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观察由运动诱发室上性早搏与窦性搏动比较,以评价R波振幅改变的临床意义。对94例可能患有冠脉疾病(CAD)的患者进行导管检查。63例证实有明显冠脉疾病,其中34例为心肌栓塞(A_1组),29例无心肌梗塞(A_2组);另31例冠脉正常或冠脉狭窄<30%(B组)。所有病例在心脏导管检查后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2.
050运动诱发室上性早搏R波变化的临床意义[MichaelidesAP等。JElectrocardiology,1993,26:197(英文)]运动试验时心电图(ECC)显示ST段下降是冠状动脉病(CAD)的主要表现。此外,R波振幅改变也提示与CAD...  相似文献   

3.
本文录自1984—1987年间2200个可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人所做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运动期间出现室上性早搏有486人(22.1%),(不包括运动试验恢复期出现的室上性早搏病人)。其中133人做了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检出96个冠心病人(A组分A_1、A_2组,A_1组34人有心梗病史,A_2组62人无心梗病史)。37人未发现冠状动脉阻塞病变(B组)。这133人的运动试验结果及运动期间出现的室上性早搏的ST段(STx)压低及其前窦性心搏的ST段(ST_s)压低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值(ST_(x_s))结果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做了对照。(室上性早搏ST段压低程度大于其前窦性心搏的ST段压低,为ST_(x_S)阴性)。运动试验阳性者A组72人(75%)、B组6人(16.2%)  相似文献   

4.
运动试验时常有室上性期前收缩出现,但其 ST 段下移的意义却未见报道。这促使我们对运动诱发室上性期前收缩和前一窦性搏动 ST 段下移以及两者差与冠心病(CAD)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在2200例可疑或确诊 CAD 患者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检出室上性期前收缩486例(22.1%),其中133例做过左室和冠状动脉造影;男101、女32例,年龄30~67(平均53.5±7.9)岁。明确 CAD 者96例为  相似文献   

5.
运动试验时 R 波的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近来有相当多的争论。为此,本文通过16导联心前区心电图标测,评定运动引起的 R 波变化(R 波振幅不变或增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为明确诊断而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0例,男性170例,女性30例,年龄29~67岁,平均48岁,182例存在胸痛。冠状动脉内径缩小70%以上,考虑为冠状动脉狭窄。在造影检查前均先作踏车分级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负荷量为12,000~71,000瓦特·秒,运动时间6.0±1.55分。运动期间132例出现胸痛,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11~175次/分,平均140次/分。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1、3、5、8和10分钟做16导联心前区心电图标测。ST 段下降≥1毫米,持续时间>0.08秒为 ST 段压低,每例均描绘出 ST 段压低面积的轮廓图。16导联中的5个导联相当于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胸导联位置,注意其中有 ST 段压低导联的数目。按照下述准则  相似文献   

6.
<正>预告健康人是否会发生脑卒中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十分困难。作者观察室上性期外收缩(SVEC)增多是否与从未发生过脑卒中或心脏病者脑卒中、死亡、房颤危险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7.
运动试验诱发室上性过早搏动(SE)时,R波改变的临床意义【英】michaelidest…//JElectro-cardiol1993,26(3):205运动试验时ST段压低被认为是冠脉疾病(CAD)原发性ECG改变。另外,R波振幅的变化对证实CAD及...  相似文献   

8.
在1115例可疑和确诊冠心病患者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检出室上性期前收缩215例(19.3%)。参照1980年第一届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专业组建议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可疑冠心病组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30~69岁(平均46.2岁)。正常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32~57岁(平均45.4岁)。按Bruce方案进行运动试验,取V_1、aVF、V_5导联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aVL导联QRS波切迹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行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慢快型AVNRT或房室结顺传型AVRT患者101例。根据心动过速类型分为两组:AVNRT组(n=54),AVRT组(n=47)。观察两组标准心电图算法Vl导联伪r及下壁导联伪s波和aVL导联QRS波切迹。结果 AVNRT组和AVRT组中aVL切迹发生比例(55.1%和8.2%),V1导联伪r波发生比例(53.3%和11.1%),下壁导联伪S波发生比例(46.7%和4.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VL切迹、V1导联伪r波和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分别为55.1%、53.3%、46.7%,特异性分别为88.9%、82.4%、94.1%,诊断AVNR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三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VL导联QRS波切迹多发生于AVNRT,有助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提到室性期外收缩(以下简称 VPC)的严重度,立刻会想到 Lown 的分类。Lown 的分类简便,但对这种分类也有不少批判。本文,以 Lown 分类为重点,讨论 VPC的严重度。1.Lown 对 VPC 的分类Lown 分类法(表1)根据 VPC 的次数分3级,根据图型分4级,共计7级。Lown 分类把3度以上的 VPC 称为复杂性 VPC。另外,2度以上的 VPC,是心室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R波振幅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例1 患者男性,72岁。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二度。心慌、气短3年余.加重1W入院。查体:血压128/80mmHg,右肺呼吸音减低。无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不齐,闻及早搏,无病理性杂音。血清钾4.9mmol/L,钠149mmol/L,钙2.23mmol/L,血糖7.6mmol/L。胸部后前位X线片可见心影增大,以左心缘为著,心胸比率>5.0,提示左心增大。心脏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R波落在T波上的现象(R on T)因易触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ap)已被人们所警惕,而R波落在P波上的现象(R on T)则易被忽视。R on T的特点为R波落在窦性P波顶峰或紧邻P波之后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PVS)。我们在最近4个月的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中发现R on T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VT)4例,共30次;R on T3例,共79次,却未发生VT。同时期内心脏监护病房(CCU)见到R on T诱发Tdp3例。现将4例R on T引发30次VT的患者临床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心前区压榨性疼痛1天,再发加重1h就诊.发作前无明显诱因,常于休息时发作,每次持续时间10~20min,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15.
16.
巨R波形ST段抬高临床上尚属罕见,往往呈一过性改变,常规心电图不容易记录到。它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预示病情危重,对其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明显改善预后。现报道常规心电图表现巨R波形ST段抬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  相似文献   

17.
<正>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器质性及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称为特发性PVCs。以往研究认为,特发性PVCs是良性疾病,不需治疗,但近年来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证明,频发PVCs可诱发可逆性心肌病变~([1-2]),并且提出了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性心肌病(PVC-induced cardiomyopathy,PICMP)这一概念。PICMP被定义为:除外任何潜在心脏疾病,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房性期前收缩146例。其中12例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在房颤发作之前,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9.1岁(45—73岁)。其中冠心病6例,风心病3例,高血压病1例,肺癌1例,心肌炎1例。其余房性期前收缩134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运动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机理。研究对象为14例静息时自发 SVT 的患者,男11、女3例,年龄24~80(平均43±15)岁。其中13例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1例为高血压。进行踏车运动试验、电生理试验和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起始滴速0.5μg/min,逐渐增加至1、2、3或4μg/min),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踏车运动皆能诱发 SVT。可定型的12例 SVT 中,5例发生于窦性心律时,7例发生于房性早搏(6例)或室性早搏(1例)之后,电生理试验诱出11例 SVT,其中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例,心房扑动-颤动1例,不典型交界性心动过速2例,房室折返性心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研究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特发性PVB患者(期前收缩组)及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以反映PVB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期前收缩组正常窦性搏动时各取样点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的比较:在所有位点,期前收缩组正常窦性搏动时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窦性搏动比较,在所有位点PVB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显著下降(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VB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在各位点均较正常窦性搏动时显著增加(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在各位点的不同心动周期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B及其代偿间期可显著影响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