碘液涂片法镜检.结果:共检426人,受检率为48.80%(426/873),肠道寄生虫感染者69例,总感染率为16.19%.共查出肠寄生虫10种,其中原虫6种、线虫3种、绦虫1种.各种寄生虫感染例数(感染率)分别为人芽囊原虫43例(10.09%);蓝氏贾第鞭毛虫10例(2.34%);结肠内阿米巴9例(2.11%);溶组织内阿米巴1例(0.23%);微小内蜒阿米巴1例(0.23 %);哈门氏内阿米巴1例(0.23%);蛔虫6例(1.40%);钩虫2例(0.46%);鞭虫2例(0.46%);猪肉绦虫1例(0.23%).结论:新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和虫种明显比社会人群低.蠕虫感染比原虫低,江西省有人芽囊原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大学生宿舍尘螨孳生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海口市大学生宿舍螨类孳生情况.方法:采集学生宿舍床尘、枕尘、桌面尘、地板尘和门楣窗楣尘,光镜下观察.结果:共采集尘样2 676份,尘螨检出率为43.80%;其中床尘、枕尘、桌面尘、地板尘和门楣窗楣尘的检出率依次为52.39%、54.55%、18.40%、24.80%和14.8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女生宿舍尘螨检出率依次为44.79%和42.58%(P>0.05);从1楼至6楼的学生宿舍采集的尘样中,螨的检出率依次为51.21%、48.03%、43.56%、41.23%、36.56%和33.8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人间和6人间宿舍尘螨检出率分别为44.07%和43.59%(P>0.05);1995年以前,2000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建成的学生宿舍尘螨检出率依次为45.40%、42.27%和43.96%(P>0.05);农业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尘螨检出率依次为43.65%、44.08%、45.40%和41.51%(P>0.05).鉴定出螨种15种,其中前12种属于无气门目.结论:学生宿舍确有螨类孳生,且以枕尘和床尘为适宜场所,有随楼层增高孳生率呈递减趋势.热带氏无爪螨为本地区的优势螨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海口市大学生宿舍螨类孳生情况.方法采集学生宿舍床尘、枕尘、桌面尘、地板尘和门楣窗楣尘,光镜下观察.结果共采集尘样2 676份,尘螨检出率为43.80%;其中床尘、枕尘、桌面尘、地板尘和门楣窗楣尘的检出率依次为52.39%、54.55%、18.40%、24.80%和14.8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女生宿舍尘螨检出率依次为44.79%和42.58%(P>0.05);从1楼至6楼的学生宿舍采集的尘样中,螨的检出率依次为51.21%、48.03%、43.56%、41.23%、36.56%和33.8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人间和6人间宿舍尘螨检出率分别为44.07%和43.59%(P>0.05);1995年以前,2000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建成的学生宿舍尘螨检出率依次为45.40%、42.27%和43.96%(P>0.05);农业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尘螨检出率依次为43.65%、44.08%、45.40%和41.51%(P>0.05).鉴定出螨种15种,其中前12种属于无气门目.结论学生宿舍确有螨类孳生,且以枕尘和床尘为适宜场所,有随楼层增高孳生率呈递减趋势.热带氏无爪螨为本地区的优势螨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寄生虫感染率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几所乡镇小学的一、二年级的学生400名,将其按照数字表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名学生,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经过一段长时间后,通过粪便检查,了解两组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小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6%,对照组为28%,实验组的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重个人卫生,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了解该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为肠道寄生虫病在当地小学生中的防治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性依据.方法 2015年6~8月以临高县小学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粪便为检验物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硝酸钠浮聚法检查蛔虫卵、鞭虫卵及钩虫卵;使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蛲虫卵.检出虫卵者确定为感染者,依虫卵种类不同分别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采集粪便标本1125份,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为48.53%.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的感染率分别为6.13%、4.36%、0.98%、37.07%.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感染率分别是58.19%、48.43%、37.57%,不同年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4,P<0.05);男学生、女学生的感染率分别是7.20%、4.27%,不同性别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P<0.05).结论 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线虫病的感染情况仍比较严重,蛲虫病感染率最高,钩虫病感染率最低;肠道寄生虫病是该地区危害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地卫生部门应定期普查普治,加强卫生宣教,关注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个调查县20个调查点5 067人进行调查。采集粪便标本,使用卢戈氏碘液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感染率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肠道原虫感染率为3.37%(171例)。共检出7种肠道原虫,分别是人芽囊原虫(1.76%)、哈门氏内阿米巴(0.77%)、微小内蜓阿米巴(0.32%)、溶组织内阿米巴(0.26%)、结肠内阿米巴(0.16%)、布氏嗜碘阿米巴(0.08%)、蓝氏贾第鞭毛虫(0.02%),混合感染率为0.12%(6例)。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10%和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感染者中以医务人员感染率(20.83%)最高,其次为待业人员(9.30%),不同职业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龙族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8.21%),纳西族次之(7.69%),不同民族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高感染率主要分布于藏东-川西生态区(5.90%)和藏东南-滇桂粤南部生态区(5.01%),不同生态区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香格里拉县最高(10.02%),其次为麻栗坡县(5.74%),不同县(市、区)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等经济水平感染率最高(4.50%),不同经济水平类型地区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云南省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率较高,建议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的的关系。方法:从口腔疾病患者牙周组织或龈隙挑取渗出物,生理盐水涂片后镜检。结果:病人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76%,齿龈内阿米巴与口腔毛滴虫混合感染率为6%,总计口腔原虫感染率为82%。疾病有龋齿、牙周炎、冠周炎及牙髓炎4组,4组疾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分别为59.52%、85.29%、100%及88.24%,总计口腔原虫感染率分别为61.90%、97.06%、100%及94.12%。经统计学处理龋齿与后3组疾病之间有显著差异,而后3组疾病之间差别不显著。结论:3组疾病与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原虫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我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分布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卢戈氏碘液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蠕虫卵;肛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12岁以下儿童);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线虫幼虫。结果 调查20个县(市)32个调查点中的3485名中小学生,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8.77%。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9.24%,蛲虫25.04%,鞭虫0.92%,结肠内阿米巴7.12%。蓝氏贾第鞭毛虫5.65%,溶组织内阿米巴0.52%,哈氏内阿米巴0.34%,微小内蜒阿米巴3.53%,布氏嗜碘阿米巴0.89%,人芽囊原3.07%。海东农业区学生感染最高(69.53%),青南牧区最低(37.40%)。感染2种以上寄生虫者占22.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RSV肺炎小鼠尿液和粪便中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变化,寻找可协助RSV肺炎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法?RSV滴鼻感染BALB/c小鼠建立RSV肺炎模型,分别收集小鼠的尿液和粪便,经肟化和衍生化后,运用GC-MS检测尿液和粪便中所含有的代谢物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RSV肺炎小鼠的尿液中共测得38种代谢产物,其中乳酸、丙酸、L-脯氨酸为差异代谢产物(P<0.05);粪便中共测得43种代谢物,其中亮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嘧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寻找RSV肺炎小鼠尿液和粪便中的生物标记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封市郊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并与1988年全国调查结果作对比。方法: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查肠道原虫;改良加藤法查肠道蠕虫。结果:调查居民912人中,查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316人,感染率为34.65%。查出寄生虫11种,其中原虫8种,线虫3种。人群各种寄生虫感染率为:溶组织内阿米巴0.55%、结肠内阿米巴0.88%、哈氏内阿米巴0.11%、微小内蜒阿米巴0.99%、布氏嗜碘阿米巴0.22%、贾第虫7.24%、人芽囊原虫2.52%、隐孢子虫0.22%、蛔虫21.60%、钩虫1.32%和鞭虫0.77%。结论:该地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由1988年的64.97%下降为34.65%,可见人群寄生虫病调查和防治工作的开展,为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口市区部分中小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敏  骆园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532-1533
目的初步了解海口市区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并通过科普宣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随机抽样调查部分中小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425人,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8.2%,男、女生感染依次为27.5%、29.0%,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感染率分别为16.1%、29.6%和39.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120名感染者中,毛囊蠕形螨感染者占70%,皮脂蠕形螨感染者占19.2%,两者混合感染占10.8%。面部有皮损感染率为38.5%,而面部正常者为20.3%。结论海口市中小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并不少见,且似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呈增高趋势,以毛囊蠕形螨感染多见,可能与面部皮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帆  易聪  方桂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60-2161
目的了解海口市龙华区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为该地区进一步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海口市龙华区农村中小学各2所共计1850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7.78%,以轻度为主,占总体的38.38%,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总体超重率为4.54%,小学生高于中学生。总体肥胖率为5.62%,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学习阶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教育和干预,改善其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母乳及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水平,探讨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纯母乳喂养的6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和70例正常新生儿为观察对象,于生后第7、14、21、28天测定母乳、新生儿粪便及血清中β-GD活性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母乳和新生儿粪便β-GD测定在母乳性黄疸患儿的阳性率。结果: 母乳中β-GD活性和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组与正常新生儿组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乳性黄疸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母乳、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和0.753(P<0.01),呈明显正相关。两组母乳β-GD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92.9%、90.6%、84.4%及86.9%。两组新生儿粪便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78.3%与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8.3%、94.3%、92.2%、83.5%及86.9%。结论: 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母乳及新生儿粪便β-GD测定在母乳性黄疸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粪尿分集式厕所对肠道寄生虫病的防制和环境卫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利用粪尿分集式厕所管粪加人群化疗对控制肠道寄生虫感染及环境卫生影响的效果。 方法  1)采用Kato katz法进行人群粪检 ;2 )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虫卵 ;3 )采用毒饵诱杀法调查蝇种类及密度 ;4)采用“驱虫宁”(阿苯达唑 )、吡喹酮对人群进行肠道线虫及华支睾吸虫驱虫治疗。 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 3 2 49%和 2 9 73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疗后半年感染率分别为 42 5 7%和5 9 63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疗后 1年感染率分别为 3 8 42 %和 41 40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两个监测点的蝇类调查 ,蝇的种类有 6种 ,以家蝇为主 ,占 79 5 6% ,其次是市蝇占 11 75 % ;同一时期、同一种类蝇的数量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 (P <0 0 5 )。 结论 粪尿分集式厕所可降低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不污染外环境且能防蝇、减少蝇密度 ,是一种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卫生厕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HIV/AIDS患者粪便中人芽囊原虫的3种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开展大规模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适合的方法。方法 采集抗病毒治疗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HIV/AIDS患者粪便,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和体外培养法检测人芽囊原虫,同时通过对PCR产物测序确定人芽囊原虫阳性结果。结果 共检测调查对象粪样505份,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和体外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2.57%(13/505)、2.77%(14/505)和3.96%(20/505),PCR扩增产物测出22份人芽囊原虫序列,阳性率为4.36%(22/505),4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R作为参比方法,3种方法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一致,均为100.00%(483/483);体外培养法的灵敏度86.36%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涂片法54.55%和碘液染色法59.09%,体外培养法阴性预测值99.38%、符合率99.41%和约登指数0.86均略高于生理盐水涂片法97.97%、98.02%、0.55及碘液染色法98.17%、98.22%、0.59。结论 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法灵敏度最高,适合基层开展大规模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